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霉菌毒素中毒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2018-02-13吴秀莲
吴秀莲
(辽宁省法库县法库镇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 沈阳 110400)
1 发生原因
主要是由于使用发生霉变的玉米而引起。我国北方地区是主要的玉米产地,在收获前正处于秋雨连绵的时节,经常出现恶劣气候,容易导致玉米在成熟期无法及时收获,从而造成霉变。玉米收获后,如果没有合理保存也容易导致霉变。另外,饲料生产厂或者养殖户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霉变玉米的使用,也容易引起发病。此外,如果使用发生霉变的玉米副产品、米糠粕、麦麸等,也可引起发病。日常管理不当,如饮水器漏水等,会造成料槽内的饲料过于潮湿而发生霉变,也能够引起发病。
霉菌及霉菌毒素种类非常多,且各种类的霉菌及其毒素对动物机体造成的损害有所不同,对不同器官、组织、系统的致病性也存在一定差异,使其发病后在临床上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病理变化也存在明显差异,从而显著增大该病的临床诊断和预防治疗难度。
鸡场没有重视预防霉菌病的发生,没有及时使用抑制霉菌的药物来预防发病。有些种鸡场只是在多雨潮湿季节将一些脱霉剂添加于饲料中,造成霉菌以及霉菌毒素通过种蛋垂直传播给后代雏鸡,导致其在2~3日龄就出现发病,使免疫器官的发育受到影响,引起免疫抑制。
2 临床症状
雏鸡中毒后主要表现出嗜睡,食欲减退,生长发育迟缓,体质虚弱,双翅下垂,伴有贫血,鸡冠苍白或者色淡。青年鸡中毒后表现出食欲不振,生长减缓,机体消瘦,排出料粪(即含有未消化饲料的粪便),明显挑食,料槽中剩余较多饲料,精神沉郁,缩颈藏头,双翅下垂,相互啄食,走动无力,腿部瘫痪,排出稀水状的绿白色粪便,有时其中混杂黏液。成年鸡中毒后会表现出持续剧烈下痢,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者完全废绝,嗉囊内存在宿食水,散发酸臭味,伴有啄食癖,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脱肛、啄肛,且种鸡产蛋量降低,容易产出畸形蛋。
3 剖检变化
慢性中毒病鸡,机体非常消瘦,营养不良,胸肌呈淡红色,严重时胸部皮下存在浆液性渗出物,胸肌和大腿部肌肉存在紫红色或者红色出血斑。肝脏呈褐紫色,发生肿大,表面存在大量灰白色小点或者黑紫色斑点,严重时肝表面覆盖一层白色渗出物。心脏水肿、晶亮,脂肪完全消失。
4 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该病是一种蓄积性中毒,为此要求先排除致病因素、致病条件,之后使用药物控制病情。发病全群都要使用制霉菌素,按每只用量1万IU添加在饲料中混饲,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整个鸡群供给0.05%硫酸铜饮水,连续使用4天。同时,每天早晚分别饮用0.2%维生素C营养液或者5%葡萄糖,用于补充能量,减轻中毒。另外,因该病能够导致免疫抑制,往往会混合感染多种细菌病、病毒病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使用霉菌制剂,还要搭配使用抗菌药物或者治疗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此外,整个鸡群可供给阿莫西林、恩诺沙星饮水等,以控制病情发展。
加强饲养管理。肉鸡在1~5日龄时必须预防食入霉菌毒素,推荐在饲料中加入麦特霉胶素,具体用量要根据实际料量调整,在饲料中加入1~2 g/kg为宜。确保给鸡群供给新鲜的全价饲料,禁止饲喂保存不当或者已经发生霉变的饲料。尽可能使用新鲜干燥的垫料,其要经常进行翻晒,避免污染霉菌,尤其是霉雨季节,必须铺垫干燥垫料。另外,要加强饮水管理,经常调整水压的大小和水线的高度,避免饮水系统溢水或者漏水而使垫料变湿。同时,确保饮水系统干净卫生,饮水器或者水线要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已将其内部附着的残渣清除干净,避免出现发霉。每批鸡出栏后,鸡舍要全面清扫、换土和严格消毒,常选用0.4%过氧乙酸或者5%石炭酸进行喷雾消毒,之后鸡舍必须封闭几小时。鸡舍要安装适宜的通风换气设备,确保舍内干燥卫生、通风良好。
严格管理饲料。调控饲料和原料含水量适宜,要求全价颗粒料在12.5%以下,粉状饲料在13%以下,谷物类在14%以下。饲料及原料要严格验收,只有符合安全储存标准才可进仓储存,且仓下面要铺设垫料,设有适量的通风口。如果饲料或者原料需要储存较长时间,需要定期检测含水量,如有需要可进行翻仓。另外,饲料可添加适宜的高效防霉剂,其能够使霉菌的细胞壁或者细胞内酶被破坏,有效抑制霉菌滋生及产毒,从而使饲料的保存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饲料中可添加多种防霉剂,其中目前使用最多的是丙酸及其盐类,且丙酸相比于其盐类具有更好的防霉效果,但丙酸会散发刺激性气味,并具有腐蚀性,因此常用二丙酸铵,其防腐效果接近丙酸,且没有刺激性气味,也没有腐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