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西林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临证验案3则
2018-02-13郝红梅指导薛西林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合肥00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合肥00
★ 郝红梅 指导:薛西林(.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合肥 3 00 3;.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合肥 3 00 6)
薛西林,教授、主任医师、安徽省名中医,从医近40年,中医基础理论扎实,思维活跃,临床诊治辨证精准,尤擅于脾胃病的诊治。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源于《内经》。《灵枢·本输》云“肺合大肠”,即“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与大肠一阴一阳、一表一里、一脏一腑、一上一下,互相交合,联系极为密切,因此,在一些疾病的生理病理上常存在着某种关联。笔者常见薛西林教授临证中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治疗一些疾病,效果良好,现略举验案3则以资说明。
1 降肺气、通腑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案
胡某,男,80岁。2016年12月17日初诊。患者患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阻塞性肺病10余年,咳嗽、咳痰、喘促、胸闷等症状反复发作,秋冬为甚。刻诊:咳嗽多痰,痰色黄白相兼、质粘稠,胸膺胀满,呼吸急促声粗,面红唇暗,呼气味浊难闻,口干苦,大便5日未行,腹胀满拒按,舌暗,苔黄腻,脉弦滑。辨证:痰浊阻肺,肺失和降;肠腑气滞,燥屎內积。治则:化痰平喘,肃肺通腑。选方:苏子降气汤合宣白承气汤加减。处方:苏子、苏梗各12g,陈皮10g,当归10g,桑白皮20g,枇杷叶15g,前胡12g,枳实10g,厚朴10g,生大黄10g后下,沉香曲10g,桔梗10g,浙贝母10g,葶苈子15g,黄芩10g,鱼腥草30g,麻仁30g,玄参20g,麦冬12g,甘草5g。5剂。一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2016年12月23日复诊:患者诉服药后咳喘显减,大便每日1次,泻下粪多味秽,大便后觉得胸膺豁然开朗,腹部顿觉轻松,舌苔较前变薄、色淡黄。效勿更方。前方以酒大黄易生大黄、去鱼腥草,加太子参12g,续服7剂。
按:“肺主肃降”。“肃降”即指肺有清肃、洁净、下降的运动特点,通过肃降,可使肺气下行,以将代谢后的废液和糟粕输送到膀胱或大肠。肺的肃降功能,有赖于肠腑的通畅。本案患者原有肺疾,肺气壅塞,“胃肠以降为和”,肠腑之气的下行也赖于肺气的肃降,若肠腑郁滞、腑气不畅,肺气的下行就会受到阻碍,造成下淤上堵之证。该患者上有肺气壅塞,下有肠腑郁滞,肺气不得下行,积滞不得外泄,上下不通畅,故喘闷益甚,腹满日增。方中苏子、陈皮、桑白皮、葶苈子、前胡、枳实等降气平喘化痰;枳实、厚朴、沉香曲、大黄降气通腑化滞;黄芩、鱼腥草、浙贝母清热化痰;玄参、麦冬养阴生津。脏腑同治,上下并调,提壶揭盖,通腑逐淤,故取良效。
2 宣肺通腑、升清降浊治疗老年性便秘案
周某,男,79岁。2014年12月16日初诊。患者宿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大便常五六日一行,先硬后软,临厕努挣,便后汗出少气。常服用诸如麻仁丸、香丹清等成药,或取效于一时,或仍不建功。刻诊:面色晦暗不泽,头目昏沉,胸闷气促,纳少,大便已5日未行,脘腹胀满,舌暗,苔厚腻、色褐,右脉浮大但重按无力。辨证:肺气失宣,肠腑郁滞,升降失常。治则:宣肺通腑,升清降浊。选方:宣降汤(自拟)。处方:桑白皮20g,桃仁、杏仁各10g,枇杷叶15g,紫菀20g,桔梗10g,枳实10g,厚朴10,制大黄10g,沉香曲10g,木香10g,黄芪15g,生白术40g,升麻15g,瓜蒌仁15g,麻子仁30g,当归10g,肉苁蓉15g,玄参20g,甘草5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2014年12月24日二诊:服药期间大便每日1行,咳喘、胸闷显减,食欲好转。上方改为隔日1剂,续服。后患者坚持服用此方,每周2剂,至排便正常。
按:老年性便秘多为虚实夹杂之证。临床常见肺脾气虚、清阳不升之证,又见气阴不足、肠腑郁滞之象,故治疗老年性虚实夹杂之便秘常从脏腑着手,补虚泻实,统筹考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只有地气上升为云,才有天气下为雨。老年性便秘,关键是气虚、助推无力而至糟粕留滞肠腑。“肺与大肠相表里”,不少老人有肺气壅塞,肺津不布的表现。宣肃肺气有助于降肠腑之气,正所谓提壶揭盖,有助水行也。本案患者既有肺气壅塞、肠腑郁滞之证,也有清阳不升之象,又有浊阴不降之征,故治疗宜宣肺通腑、升清降浊。方中杏仁、桑白皮、枇杷叶、紫菀肃降肺气;黄芪、白术、升麻升其清阳;枳实、厚朴、大黄、木香通腑化滞;当归、麻仁、瓜蒌仁、肉苁蓉、玄参润肠生津、滋水行舟。全方共奏宣肺通腑、升清降浊、滋阴润燥之功,其疗效满意。
3 清肺热、泻肠腑治疗颜面痤疮案
罗某,女,21岁。2015年8月14日初诊。患者颜面患痤疮3年余,此起彼伏。曾用中西药物、“偏方”等治疗效果不显。刻诊:颜面痤疮,以前额、面颊、鼻尖及环唇处最为明显,色红,部分紫暗,大小不一,伴有口干口臭,喜凉饮,大便干结。患者平素喜食辛辣刺激和油腻之物,并常熬夜。舌红,苔黄,脉滑数。辨证:肺胃积热,肠腑郁滞。治则:清肺胃之热,泻肠腑之积。选方:平痤汤(自拟)。处方:桑白皮20g,桃仁、杏仁各10g,枇杷叶15g,紫菀20g,白芷8g,黄连6g,黄芩10g,生石膏30g,连翘10g,荷叶15g,生地15g,牡丹皮15g,赤芍15g,丹参20g,茺蔚子20g,枳实10g,厚朴10g,酒大黄7g,皂角刺7g,生甘草5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嘱忌食辛辣炙煿之品,忌熬夜。
此方加减共服21剂,原有痤疮渐消失,观察3个月,未见新疮长出,大便通畅,诸症渐平。
按:痤疮虽为皮毛之病,但和内部脏腑的阴阳气血失调密切相关,“肺主皮毛”“头为诸阳之会”“疮疡多由火郁生”。本案患者年方三七,气血旺盛,又嗜食辛辣烧烤,内热尤生;且长期熬夜,致阴阳反作。肺胃(肠)积热、气血郁滞、腠理壅塞,在外发为疮疡,在内造成便秘。痤疮多发于两颊、鼻尖、环唇,此正是肺经与手足阳明经循经之处,治疗予以清热通腑之法。方中杏仁、桑白皮、枇杷叶、紫菀肃降肺气;黄连、生石膏、黄芩、连翘、荷叶清热泻火;生地、丹皮、丹参、桃仁、茺蔚子清热凉血化瘀;小承气汤泻腑通导滞;白芷、皂角刺开达腠理,全方共奏清热凉血、通腑化瘀之功。
从上述验案可见,学好中医脏腑相关理论并在临证中加以灵活而准确地运用,对开拓临床思路、丰富治疗手段和提高临床疗效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