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包虫病的防控策略研究
2018-02-13孙鹏
孙鹏
(新疆乌苏市畜牧兽医站,新疆乌苏833000)
所谓羊包虫病,又名羊棘球蚴病,指的是棘球蚴在牛羊等牲畜中寄生而造成的一种羊寄生虫病[1],当人们食用患有该病症的牛羊后,也会造成一系列的人体疾病发生。由于羊是棘球蚴的最佳中间宿主,因此该病又被称为羊包虫病。在实际表现上,棘球蚴是无色透明液体的囊泡,可以进行繁衍再生,而规模庞大的棘球蚴群则会对羊体造成巨大的损害。该疾病发生时,往往伴随着多种并发症状,容易导致羊群的大面积死亡。因此,在我国的畜牧行业中,要特别注意对羊包虫病的防控工作。
1 发病症状
棘球蚴的最终宿主是犬科类动物,如狗、狼、狐狸等[2]。这些动物在排便过程中,会将棘球绦虫虫卵一起排出,如果这些粪便出现在牧场等牲畜放牧的地方,会污染当地的水源环境,从而导致病原体随羊群的饮水进入羊的体内,造成羊包虫病的发生。由于虫卵中含有棘球蚴,进入羊体后,会附着在肠壁上,进入肠黏膜血管中,随着血液流动,从而对羊体的组织器官造成影响。在患病初期,羊群的发病现象不明显,不易察觉;而当病症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羊体内往往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棘球蚴,对羊的脑部、肺部、肝脏等造成了大面积的损害[3]。羊的症状表现从初期的轻微咳嗽和声音异常,进而食欲下降甚至绝食,毛发易脱落,最后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而死亡。
2 剖检诊断
在对羊包虫病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剖检技术发现,棘球蚴寄生虫主要集中在羊的肺部和肝脏区域,主要表现为病害区域出现异常突起,体积变大,在肺部的囊泡中还含有一定的脓液。此外,在其他器官如脑、脾、肾等也发现一定的棘球蚴。在对羊包虫病的诊断上,主要通过超声波和X光进行临床诊断,明确病害的发生并研究病害的规律,为该病症的治疗和控制提供一些技术支撑。此外,由于流行性肺炎与包虫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实际诊断过程中,要注意将两者进行区分,避免误诊现象的出现。
3 防控措施
3.1 宿主疫病监测
羊包虫病的宿主有两个:一是终末宿主,如犬、狼、狐狸等;二是中间宿主,如牛、羊等。在疫病监测上,要分别监测两种宿主,降低疫病发生的概率。在终末宿主的监测中,主要是对犬类的粪便进行抗原监测,采集不同的新鲜粪便样本,研究新疆乌苏市包虫病的感染情况,在特殊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剖检法进行监测;在中间宿主的监测中,则是通过剖检对新疆乌苏市的羊群展开包虫病研究,在特定的屠宰场获取屠宰羊群的肝脏和肺,研究包虫病的感染情况,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辅以血清研究,通过对血液中的病原体分布来监测包虫病的发生。
3.2 脏器无害化处理
要加强对羊群的卫生检疫工作,对于已经发生病变的脏器,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无害化处理上,主要是通过集中焚烧或深埋的方法,将含有棘球蚴寄生虫的内脏进行统一处理,禁止将内脏随意丢弃或喂食犬类动物。
3.3 犬类驱虫
由于犬类动物是棘球蚴的终末宿主,因此做好犬类驱虫工作对防治羊包虫病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新疆乌苏市的放牧区,要特别注重对犬类的驱虫。在驱虫的频率上,一般控制在一季度一次,驱虫药物可选择吡喹酮或溴酸槟榔碱,根据用药标准对不同体重的犬进行酌量使用。对犬进行药物服用后,要将其栓留,避免其随意走动,待一昼夜后检查粪便中无棘球蚴,方可将其放逐。对于犬类排出的粪便,采用无害处理的方式,进行烧毁或深埋,避免接触牧区的饲草和水流,防止羊包虫病的发生。
3.4 健康教育
除了加强对羊包虫病宿主的驱虫检疫之外,还要加强对牧区放牧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其思想认识,切实做好包虫病的防范工作。在教育方式上,主要是对相关人员开展包虫病的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通俗化的宣传,并分发相关的包虫病防治书籍,鼓励带动当地牧民进行学习,促使牧民了解和掌握羊包虫病的症状和防治措施,改变牧区不良的卫生习惯,将病疫防治纳入牧区的养殖中来,切实做好各种疾病的防治工作,从而养成正确的放牧习惯。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实现羊包虫病的控制和防疫,形成良好的群防群控局面,促进牧区经济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羊包虫病对牛羊等牲畜有着非常巨大的危害,因此加强对羊包虫病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在羊包虫病的防控中,主要针对包虫病的产生原因,切断棘球蚴的寄生途径,从源头减少羊包虫病的发生,并加强对牧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和牧民的防疫知识宣传,多方面控制羊包虫病的发生,从而确保牧区的经济水平,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