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科学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初探

2018-02-13刘春霞赵国芬张子义曹俊伟张焱如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专业课程

刘春霞,赵国芬,张子义,曹俊伟,张焱如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8)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高等教育改革的系列文件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等要求,科学修订(制定)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以实施国家“卓越计划”和“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在优势、特色学科支撑的专业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充分调研了社会对生物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就业情况[1],在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环节中,形成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2],以基础学科建设与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相结合的办学特色,构建了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服务于社会的高素质教学与研究高级专门人才。

面对新世纪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该校结合国家和自治区经济建设需要,合理规划,形成了以生物上、中、下游技术为内在联系的优化教育体系,建成了自治区高层次生命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探索性制定了生物科学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现将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类型、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简述如下,以供参考。

1 专业研究领域及发展前景

生物是一门覆盖面广、基础性强、由多学科知识交叉形成的综合性学科。生物科学是一门极具生命力的前沿学科,其在医疗、保健、农业、食品、环保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3]。该校生物科学专业的建立与发展依托于学院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领域的优势。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蒙古特色动物基因组、皮肤衍生物形成机理、资源植物抗逆功能基因的挖掘与利用、微生物资源筛选与应用、生物医药应用开发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学院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贯穿于生物科学专业的培养中,以适应当今社会对生物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需求。

2 人才培养类型和培养模式

建立以学科指导、科教联合、学研结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机制,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深厚、专业扎实,科研素质良好,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以“按类招生,激励和淘汰的动态管理制度选拔优秀学生,实施分段式导师制、小班授课、个性化培养、研究型教学,本科与硕士连读;统筹利用国内外、校内外资源条件,强化科研训练,加强英汉双语教学,国际合作培养,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改革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业评价考核方法”的培养模式。

3 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合理定位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科学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4-5],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色,该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定位在基础理科上,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生物科学专业知识,具备专业相关领域的实验操作等能力,使其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需求,并能在生物学相关学科领域的行业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和管理等工作,使之成为品德优良、基础深厚、专业扎实、科研素质良好,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生物科学专业学生除了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需具有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和相匹配的素质要求。即掌握扎实的群体、个体、细胞和分子等生物学不同层次上的基础理论知识、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掌握良好的数学、物理、化学、英语、人文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生物学相关领域的前沿和应用前景。同时,具有从事生物学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的能力;具有科学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继续深造的潜能;具有对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具备文献检索和阅读专业中外文文献、生物学实验设计、科学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具有利用计算机获取知识的能力等等。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的人文素养,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强健的体魄;具有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及国际化视野;具有科学、规范、严谨和细致的专业素质。

4 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建设

人才培养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要充分征求相关科研机构、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建议,建立协同育人的培养机制。科学规划,注重内涵,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凝练骨干课程及内容,处理好课程之间的衔接、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的协调、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的配置等,整合课程教学资源[6],实施“按类招生,分段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4.1 理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教学内容是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理论教学体系由通识教育、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3个模块构成,分别设置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拓展课程按最低要求学分的1.5~2.0倍配置。

①通识教育模块。核心课程包括思想政治、外语、军事理论、体育、计算机基础等课程。拓展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身体心理与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等,通识教育课程由学校统一设置。

②基础教育模块。包括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基础教育课程,体现“厚基础、宽口径”要求,重点强化学生专业基础教育。原则上要依据“专业介绍”中“培养要求”和“核心课程”设置基础课程,并按学科门类统一设置大部分学科基础课程,按专业类统一设置部分专业基础教育课程。

③专业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核心课程是区分专业的本质所在,体现专业的行业定位,主要培养学生职业取向所需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专业教育拓展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岗位取向所需的技能,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生物科学专业参照“专业介绍”中“核心课程”,根据自身特色和行业需求自主设置专业教育课程。

科学设置课程,入校1~2年设置相同的通识、基础教育课程,分专业时由学生在学院同类专业内自主选择,推进“按类招生,分段培养”模式。

在教学方法上,大部分课程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参与启发式、案例讨论式大量应用于课堂教学,论文式的考题及综合实验技能考核作为重点的考试方法。

4.2 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内容,不仅要改进教学方法,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7]。根据生物科学专业培养类型和特色,构建由基本素质训练、专业基础训练、专业能力训练、综合素质训练“四个层次”模块组成的贯穿全学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进一步开发课程实验(实习),增加实验(实习)学时,增设体现办学特色的实践课程和环节。

①基本素质训练。包括军事训练、体育训练、课程实验实习(包括外语、计算机基础及学科基础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专业认知性实习、素质教育拓展课程实践以及公益劳动等。

②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训练。包括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论文)、课程教学实习等。

③综合素质训练。包括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生产实习、工程实训、顶岗实习、科研训练等)、毕业论文(设计或专业调查报告),以及贯穿全学程的学科竞赛、第二课堂和创新创业实践等。

4.3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及实践活动,并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由通识教育模块创新创业系列课程、专业教育模块创新创业系列课程和课外创新创业实践构成,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对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①通识教育模块。主要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基础等课程。

②专业教育模块。主要课程专业导论(概论)、学科前沿展望、研究方法、设计方法、科研训练、行业发展等课程,还设置了跨学科交叉课程、科研训练或提高型实践等。

③课外创新创业实践。主要包括第二课堂、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实践、专题讲座、学术报告、技能培训等活动,创新创业基金项目、技能等级证书、专业资格证书、发明专利、科研论文等成果。

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诸多的部门,需要院校上下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在学科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和硬件设施等方面加快建设步伐,进一步夯实基础,培养高素质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为自治区乃至国家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1]牛颜冰,温娟,王向英.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高教论坛,2016(1):24-27.

[2]郭弘艺,李世凯,唐文乔,等.以增强创新能力为目标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培养 [J].中国校外教育,2013(24):112-113.

[3]陈红漫,樊金娟,马镝.关于农业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建设及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8(2):37-40.

[4]高晨光.地方高校生物科学品牌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6,30(12):115-117.

[5]陈立婧,谭洪新,黄旭雄,等.特色及优秀专业建设的探索——以生物科学专业为例 [J].教育教学论坛,2016(39):5-6.

[6]李娘辉,周云龙,张松,等.生物科学专业综合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实践[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5,5(4):8-11.

[7]邓功成,赵洪,高礼安,等.生物科学专业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 [J]. 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2015(10):139,124.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专业课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