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肾病辨治概要

2018-02-13邹燕勤周恩超

江苏中医药 2018年1期
关键词:利水肾气肾病

邹燕勤 周恩超

(江苏省中医院肾科、邹燕勤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江苏南京210029)

中医之谓肾,是一个综合性功能单位,其生理功能范围较广,包括主管生长发育、生殖、水液代谢、生髓化血、纳气,以及濡养脏腑等多个方面。肾气通于耳,主闻音辨声,是胃之关,与膀胱相合,其充在骨,其华在发,开窍于二阴而主二便。而中医肾病,广义来讲,就涵盖由此引起的各类病证,包括了现代肾脏病学的各种疾病,以及妇科、男科、儿科、内分泌及其他科的部分疾病,以及肾气虚弱引起的各类证候。肾病,亦称肾脏病,在古代文献里并无肾脏病之名,但有肾病之称,如“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1]。家父邹云翔先生在1954年创立了肾脏炎研究小组,次年出版了国内首部中医肾病学专著《中医肾病疗法》,从而开创了我国中医肾病学研究的先河。笔者长期随父学习,并在50多年的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整理,对中医肾病的辨治形成了一些基本看法,积累了一些有效经验,今择其要者,简述于下,以供同道参考。

1 肾气立论,整体调摄

1.1 肾气不足,发病内因,保肾气治病求本

1.1.1 肾气为本,五脏之根 秉承父训,笔者非常重视肾气的作用。肾气在人体的作用至关重要,肾气是全身脏腑功能的化源,对人体的生长发育、预防疾病、健康延年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肾藏之元阴元阳是人体最宝贵的物质与最重要的功能。保护好肾的功能,能促进生长发育,减少疾病,提高疗效,增强体质,却病延年。

1.1.2 肾气不足,发病内因 肾炎、肾病、肾衰发病的原因,总不越内、外因两端。内因主要是指人的肾气,外因是指外感诸邪、疮毒、药毒。肾气充足,一是指肾的精、气、阴、阳充盛,二是指肾阴、肾阳的功能正常。但凡肾气充足,即使外感六淫或疮毒,或使用常规剂量的肾毒性药物,一般都不会发生肾炎、肾病。其发生肾炎与否,决定因素在于肾气的强弱。因此,某种程度上可以将肾气理解为人的体质,泛指肾的气化功能,人体的正气,也包括调节免疫,抵抗肾炎发生等功能。

1.1.3 维护肾气,治病求本 因此,不论从预防、保健、延寿或治疗疾病来讲,维护肾气也就是求本之法。维护肾气,加强肾的气化功能,是治疗肾系疾病的根本原则。维护肾气的方法有三:一是在具体用药上,在辨证论治方中,可以根据脏腑亏损程度佐以益肾之品,如川续断、桑寄生(或槲寄生)、生地黄、山萸肉之类。其二,根据“阴阳互根”之理,于温肾之剂中佐入制首乌、枸杞子、怀牛膝、白蒺藜之属,以达“阴中求阳”;在滋肾方中伍以淡附片、肉桂、仙灵脾、肉苁蓉等,以期“阳中求阴”,并少佐枳壳、佛手、陈皮等以防滞腻。其三,禁用苦寒、辛凉之品以免损伤、克伐肾气,必要时可以小剂量、短期服用,同时注意药物配伍,以监制其偏。西药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常伤肾气,临床要慎用、少用,尽可能不用。

1.2 五脏相关,治肾不泥肾,注重整体调摄 家父曾说:“肾脏有病,非特肾脏有损伤,即内脏各部门都不健全,抵抗力薄弱,才会发生肾脏病”[2]。所以说,五脏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对肾炎水肿的治疗,笔者多从肺、脾、肾三脏入手,以宣肺利水、健脾利水、温肾利水、补气行水、活血利水、淡渗利水等为常用之法。家父早在抗战时期就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水肿,他认为“温肾、行血、宣瘀,佐以通畅行气的药物,肾脏血流才不发生障碍”,“各种慢性肾炎,中医治法都用补气养血,化瘀温肾整体的根本治疗,以增强抵抗力”,并提出“五脏中肺与肾最为娇嫩与柔脆,凡是气候上的变化,物理上的刺激,情绪上的波动,外因与内因各方面,都能影响到肺脏与肾脏”[2]。治疗肾病不能拘泥于治肾,必须强调辨证施治,整体调摄,根据病情结合其他脏腑的治疗。例如肾脏病中根据肺的证候可以采用疏风宣肺、降肺理气、清肺解毒、养肺滋阴、金水相生、肺肾同治等法则;笔者也研究了肾与脾的关系,必须指出,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尤其密切,所以在辨证中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脾肾气阴两虚的治疗才能丝丝入扣;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亦要注意肾与肝、心等脏器的关系,从而运用多脏同治进一步提高疗效。

