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加快西藏边境乡村振兴的思考
——学习十九大精神的体会
2018-02-13王彦智
王彦智
(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西藏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西藏拉萨 850000)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新时代农业农村的改革发展指明了重点和方向。对于西藏边境乡村而言,敏感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政治与行政目标、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决定了加快实施西藏边境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新的理念和特殊的政策扶持。
一、西藏边境乡村简况及其特点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共有21个边境县,112个边境乡镇,628个边境一线、二线村和察隅农场,由东向西分别分布在林芝、山南、日喀则和阿里四个地市。边境乡村居住着藏族、珞巴族、门巴族以及僜人、夏尔巴人等,是西藏民族成分较多和典型的人口较少民族相对聚居区域,具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典型特征。
(一)区位偏远,自然条件极为艰苦
西藏全区处于同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及克什米尔地区相接壤的628个边境乡村,远离地市县城中心发展区,距离县城驻地平均在200公里以上,距离地市所在地平均在400公里以上,距离自治区首府拉萨市,最远的接近2000公里。如此偏远的地理位置,自然严重影响到现代化成果的生长和现代性观念的传播。同时,除了察隅县、米林县等少数乡村的海拔较低,自然条件较好外,绝大多数乡村处于高寒、缺氧,自然灾害频发,农牧业生产能力低下的特殊区位。
(二)西藏边境乡村是反分裂与反蚕食斗争的主战场
除位于日喀则市的与尼泊尔等国相邻的边境县同邻国没有领土边界争端外,察隅、墨脱、洛扎、隆子等其他县无一例外地与印度等国存在着严重的边界纠纷,始终面临着繁重的蚕食与反蚕食斗争。同时,历史上形成的边境贸易互市点和边境乡村山口、对外通道众多,在促进边境贸易发展的同时,也为少数信教民众外出去达兰萨拉参加达赖集团组织的非法法会和从事分裂活动提供了便利,致使当地各级政府长期面临着反分裂斗争和维护稳定的艰巨任务。
(三)发展问题突出,反贫困任务艰巨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自然条件恶劣,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加强边境地区的建设,尤其是2000年由国家民委倡议发起的“兴边富民”行动正式实施以来,边境县、乡镇和乡村的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贫困边民的生产生活得到了较好的保障。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等强力限制和各项投入成本高昂而效益低下的特点,决定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至今仍然是我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成本最高的地区。21个边境县的人均生产总值不到西藏全区平均值的70%,628个边境村中至今有337个属于深度贫困,其中67个行政村不通电、25个不通公路[1]。例如,林芝市墨脱县,截至2014年底,全县人口13052人,乡村人口10191人,占83.66%。全县生产总值4.06亿元,县级财政收入8463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473元。全县公路里程为270.13公里,通乡公路通达率为75%、油路通畅率12.5%,通村公路通达率为46%,油路通畅率为2.2%。再比如,山南市隆子县,是山南市的4个边境县之一,是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的主战场。截至2014年底,该县有13条对外通道,6个边境乡,28个边境村,边民人口2675户8032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73886万元,财政收入7223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455元[2](P369-370,400-401)。尽管由于统计机构缺失和保密等原因,我们很难获得边境乡镇和乡村的具体经济数据,但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可窥一斑。
(四)社会发展迟滞,传统社会色彩浓郁
在封闭艰苦的自然环境与落后的以单纯的养殖业和游牧业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规制下,西藏边境乡村的民族成分极其单一,绝大多数乡村超过了95%,有的甚至是100%为藏族和其他世居少数民族。民族成分单一,传统社会色彩浓郁,藏传佛教为主的宗教信仰氛围浓厚,呈现出独特的乡村原生态民族色调。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边境乡村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经略西藏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有力地推动了西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心系西藏各族人民,不仅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和“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而且主持召开了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治藏方略,对西藏的稳定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举措。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治藏方略,不断加大对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倾斜力度和支持力度,边境地区地市县乡党委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断开创了边境乡村发展的新局面。
