科学引领大雁产业发展
2018-02-13王志新
王志新
(吉林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吉林 长春 130022)
大雁,又称野鹅,是雁属鸟类的通称,属天鹅类,大型候鸟,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雁,因其善飞翔,且胸部肌肉发达,而成为较好的营养保健食品;因雁肉性味甘平,归经入肺、走肾、经肝,而具有祛风寒、壮盘骨、益阳气、暖水脏和活血祛风、清热解毒等药用功能,雁血、雁胆、雁掌等均为名贵中药材;因其羽毛丰厚、羽绒轻软,保暧性好,而被用作各种羽绒制品的首选填充材料;即使是较硬羽毛,亦可用来加工制作“雁羽扇”及其他工艺品等加工原料。
因大雁“全身皆宝”的特质,吸引了众多“特禽”爱好者从事大雁养殖,催生出了大雁人工驯养繁殖这一新兴产业。这其中,不乏像鹤乡大雁养殖场这样的企业。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传承满族驯雁技法,与动物育种、防疫等专家联手攻关,驯化出了“向海大雁”这一独有种群,获得世界物种中心亚洲雁类新物种认证,其驯养方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鉴于“向海大雁”的特有属性、种群规模、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在全省大雁养殖业中“龙头老大”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吉林省森林休憩保育研究会依托鹤乡大雁养殖场,成立大雁分会。这是我省第一个专门研究大雁人工养殖技术的学术组织,也是迄今为止所能看到的我国第一个独以大雁为研究对象的省级社会团体。
然而,由于大雁养殖历史较短,初期种苗奇缺,面对巨大消费市场需求,个别养殖户急功近利,以假乱真,出现“似雁非雁”的情况;加上技术上的欠缺,一些养殖户常常参照鹅的养殖技术,而忽视大雁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导致越来越多的大雁更像大鹅,养殖效果不尽人意,不仅形不成规模,也失去了大雁养殖的题中应有之义。成立大雁分会的真正考虑,是通过这一平台,组织开展大雁养殖技术交流、培训、指导、咨询和服务,组织大雁新品种研发和大雁养殖科技成果评价、推广、转化工作,开展全省大雁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和政策研究,引导和规范全省大雁产业发展。
第一,时刻不忘在保护前提下发展。大雁本就属于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发展大雁养殖,必须贯彻“保护第一”的原则,高度重视大雁原有“野性”的保护,使其自然生物基因得到长期固化和留存。检验大雁是否“是雁而非鹅”的一个基本标志,是大雁必须能飞起来。只有能飞起来的大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雁。所有大雁科研人员、养殖业户,特别是刚刚成立的大雁分会,必须把保护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充分发挥在保护珍贵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重要作用。严格遵守自然资源保护法律法规,遵守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有关规定,一切科研、教学、养殖活动,都应在律法的规范之下进行。大雁养殖业户,务必保持驯养繁殖审批手续齐全,加工、买卖、运输大雁制品等生产经营活动合法合规。作为专门从事大雁研究的分支机构,大雁分会应充分发挥自身专家优势和智库作用,积极开展大雁资源的保护性研究,主动为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决策咨询和专家建议,在推动实现珍贵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当好参谋。
第二,高度重视科技引导和支撑作用。俗话说,家有万贯,带毛不算。“毛物”养殖,一旦出了问题,轻则造成损失,重则带来毁灭性灾难。作为全省大雁养殖业户自发组建的大雁分会,理应担负起技术依托的重要职责。充分发挥自身专家优势和技术实力,积极利用最新科研成果和适用科学技术,引导全省大雁产业科学发展。探索建立良种繁育体系,积极利用杂种优势,培育新品种,提高大雁繁殖力,防止因群体过小、被动近交而出现品种退化问题。加快大雁营养需要和饲料配制技术研究步伐,探索适地适雁、益于大雁生长繁育的不同饲料配方,提高大雁生长繁殖性能。加强科学实验,在探求雁蛋孵化等配套技术方面寻求突破。加强疾病防治技术研究,增强防疫意识和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大雁疫病防控能力。把科普作为主抓手,切实加强大雁养殖全链条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和普及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养殖户对大雁养殖的专业认知及其驯化繁殖技术水平。加大科研成果推广力度,强化转化措施,扫除转化障碍,促进和推动大雁养殖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三,积极推进雁业发展产业化进程。零散养殖形不成产业,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大雁养殖的未来走向应该朝着产业化目标努力。推进产业化,必然要求标准化跟进。充分发挥鹤乡大雁养殖场“国家大雁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全省大雁养殖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把一些有潜能、有实力的大雁养殖场“标建”成为具有技术、资金和管理等多方面优势的标准化养殖场。推进产业化,当须提高组织化程度。大雁分会应注意发展、扶持和帮助龙头企业,通过签订订单、合同及要素入股等形式,催生一批“公司+规模户”“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等产加销融合发展的样板,提升全省雁业的组织化程度。推进产业化,还要健全产业链。既要养好大雁、卖好初级产品,还要积极开展精深加工,充分利用雁的特有资源属性和现代技术,萃取精华,加工成品,发展定制品、奢侈品等高端产品,发展名品、名牌,向品牌要效益。推进产业化,亦需学会“借船出海”“借资发力”。借助“众筹”“风投”“创投”等多种投融资工具和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变不能为可能,变可能为能够,变能够为最佳”,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建设现代化大雁产品加工产业,有效提升大雁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积极贡献。
第四,务必保持产品质量与安全。所有大雁养殖业户、加工企业,都应增强产品质量安全和风险管控意识,严格遵从安全法规规定,建档立制,科学规范投入品使用,保障大雁制品质量和安全。对于进入食品流通领域的大雁制品,应加强“原产地”溯源管理,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视未来市场发展需要,探索开展大雁制品产销监管链CFCC认证,规范大雁产品生产,确保经认证的产品绿色、环保和安全。加强行业自律,严禁弄虚作假。探索建立养殖业户信用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以假乱真”“以假售假”和相互传导“骗局”等“坑蒙骗”现象发生。
第五,有效防止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发展大雁产业本是保护自然、利国利民的好事,而要真正把好事办好,还须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各养殖业户,特别是较大养殖场,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大雁排泄物对重要水域等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对日常生产垃圾或因病死亡雁体,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确保大雁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相互协调。大雁分会在此方面亦应有所作为,加强技术研究,引导雁农发展立体养殖,让污染源科学回田、有效利用;加强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先进粪污综合利用模式,培育清洁生产、无害处理、综合利用示范点,探索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