2 运行血气,平衡阴阳

2.1 气血冲和,百病莫生 夫百病皆生于气,《素问·调经论》云:“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丹溪心法·六郁》亦谓:“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百病生焉。”通过活血和络,以运行血气,达到增强肾气的目的,经络血气运行通畅,则百病不生。

2.2 补行宣降,重在气化 五脏之中,肾气乃根本,但与五脏相关。(1)补气,针对气虚而言,一者径补肾气,或通过五脏相关及五行化生理论来补脾气、心气和肺气,间接达到益肾气的目的。补气有以下诸法:补肾气以固其根,常用杜仲、续断、寄生,如兼阴虚者,当合以生地、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补脾气以养先天,常用生黄芪、白术、苡米、茯苓;益肺气以生肾气,重用生黄芪30~50g,亦可选用沙参、桔梗,俾肺气旺,金水相生,上源清则下流洁;养心气以济肾水,可用丹参、远志、麦冬、五味子以补心气,济肾水,使阴阳平和。(2)行气,目的有二,一是在于使气机通畅,令“气行则水行”,“行气以渗湿”。临证可采用木香、生姜皮、大腹皮行气,加强利水之功。二是气行则血行,通过行气以活血,如川芎、苏木、香附、郁金之属。(3)宣气,主要针对肺气失宣而言。肺气失宣,水失通调,则水肿矣,故一旦外邪袭肺,或痰浊、痰热壅塞肺气,则以宣发肺气为主;肺卫失和,则以宣肺散邪为先;若以咽喉肿痛等肺经热毒证为主,则当清宣肺气;如痰浊、痰热阻肺者,则当宣肺化痰清热为法。(4)降气,适用于急慢性肾炎水湿泛滥,上逆清窍,肺气不利者,治当急降肺气以调水道。此外,胃气上逆者,则以降逆和胃为治[3]12。

2.3 活血和络,运行血气 古人治水肿,不外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从肺、脾、肾着眼,鲜有从活血和络来施治的。宗家父活血化瘀法治疗水肿之旨,笔者认为肾病皆有血气郁滞,络脉运行不畅、肾络闭塞不通的病理,运用活血和络之品常常能提高疗效,对慢性肾病久病入络,从血分求之,疗效更为明显,所谓“久病必和络”。根据瘀血程度不同,可分别采用和血、活血、破血类药物。此外,治疗此类病证,笔者常参以化痰软坚之品,因久病必然痰瘀胶结,用药可佐入生牡蛎、海藻、昆布之类,特别是慢性肾衰、尿毒症之肾络闭塞,肾脏萎缩之证;此外结合解毒、清热、渗湿之品以期使“瘀”势孤也[3]15。

2.4 久病肾虚,阴阳不足,贵在平衡 久病体虚者,阴阳俱亏损,只是偏胜而已。不论老年肾虚或老年肾炎、肾衰,其所患之病与青壮年所患有所不同,老年或久病,肾气自虚或渐衰,气血阴阳俱损,且常兼夹外感、湿热、水湿、瘀血诸邪实。用药上始终要注意:(1)维护肾气,平衡阴阳。久病、老年肾脏病,尤其着重补肾,维护肾气,增强其气化、封藏之功。用药首选性味平和、血肉有情之品,如紫河车、枸杞子等。(2)调理脾胃,顾护后天。久病肾气渐衰或老年人肾气自衰,脾胃功能亦日趋减退。肾病日久,脾胃功能更加虚弱,故健运脾胃,以后天补益先天,且脾胃功能健运方能更充分地发挥补益药的作用。(3)注意和络,运行血气。久病或老年肾脏病患者由于肾气自衰,正气不足,气血亏损,或由虚而滞或因郁致瘀,故有必要在辨证处方中佐入活血和络之品。(4)勿用攻伐,平药为上。“任有外邪,忌大汗吐下,宜平和药调之。”切忌用伤害肾气之药,克伐肾气之方,即使需用苦寒、辛凉之品,亦当防止过用,并注意配伍[4]。

