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查出大肠息肉要重视

2018-02-13刘姿含

江苏卫生保健 2018年12期
关键词:癌变结肠镜大肠癌

○刘姿含

☞结肠镜是查治大肠息肉的最佳手段

这个病例反映出患者的侥幸心理或回避心理:不够重视、恐惧或拒绝接受结肠镜检查、做了息肉切除不愿意进行复查,以致于能预防的大肠癌没有得到预防。

近年来,我国大肠癌发病率逐年增加。肠息肉被公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癌前病变。国内外大量研究认为,80%以上的大肠癌与肠息肉有直接关联。因此,一旦检查患有肠息肉,切不要掉以轻心,特别是年轻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则是预防大肠癌的关键。电子结肠镜是目前诊断大肠内病变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治疗大肠息肉的最佳手段。

☞大肠息肉与大肠癌关系密切

大肠息肉属癌前病变,大量证据提示,大肠癌的形成与大肠息肉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息肉的特征可分为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淋巴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等。

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分布以远侧大肠为多,一般均较小,直径很少超过1厘米,不发生恶变;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肠黏膜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常为多发性,多数较小,直径常在1厘米以下,病程较长者体积可增大。临床意义最大的是家族性息肉病,恶变率为100%。其次是腺瘤样息肉,该息肉很容易恶变。

结肠腺瘤是大肠的良性上皮肿瘤,根据组织学结构分成3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

管状腺瘤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息肉,表面光滑或有分叶,大小不一,但大部分直径在1厘米以下,癌变率在1%~20%左右;大于2厘米,其癌变率达30%~50%左右。

绒毛状腺瘤较管状腺瘤少见,绝大多数为单发。一般体积较大,直径大多在1厘米以上,分布以直肠最多,其次为乙状结肠。其癌变率较管状腺瘤大10倍以上,不早期治疗处理往往会癌变。

混合型腺瘤是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结构的腺瘤,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之间。

☞发现大肠息肉应立即切除

早期发现肠息肉立即切除,可以减少大肠癌的发生。

大肠息肉有30%左右多为原发,再加上结肠息肉容易复发,我们主张对患有结肠息肉的病人进行术后定期随访。一般单发性息肉每2年随访一次,多发性息肉每年随访一次。若未发现新生息肉可改为2~3年随访一次;若1~2年内又发现大便带血,应怀疑肠息肉复发,尽早再次肠镜下做电切手术。老年人术后更应密切观察,警惕肠息肉转化为大肠癌。

大肠息肉具有多发恶变的倾向,从而成为大肠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人们应重视大肠癌的筛查,一旦发现肠息肉就立即切除,相信未来大肠癌的发病率可以大大下降。

☞把大肠息肉癌变的危险降到最低

预防大肠息肉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尤其是年轻人。

虽然95%以上大肠癌是由腺瘤癌变而来,但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10年,而且也并不是所有腺瘤都会癌变。因此做到改善生活习惯,发现大肠腺瘤性息肉及早治疗、定期复查,就可以把大肠息肉癌变的危险降到最低。

首先,人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膳食纤维的含量,例如魔芋、大豆及其制品,减少有毒有害物质与肠壁接触的机会和时间,尽量少吃油炸、烟熏和腌制的食品。

其次,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每天解大便,减少便秘和腹泻。同时增加体育锻炼,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最后,大肠癌术后患者及有肠息肉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做肠镜检查,以早期发现息肉并及时处理。

猜你喜欢

癌变结肠镜大肠癌
《癌变·畸变·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癌变 ·畸变 ·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变1例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LC3和beclinl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意义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血必净在用于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术后ICU脓毒症中的效果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