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传染性腺胃炎的流行特点、症状、鉴别和防治
2018-02-13黄庆海
黄庆海
(辽宁省北镇市畜产品安全监察所,辽宁 北镇 121300)
1 流行特点
蛋鸡传染性腺胃炎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且不同品种、各个日龄的蛋鸡都易发。通过大量临床统计,发现蛋鸡最早可在1日龄出现发病,大部分在30日龄左右出现发病,而80日龄左右较少出现发病。但是对于曾经发生过该病的鸡群,可能会再次出现发病,有时在产蛋期也会发病。一般来说,越小日龄的蛋鸡易感性和发病率越高,且容易继发引起其他疾病,常见的有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炎或大肠杆菌病等。
鸡群饲养水平偏低,环境闷热、潮湿,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导致机体抵抗力较弱,使其更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从而容易发病。如果饲料中含有过多的变质鱼粉,或者鱼粉加工方式不正确而生成组氨酸毒素,会导致胃肠机能失调,损伤胃黏膜;日粮中缺少某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铜、锌等含量过少;饲料中含有玉米、麦麸、豆饼等容易发生霉变的成分而容易污染霉菌,都会引起发病。鸡群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或者发生各种应激,如患有鸡痘、传染性喉气管炎、马立克氏病等都会损伤胃肠黏膜,从而引起该病的发生。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鸡打喷嚏、咳嗽次数增多,大部分采食明显减少,同时饮水也减少。接着病鸡逐渐消瘦,呈现负增长的趋势,个别病鸡会出现跛行。即使病鸡能够耐过,也会导致体型大小、体重不整齐,不出现产蛋高峰。另外,病鸡消化不良,往往排出料便,即粪便中存在没有消化的食物。由于病鸡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容易并发其他各种疾病。如果病鸡症状较轻时,往往容易出现惊群、盲目乱跑;如果病鸡症状严重,会表现出精神沉郁,缩头闭眼,出现嗜眠,羽毛蓬松杂乱、失去光泽,腿软、无力,甚至出现瘫痪。
3 病理变化
病死鸡尸体消瘦,肌肉通常苍白,质地松软,有时眼部发生肿胀,眼角存在脓性或者黏性分泌物,眶下窦附着干酪样物质;口腔、咽喉以及气管黏膜上覆盖干酪样的黄白色伪膜,较难剥脱。典型病变是腺胃呈球状肿大,仔细观察外观可见灰白色的格状,将其切开发现腺胃壁水肿、增厚,用手指按压会有浆液性液体流出;腺胃乳头发生肿胀,基部呈粉红色,四周略微出血或者出现溃疡,有时乳头相互融合,界限模糊;肌胃角质层易于剥离。有些病鸡肾脏发生肿大,沉积较多尿酸盐;泄殖腔明显膨大,发生程度不同的出血,其中存在绿色或者黄白色稀粪等;肠壁发生肿胀,肠黏膜易于脱离,十二指肠略微肿胀,直肠和空肠存在程度不同的出血。少数病死鸡的盲肠扁桃体发生肿大、出血;胰腺存在出血点,也发生肿大,有时胰腺色泽变淡,发生萎缩;法氏囊、胸腺、脾脏明显萎缩。
4 类症鉴别
发病初期,该病容易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混淆,但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会导致病鸡肾脏苍白,发生肿大,外观呈槟榔样花斑状,输尿管明显增粗,将其切开可见白色的尿酸盐结晶。发病中期,该病容易与新城疫或者硒-维生素E缺乏症混淆,其中新城疫会导致病鸡出现神经症状,不仅腺胃乳头发生出血,喉头、气管、泄殖腔、肠道以及心冠脂肪也存在出血,气囊浑浊,往往急性发生,呈全身性败血症,病死鸡通常未表现出生长缓慢等症状就突然死亡;硒-维生素E缺乏症主要会导致病鸡营养不良、渗出性素质、小脑软化,胰腺萎缩、纤维化等,有时腺胃发生水肿,肌肉变得苍白,及时补充亚硒酸钠维生素E即可快速康复,较少死亡。发病后期,由于腺胃肿大容易与采食变质鱼粉、污染霉菌饲料等引起的中毒混淆,但剖检饲料中毒的病鸡可见胃内存在黑褐色内容物,并散发腐臭味,对饲料质量检查即可加以区分。
5 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尽可能选择使用对肾脏没有刺激或者刺激性小的药物进行治疗,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调整用药量。可使用清瘟解毒散(由板蓝根、生地黄、连翘、荆芥穗、黄芩、薄荷、知母、苍术、麻黄、赤芍、栀子、甘草、生石膏组成),每袋500 g与100 kg混饲,同时按体重在饲料中添加4~5 mg/kg盐酸西咪替丁,连续使用3~5天。另外,也可使用中药治疗,取45 g板蓝根、45 g穿心莲、30 g麻黄、45 g黄苓、40 g黄柏、30 g连翘、50 g柴胡、30 g黄莲、45 g大青叶、30 g玄参、30 g沉香、40 g甘草,添加适量水煎煮,在饲料中添加1%喂服,连续使用5天。
加强饲养管理。日常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消毒,保持环境卫生良好,适当通风换气,调控饲养密度合理,避免发生各种应激因素。避免日粮中污染各种霉菌、真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并适当控制日粮中的生物源性氨基酸等的含量,能够有效减少发生传染性腺胃炎。另外,可在饮水或者饲料中加入适量的多维素、电解质、微量元素以及矿物质,或者添加一些有效的抗病毒中草药等,增强鸡群体质,提高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