3 辨倡虚实,治分三焦

3.1 首辨虚实,脏腑标本 肾病的辨证,以虚实为纲。暴病多实,久病多虚,这是一般规律,但大多实非皆实,实中常夹有虚象;虚非均虚,虚中亦兼有实候。因此,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的治疗,是从虚治,从实治,还是攻补兼施,不是从急性、慢性来区分,也不是从发病时间的长短来分别,而是依据所辨证候来决定的。虽然纯虚纯实之证亦有,但临床以本虚标实者十居七八,特别是慢性肾炎,因此务必重视扶正祛邪。根据不同病程,不同病情,虚实之间,孰轻孰重而灵活处理。对于肾炎、肾衰,不论其表里,也须分虚实,因多数肾脏疾病以本虚标实为基本病理类型,即使感外邪,亦不离乎其本虚一面。此外,尚须分别病变脏腑,如肺、脾、肾、肝、心,或胃、肠、膀胱诸腑,首犯何经,传于何经何络,方能用药中的。

3.2 治分三焦,宣运固涩

3.2.1 上焦如羽须轻灵 五脏之中唯肾与肺最为柔脆,而肺为五脏华盖,位居最高,外感六淫,内伤痰饮、火热皆可伤肺,治肺为急,用药最贵轻清灵动,切忌过燥过辛。临床用药一者轻宣,如用沙参、桔梗、杏仁、桑叶、桑白皮之属,二者量小,一般用量为6~10g。

3.2.2 中焦如枢贵健运 《临证指南医案》云:“上下交损,当治其中。”胃主收纳,脾主消化,食而不化,责在脾;不能食,责在胃。脾以运为常,胃以通为补。健脾宜升,如李东垣之法,可采用补中益气、调中益气、升阳益胃,笔者习用太子参、党参、生黄芪、炒白术、生薏苡仁、怀山药、小红枣、甘草;通胃宜降,如和胃降逆、清热和中、温中散寒,常用生姜、干姜、吴萸、半夏、陈皮、茯苓、竹茹、川连、肉桂、旋覆花、代赭石。治法不一,其要在于健运。

3.2.3 下焦如权宜沉重 肾系疾病之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均属此类,病位深处下焦,肾元虚损,或虚实夹杂之证,邪伏肾脏,如油入面,与正气相并,治非易事,药非轻浅能达病所,久痼之症亦非一日之功。故下焦之病,药量较大,用药偏于补益肾元之品稍多,又佐以杜仲、川续断、桑寄生、怀牛膝等作为引经之药,以期药达肾脏或肾府[5]21。

4 分期分段,标本缓急

4.1 围绕疾病主要矛盾,分期分阶段治疗 例如,慢性肾炎的治疗既要抓住脾肾,又要注意脏腑阴阳气血的整体调理。肾炎见浮肿者,治疗一般先侧重治其肿,肿消退或退其大半后调治脏腑虚损,治疗蛋白尿,保护和改善肾功能。水肿期多见证型:脾肾气虚,水气不运;脾肾阳虚,水邪泛滥;气阴两虚,水湿逗留;瘀滞阻络,水液潴留;风邪外袭,水气犯肺等。治疗需辨别证型,扶正祛邪,运用补气渗利、温阳利水、滋阴利水、活血利水、祛风泻肺等方法治疗。无水肿期多见证候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湿郁络阻。气虚、阳虚证常反复出现水肿,多伴见水湿证;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常兼夹湿热或肝阳亢盛,需用辨证方调治获效。