(一)加强乡村党政组织建设,为边境乡村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组织保障
按照自治区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林芝、山南、日喀则和阿里四个边境地市研究制定并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居)“两委”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边境地区党建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全面加强边境乡村党政组织、干部队伍建设。例如,R地市采取了系列性的举措加强乡村党政组织建设。首先,突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方面,创新基层组织设置,不仅实现了边境乡村党组织的全覆盖,而且,在近万个双联户单元全部建立了党小组,在放牧点建立了临时党支部,将党组织延伸至农牧民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做到了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党员,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党的活动;另一方面,着力强化乡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在党组织的组织下,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群众深入揭批达赖集团,让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认清达赖集团的本质,使其深入了解党的利民惠民政策,明白惠在何处、利从何来;同时,创建“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使边境县1100多个党员志愿服务队,紧紧围绕着扶贫助困、环境美化、助学帮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执勤巡逻等内容,帮助解决边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其次,突出加强边境乡村基层骨干队伍建设。根据当地的实际,坚持把加强边境乡村干部队伍建设、配好班子、选好党支部书记这一“班长”作为加强乡村党政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头等大事来抓,按照自治区党委“双培双带”的政策安排,把政治立场坚定、有群众基础、有科学文化知识、有致富带富能力、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党员选进村“两委”班子。同时,按照乡村正职1∶2、村“两委”1∶1、妇女同志不少于1名的标准,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质量较好的后备干部队伍。最后,加强财政支持,提高边境乡村干部的待遇。截至2016年底,年度考核优秀的边境乡村干部正职的最高收入可达5.9万元,平均2.3万元,乡村干部平均收入突破了1.1万元①,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再比如,S地市L县,深入推进“边境党建长廊”建设,大力开展“六六五”党建新模式。即深入建设以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和基本保障为内容的“六基”工程,创新以推进“村集体经济实体”建设、实施“一基三带四增强”建设(即创办一个培训基地,带活一个基层组织、带强一支队伍、带动一方群众致富,增强党员带头致富能力、增强党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增强党员党性修养、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开展“村村红旗飘、家家挂领袖像”活动、创新“民族文化结合基层党建”载体、实施“一站式服务”创建工程、探索“爱民固疆”载体建设为内容的“六大载体”,同步实施以政策支边、组织固边、产业富边、文化活动边、民主兴边”为内容的“五边”工程②。
在这一系列有力措施的支持下,西藏边境乡村的党政组织建设得到了显著增强,为边境乡村的和谐稳定和长足发展提供了组织制度保障。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边境乡村的稳定发展做好基础条件保障
据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边境地区基本实现油路通达,边境乡镇和行政村通公路。如阿里地区边防公路通车里程达891公里。其中,投资3.4亿元建成了空岔口至空喀山、投资8700万元建设了且坎至G219、投资1.5亿元建成了那木如至什布齐、投资2.6亿元建成了空尼岔口至尼亚格祖至班摩掌、投资1.8亿元建成了札达至达巴、投资2.4亿元建成了札达至波林等边防公路。加强边境一线能源建设力度,完成边境县联网工程,有效缓解了边境地区用电难问题。全面加强通信网络建设,偏远地区通讯项目顺利推进,实现了边境乡镇光缆、行政村和边防连队通信全覆盖。加强科技控边能力建设,统筹资金整合力量,主动加大与各通信部门的协调联动和对接,不断提高科技控边的能力水平[3]。
同时,各地市由组织部门牵头,综合考虑边境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规模、地理交通等因素,按照占地面积不低于1000m2、建筑面积不低于500m2的标准建设乡村“两委”活动场所③。
(三)着力改善民生,做好做实基层基础
各地市根据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统一安排及本地的财政实际,认真落实边民补助、草原生态奖补、林业补助等政策,边民享受国家各项补助政策的收入占人均现金收入的60%。坚持按照自治区九代会精神要求,把本级财政收入的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教育方面,西藏21个边境县设有幼儿园279所,在园幼儿11493人,边境地区学前“双语”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建立了涵盖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大力实施水、电、路、讯、气、广播电视、邮政和优美环境“农家书屋”等工程,边境乡镇、村基本实现全通公路(主要为砂石路),安全饮水人口覆盖率90%[3]。
