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麦积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思考
2018-02-13杨小林
杨小林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农村经济管理站,甘肃 天水 741020)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1-7],是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及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麦积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麦积区是甘肃省典型的贫困县区,全区379个行政村里有170个为贫困村,由于受信息、交通、资源、区位、投入等各种因素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收入低,贫困程度较深,相当多的村几乎没有收入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村,收入项目主要来自区位优势,这类村地处城郊街区,集镇周边和交通干道两旁,商贸活跃,基础较好。但收入也极不稳定,村级集体收入项目来源单一,依赖性强,持续性弱。经营开发性收入很少,且总量较小,收入不固定。2016年全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 907.3万元,其中经营收入224.37万元,补助性收入934.89万元,其他收入254.40万元。村集体经济总支出1 731.85万元,其中经营支出165.12万元,其他支出331.04万元。全区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村有218个,占全区行政村的57.5%;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161个,占全区行政村的42.5%。在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中,收入不足5万元的有144个,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38.0%;收入在5万~10万元的村4个,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1.0%;收入在10万~50万元的村12个,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3.2%;50万元以上的村1个,仅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0.3%。没有收益的村维持正常运转、基础设施建设只能依靠上级政策资金投入,或负债筹资建设,收支紧张,经济非常困难。
2 麦积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权主体模糊
麦积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是由村委会代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职能,产权主体模糊、责任意识不强、民主理财流于形式、财务收支缺乏预算等问题还未完全解决。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失去了不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机会,无形中给村级集体经济造成了损失。
2.2 发展思路不清
受政策、区位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部分村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较弱,思路办法少。主要表现在缺乏市场观念和现代农业意识,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发展目标。目前,只有少数村形成了产业层次较高、市场竞争能力较强的产业,大部分村没有投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
2.3 区域发展不平衡
麦积区的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而且发展也不平衡。在全区17个乡镇及1个办事处中,马跑泉、花牛、社棠等镇的集体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在同一乡镇中的发展也存在不平衡,城郊村的收入较高,山区村的收入较低,有的村几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
2.4 增收内生动力不强
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想认识不一、信心不足,或者发展不起来等消极思想。特别是近年来各级财政的补助力度不断加大,使得一些村“等、靠、要”思想比较强烈。由于观念落后、耕作传统,农村大量的资源闲置、资金分散、效益低下,使得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缺乏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2.5 政策扶持还需加强
虽然国家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政策支持不断加强,但还存在政策配套不够、扶持政策落实不完全到位等情况。比如,政策性扶持资金有限,力度不大,不能有效扶持发展主导产业,对增加村集体收入贡献不明显;资金整合难,现行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通盘计划,专项资金整合难,没有形成合力;项目配套要求高,许多项目因为农村自筹资金困难而无法实施。
3 发展麦积区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议
发展壮大麦积区村级集体经济要坚持从区情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创新思路、创新发展方式,应用多种模式搞活农村集体经济。结合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际,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发展“一村一品”,培育特色产业,发展集体统一经营的加工业、种养业、农家乐及开发利用集体自然资源如山林、水资源等,通过招标等形式开发经营,获取村集体收益。
3.1 进一步加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扶持力度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帮扶,特别是底子薄、债务多的村,更需要政府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支持和帮助。一是对涉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区级各类税收等费用,应减尽减、应免尽免。二是加强财政资金扶持,整合各级农业、扶贫等资金,符合规定的可结合实施整村推进,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三是加强特色优质项目扶持,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苹果、花椒、核桃等特色优质产业在种植、销售、加工等环节积极进行项目扶持。四是加强金融扶持,鼓励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适当提高涉农信贷规模,积极支持村级集体发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多种途径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经济实体。五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
3.2 不断加强人才培养
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要加强人才培养,加强村干部选拔培养和管理。一是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从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返乡青年、大中专毕业生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实力。二是加强对村党组织班子的培训,依托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等进行经常性培训,区级涉农培训都要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党员、群众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三是逐渐提高村级干部班子的待遇报酬,探索实施村干部养老、医保等保障制度,真正发挥保障机制的作用,稳定村干部队伍,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3.3 盘活“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经营
一是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盘活优化闲置存量资产。采取实地丈量、核实、界定等方式掌握“三资”总量、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加强村级债权债务清理,核实债权债务人信息、回收各类欠款,对各村债权债务进行彻底清理整顿。二是整理土地,盘活荒山,通过土地流转经营带动增收。加快土地整理、旧村改造,盘活土地存量,增加土地收益。充分发挥村集体的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有形市场,逐步扩大土地流转面积,利用土地流转和出租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实现土地资产保值增值,提高集体土地利用效益,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三是多措并举,多元开发,发挥“三资”最大效益。鼓励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利用资金、资产和资源,以入股、合作、租赁、专业承包等形式,与能人大户、企业、技术服务机构等进行合作,实现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发展壮大集体资产。
3.4 规范财务管理,确保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一是健全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强化村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管理使用农村集体“三资”,提高农村集体“三资”使用效益,实现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二是规范财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与农经审计。健全村级重大事务须由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制度,真正让农民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财务公开机制与监督机制,发挥监委会作用,加强农经审计,对村级集体资产运营情况进行监督。三是严格执行收支预决算制度,大力控制和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减少交通、通讯费、报刊征订等费用。
[1]魏惠新.甘肃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趋势分析[J].农村经营管理,2014(9):20-22.
[2]岳茂锐.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与困惑[J].农村经营管理,2016(3):39.
[3]周润书,程守红.功能视角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集体经济收不抵支的思考——以东莞市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3(5):56-62.
[4]陈建荣.壮大集体经济 释放发展活力[J].农村财务会计,2017(4):32-34.
[5]蔡允祥.浅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J].中国农业信息,2016(12):59-60.
[6]滕卫双.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现状分析[J].世界农业,2013(8):140-143.
[7]肖 卫,朱有志.合约基础上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博弈分析:以湖南山区农村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0(12):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