4.2 厘清标本缓急,因人因病施治 由于大多肾脏疾病为慢性久病,而肾脏病常见的水肿、腰痛、少尿或多尿、蛋白尿、血尿等也常与肾失封藏、气化不利、开阖失节、水湿内蕴、精微下泄等肾气不足有关,并常涉及肺、脾、心、肝,故治本之法根本在于调节肾之阴阳,或填精,或益气,或温阳,或滋阴,并根据合病的脏腑,或补肺益肾,或健脾补肾,或滋补肝肾等,培补虚损的脏腑功能。肾病常见的水湿、湿热、湿浊、痰湿、瘀血、肝风等,均为标实之候。治标即通过多种手段,去除其邪实证候及病理因素。标本既是对立着的矛盾,又常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治标之法有利于祛除邪实,而邪去则正安,从而有利于固本。治本则正气充足,有利祛邪外出。故临证应权衡标本缓急,或治标为先,或治本为主,或标本同治[5]22。

5 治宗和缓,平淡为法

5.1 医宗孟河,和缓王道,平淡之法显神功 孟河名家费伯雄在其《医醇賸义·自序》中云:“不足者补之,以复其正;有余者去之,以归于平。是即和法也,缓治也。毒药治病去其五;良药治病去其七。亦即和法也,缓治也。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乃为神奇。”家父乃我国中医肾病学的奠基人,师从费氏高足刘莲荪先生,得其精髓,治宗和缓。笔者在继承家父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治法更求纯粹,方药更趋平淡。

5.2 肾病之要,补益肾元,平补缓图竟奇效

5.2.1 治肾衰平补肾元,不用滋腻 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为气、血、阴、阳不足,虚弱劳损,且以肾元虚损为主,故在治疗中强调维护肾气,即“保肾元”作用,以求增一分元阳、复一分真阴。扶正祛邪,扶正不用峻补用平补,祛邪亦主张缓攻,治疗中不妄投辛热、苦寒、阴凝之品,防温燥伤阴,寒凉遏阳,滋腻湿滞。而以甘平之剂为主,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温而不燥,缓缓图治,延缓肾衰发展的进程。

5.2.2 治肾炎健脾补肾,平补为上 对于各种肾炎肾病一般采用平补的原则,鲜用滋腻重浊之品。如健脾每用太子参、党参、生黄芪、炒白术、生苡仁或炒苡仁、茯苓;补肾多用杜仲、牛膝、川断、桑寄生、狗脊以益肾气,玄参、麦冬、旱莲草、女贞子、山萸肉以滋肾阴,当归、枸杞子、桑椹子补血,淡附片、肉桂、仙灵脾、仙茅、鹿角片、巴戟天、肉苁蓉等温肾阳。

5.2.3 循八法知常达变,变法取胜 治病除“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为常法外,临床中还经常用到八法之外的变法,究其实质,仍是审因论治,治病求本也。如平时所用引火归原、塞因塞用、上病下取、下病上取、提壶挈盖、增水行舟、行血以止血、治风先治血等变法获效。

6 药尚轻灵,善用对药

6.1 水肿之病,淡渗利水,轻药重投忌攻逐 慢性肾衰竭病程较久,脾肾俱虚,故利水应防伤正,忌峻猛攻逐利水之品,宜淡渗利水,轻药重投,缓缓图之。临证辨治常配合茯苓皮30~50g、车前子、猪苓、冬瓜皮、泽泻、生薏苡仁、玉米须、葫芦瓢15~30g等淡渗泄浊。

6.2 注重配伍,相须相使,常用对药增疗效

6.2.1 清热利湿药对 下焦湿热证者,常用清利下焦湿热药对。知母合黄柏治下焦湿热兼有阴虚者;萹蓄配瞿麦用于尿路感染最多;椿根皮伍蜀羊泉对于妇科带下病较为有效;石韦配猫爪草治下焦湿热而蛋白尿较多者;车前草合荔枝草、白茅根合仙鹤草利湿清热,对血尿作用较好[6]。

6.2.2 清热解毒药对 热毒较盛者,常用清热解毒药对。蛇舌草合蛇莓、丹皮合赤芍清解血分热毒,多用于狼疮性肾炎;半枝莲配半边莲治泌尿系肿瘤术后余毒未清者;龙葵伍山慈菇抗癌解毒;石打穿协白毛藤治疗肺经热毒[3]28。

