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球虫病的流行特点、症状、诊断、鉴别和防治
2018-02-13赵玉杰
赵玉杰
(黑龙江省依兰县达连河镇畜牧发展服务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4854)
1 流行特点
猪球虫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其中以高温、高湿春夏交替的梅雨季节发病率较高。任何日龄的猪都能够感染发病,一般5~50日龄的仔猪易感。在仔猪腹泻性疾病中,大约有25%~30%是由仔猪球虫病导致,且超过86%的猪场都存在程度不同发病。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仔猪,其排出的粪便中含有卵囊,对环境造成污染,导致其他易感猪经口感染。
2 临床症状
病猪的主要症状是腹泻,且越小日龄感染症状越严重。发病初期,只有少数仔猪出现腹泻,排出乳白色或者棕褐色的糊状粪便,精神沉郁,食欲略微变差,但体温、呼吸基本正常,经过2~4天,大多数仔猪排出黄色或者乌黑色的黏性稀粪,其中混杂泡沫,体表附着大量粪便。病猪体况变差,机体消瘦,皮肤暗淡、苍白,弹性消失,被毛粗乱、失去光泽,眼窝下陷,经常卧地。随着病程的进展,部分仔猪排粪失禁,持续排出混杂黏液及血液的稀粪,并散发恶臭味,同时肛门四周红肿,且经常努责。
3 实验室检查
细菌学检查。无菌条件下取病死仔猪的肠系膜淋巴结、肝脏及脾脏组织进行涂片、染色、镜检,没有看到任何细菌。无菌条件下将以上病料在麦康凯琼脂、鲜血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置于37℃恒温条件下进行24 h培养,都没有长出细菌。
粪样检查。常采取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检查,简称为浮聚法。取病猪排出的新鲜粪便5~10 g,放在100~200 mL烧杯中,先添加少量的饱和盐水,充分搅拌后再添加20倍的饱和盐水,混合均匀。接着用金属筛将粪液滤入另一个烧杯中,以除去粪渣。滤液在室温下静置大约40 min,用金属圈(直径为0.5~1 cm)平行接触滤液面,提起后置于载玻片上抖动,在不同部位多次蘸取液面后,放上盖玻片即可进行镜检。
4 类症鉴别
猪鞭虫病。二者相似之处是仔猪易发,病猪间歇性腹泻,机体日渐消瘦。区别是患有猪鞭虫病的猪表现为贫血,结膜苍白,严重时会出现顽固性腹泻,排出恶臭的稀薄粪便,有时混杂红色血丝或者为带棕色的血便,死前会排出血色水样粪便,其中混杂黏液;剖检发现结肠和盲肠充血、肿胀、出血,存在绿豆大小的坏死病灶,结肠黏膜呈暗红色,上面存在大量细针尖样的乳白色虫体,且其前部钻入黏膜内。
猪白痢。二者相似之处是病猪食欲减退,发生下痢,机体消瘦,通常是大约10日龄的仔猪发生。区别是患猪白痢的病猪一般是突然发生腹泻,排出灰白色或者乳白色的浆状或者糊状粪便,并散发特有的腥臭味;剖检可见胃和小肠前部发生病变,胃黏膜发生充血、水肿性肿胀、出血,胃内存在气体和少量的凝乳块,肠壁呈灰白色半透明状,明显变薄,肠黏膜容易剥脱;检查粪便不存在虫卵。
猪黄痢。二者相似之处病猪食欲减退,发生下痢,机体消瘦,主要是仔猪易发。区别是猪黄痢任何季节都可发生,主要是1~3日龄仔猪最易发,超过7日龄较少发生;病猪排出黄色粪便,肛门变得松弛,容易发生失禁;剖检发现胃内含有大量凝乳块,肠内含有大量黄白色、黄色的稀薄内容物,有时会混杂气泡和血液;检查粪便不存在虫卵。
5 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氨丙啉,病猪每头可口服2 mL 9.6%氨丙啉,每天1次,通常第2天就会停止腹泻。氯苯胍,病猪按体重在饲料中添加30 mg/kg,连续使用4天就会停止腹泻。百球清口服液(甲苯三嗪酮),病猪按体重灌服0.4 mL/kg。如果病猪发生严重脱水还要配合补液,并添加ATP、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以提高机体抵抗力,有利于康复。仔猪出现发病后要及早诊断、尽快治疗,不然容易继发其他疾病,导致发病率和病死明显升高,甚至全部死亡。
加强饲养管理。为避免仔猪发生球虫病,要确保产房清刷干净,并严格消毒。一般来说,产房应采取“全进全出”制度,空出后先用高压热水对地面及用具冲洗,接着将石灰粉撒布于地面上,确保地面干燥,并使用5%氨水消毒,同时器械要使用喷灯进行灼烧消毒。母猪转入产房前必须清洗体表,常用酚类等高效消毒剂,还要进行驱虫,即从产前2周至产后2周阶段在饲料中加入抗球虫药物。母猪分娩后的第1周,依旧要确保产房清洁、干燥,尽量避免工作人员的鞋靴等携带球虫卵囊进入产房。不允许宠物进入产房,防止其爪子寄生的卵囊带入产房中。经常清扫猪舍,及时清除粪便,并采取集中堆积发酵处理,以将其中所含的球虫卵囊杀死,同时定期对各种用具进行消毒,可有效避免发病。同时,仔猪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抵抗力,建议在日粮中添加多维,补充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