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法治疗顽固性呃逆验案1则
2018-02-13吴元建夏豪天章一凡
吴元建 夏豪天 章一凡
(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苏州215000)
顽固性呃逆是指呃逆持续时间超过24h,呃声或高或低,可自行停顿30~60min后复起的一种病症,严重者呃声频作,无间歇,昼夜不停。
赵某,男,48岁,本院职工。2018年1月31日初诊。
患者诉昨日下午出现呃逆不止,影响睡眠、活动,其间偶有短暂停歇,胸膈部后背部肌肉疼痛,正值感冒。平日怕冷,脘腹稍胀,食少,疲倦,大便溏稀。舌质淡红,舌体胖大齿痕舌,苔薄白,脉浮软。诊断:呃逆(脾胃虚寒),予针灸治疗。
选穴:攒竹、中脘、内关、合谷、公孙、太冲、足三里。针刺留针半小时,其间无复发。
复诊(1月31日):诉针灸后呃逆停止1h,后仍呃逆不止,要求再次针灸。于是又选择了先前的穴位进行治疗。患者喉间呃逆连连,腹部肌肉震动,治疗15min后呃逆没有丝毫减轻。考虑加大刺激量,于是电针攒竹、足三里。又治疗15min后,仍无丝毫缓解。选用翳风穴,针刺捻针后,10s后呃逆立止,留针15min。
三诊(2月1日上午):患者诉针刺翳风穴后呃逆暂停2h,但发作的频率和程度无缓解。诉自觉饮食热的食物后会出现呃逆暂时好转,但饮热水后无效。于是让患者俯卧位,针刺膈俞穴。针刺治疗15min后,仍无效。再次运用翳风穴,针刺后呃逆立止。为防止复发,予长时间留针。
四诊(2月1日下午):此时翳风还在留针中。诉呃逆停止2h,后又作。考虑患者曾诉饮用热的食物呃逆会暂时缓解,于是用肉桂粉末贴敷以下穴位:乳根、期门、中脘、下脘、神阙,并用电子艾灸仪进行艾灸,温度55℃,艾灸时间50min。艾灸10min后,患者呃逆渐止。2d后随访未复发。
按:针灸治疗呃逆常用穴位为:攒竹、中脘、内关、合谷、公孙、太冲、足三里、涌泉、翳风。攒竹自古就为治疗呃逆要穴。中脘穴为八会穴中的腑会,亦是胃的募穴,能调理脾胃气机。内关通阴维脉能宽胸利膈,公孙属于足太阴脾经络穴通于冲脉。内关与公孙为八脉交会穴相配,可治疗胃、心、胸部的疾病。合谷与太冲相配为四关穴,能理气通血,使经脉通畅。足三里为胃的下合穴,能和胃降逆。翳风穴是治疗呃逆的经验用穴,按压翳风穴是治疗呃逆的首选[1]。由前3次针灸诊治情况来看,虽然翳风穴能有速效,治疗效果持续不长仅2个小时。
胃居膈下,以降为顺。肺处膈上,主肃降。肺经的经脉循行“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可以看出,肺经的宣降失司,会导致胃失和降。患者本属于脾胃虚寒,又因感冒肺经宣降失司,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阳虚寒逆,逆气上冲于喉间,遂致呃逆频作。此患者症状与奔豚病表现一致,张仲景用桂枝加桂汤治疗奔豚。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两者的性味均辛甘热,均能散寒止痛、温通经脉。肉桂味厚力强,长于温里寒又能补火助阳。此时患者脾胃虚寒,阳虚寒逆,所以使用肉桂更为适宜。乳中、期门生理位置上靠近膈肌;神阙能调畅五脏六腑的气机,脏腑之气通畅,则呃逆停止;中脘、下脘、神阙均有调理肠胃的作用。患者脾胃虚寒,热性药物贴敷并以艾灸,起到“寒者热之”的效果,所以起效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