6.2.3 祛风解毒药对 外风作祟,或内风扰肾而出现蛋白尿,或外风犯肾引起的咽痒痛、皮肤瘙痒症状,常伍以祛风解毒药对。制僵蚕、蝉衣相合用于咽痒痛或蛋白尿较多者;全蝎伍地龙能祛内风外风,对于减少蛋白尿作用明显;射干合牛蒡子,有更强的清解热毒,祛风散湿,消肿利咽之功;荆芥配防风多用于风邪侵袭引起的表证、皮肤疮疖[3]28。

6.2.4 活血软坚药对 桃仁合红花,这是笔者应用最多的活血药对,有祛瘀生新之功,破血但不伤血;丹参伍川芎,活血行气,可用于大多数血瘀证;赤芍合怀牛膝,对于肾性高血压、高血压肾病,不论有无瘀血征象均可选用;丝瓜络伍玉米须,疏通经络,渗湿利水,却无耗伤正气之虑,两味合用,能降低血尿酸;昆布每配生牡蛎,利水潜降,收敛涩精,对蛋白尿、高血压及降低尿毒症毒素有一定作用[3]28。

6.2.5 渗利泄浊药对 苍术合生苡仁,辛散寒降,升降相应,畅利气机而化水湿;车前子配茯苓皮,内能利肾水脾湿,利中有补,外能行皮肤水湿,行水而不耗气;半夏伍生姜,和胃蠲饮,适用于脾胃水湿痰饮随气上逆之证;凤尾草与六月雪,味均淡,具淡渗之效,助邪外出,其性寒凉,有下降之势,能迫浊下泄[3]28。

6.2.6 补肾药对 笔者最喜用制首乌与菟丝子来平补肾元;太子参合生黄芪用于补益脾肺肾气;川续断伍桑寄生,补肾壮腰,同时常作引经药;制狗脊合枸杞子,补肾气养肝血;麦冬配玄参补肺肾之阴,多用于肾病兼有咽痛者;旱莲草、女贞子、桑椹子多用于肾阴亏虚或阴虚见血尿者;黄精伍玉竹,补肾阴而益心气;生地合山萸肉,用于肾阴亏虚兼有阳虚者[7]。

7 施药多途,综合治疗

7.1 肾劳疑难,一方一法难奏功,多途并举 慢性肾衰竭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末期出现的肾元衰竭、湿毒潴留、虚实错杂的病症。治则虽不离扶正祛邪,但仍需根据正虚邪实的孰轻孰重各有侧重。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临证中笔者总结出口服、静脉滴注、灌肠,甚至配合药浴、足浴、外敷、耳穴埋籽等多途径的治疗方法,综合治疗,临床疗效明显提高。早期一般单用中药口服即能取效,中晚期均配合静滴及灌肠,即三联疗法,较单纯口服效果好。

7.2 慢性虚损,丸药膏滋久服用,祛病延寿 各种肾脏疾病,均有本虚一面,或以虚为主,或虚实夹杂,病程较长,治疗除汤剂外,经常单独或配合丸、散、膏、丹诸剂型,一求方便患者,二者病久宜缓图,虚损者难得骤补获功。如部分病情稳定,但尚须巩固续后,可结合病情、体质等制作一料丸药或散剂,日服2~3次,病家易于接受,且能坚持久服。此外,每至冬令,笔者常以膏滋调理慢性虚损者,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病情基本稳定或属恢复期,但感到精力不支、体质虚弱或容易感冒者均可服用膏滋治病强身,疗效很好。

[1]张登本,孙理军.全注全译黄帝内经[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138.

[2]邹云翔.中医肾病疗法[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55:87.

[3]周恩超.邹燕勤中医肾病学术经验传承与创新[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4]周恩超,孙伟.邹燕勤肾病学术思想探究[N].中国中医药报,2014-07-24(4).

[5]周恩超,易岚.邹燕勤中医肾病临床求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6]周恩超.邹燕勤治疗肾病常用清利药对撷萃[J].中医药通报,2009,8(2):34.

[7]周恩超.邹燕勤治疗肾病常用补肾药对拾贝[J].江苏中医药,2009,41(7):19.

猜你喜欢

利水肾气肾病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益气活血利水复方塌渍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补肾育胎方对行IVF-ET肾气虚证不孕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浅谈茯苓在宠物临床上的运用
沉蛤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力衰竭肺肾气虚型3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