更为可贵的是,边境地区各地市县乡大力实施政策支边产业富边政策。笔者在调研中发现,L县结合精准扶贫,实施好基础设施建设、温饱安居、产业培育、素质提高、社会保障、生态保护六大工程,增强边境自我发展能力。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结对帮扶农牧区党员,农牧民先富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党员,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二是继续加大乡村医疗、教育、文化事业的投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三是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大力实施产业富边政策,重点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特色经济林、特色加工项目,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努力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采取发展农畜特产品营销大户、“支部+协会+基地”等多种手段,培育和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五是拓宽农村发展思路,依托乡村资源优势,引进资金和技术,积极开发新产业②。Z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作用,探索建立“党建带经济”工作模式,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中推进党建工作。一是建立“乡镇党委+产业项目”模式,建立乡镇党委抓产业项目、党委成员联系协调服务制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援藏优势,依托本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种养、特色加工项目,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乡镇,努力实现“一乡一策”。二是建立“村(社区)党支部+产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根据党组织建在合作社、党员队伍站在排头兵的思路,搭建创业增收平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通过村“两委”班子成员在产业合作社党小组任组长,在合作社内发展致富能手、思想先进的农牧民为党员,从而实现党组织领导、党员做表率,在合作社内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增加工资性收入,实现产业扶持到户到人,经济效益惠村惠民。三是推广“整合生产要素、村委统筹安排、村民互助互利”的模式为基础,坚持因地制宜、务实管用,力争每个村实现选配好一个班长、组建好一个班子、制定好一个思路、建立好一套机制、运用好一个经验、执行好各项任务③。
(四)建起了符合实际情况的边境管控机制,维护了边境地区和谐稳定
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事关全区的和谐稳定,在上述举措的支持下,边境乡村实现了总体的稳定目标。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构建起了符合实际情况的边境管控机制。
首先,建立起了边境乡村民众国家意识的培养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各级党委和政府,需要“创新载体和方式,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4]在此思想的指导下,西藏边境地区各地市县乡党委和政府坚持把培养边民的国家意识作为核心,把强化边民的国防观念作为关键,在重要山口、通道、执勤点和乡村的醒目位置,统一制作以爱国固边、军民团结、维护稳定、反对分裂为主题的宣传标语牌,家家户户悬挂国旗和领袖像等方式,深入宣传国防知识、边境管理政策,把国防教育融入到边境乡村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爱国守边和维护稳定逐渐成为农牧民的自觉行动。正如山南市玉麦乡卓嘎、央宗姐妹收到总书记的回信后所指出的那样:“共产党就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我们一定让总书记放心,我们不但能看好守好祖国的一草一木,而且一定能把玉麦建成幸福、美丽的小康乡!”[5]
其次,加大边境巡查力度,发动边境乡村农牧民守边执勤。边境的巡查管控是一件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边境地区各地市县乡政府将边境现状不变、国土不失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一方面,加强军警之间的协同巡查,加大对通外山口的执勤力度,有效防控外部势力的蚕食渗透;另一方面,发动和支持边境乡村农牧民在边境线附近放牧和从事生产,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与执勤巡查有机结合起来,边境界线在哪里,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就开展到那里。在笔者的调研中发现,一些边境县加大边境乡村的驻村、精准扶贫力度和小康示范村建设,通过打造“藏青2000”等特色种植业、藏鸡特色养殖业、特色旅游业等方法,加强边境乡村一线的农牧业生产,壮大集体经济,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从深层次上解决边境乡村的贫困和产业发展瓶颈,从而使边境乡村农牧民能够留得住、生活的好④。
再次,在全国率先建立边民补贴制度。据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姜国杰介绍,西藏自治区在全国率先建立边民补贴制度,实施“普惠性”与“工作制”相结合的边民补助政策。2016年落实边境地区转移支付资金11.94亿元,增加边民收入,改善边境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激发边境地区农牧民参与边境管控的积极性、主动性。2017年自治区财政统筹整合资金60亿元,支持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兴边富民行动和边境地区转移支付支持力度。同时,将边境一线、二线乡镇边民补助标准从2012年的每人每年1000元、800元分别提高到2016年的每人每年1700元、1500元,2017年已分别达到每人每年2700元、2500元,惠及一线、二线16周岁以上边民群众16万余人[6]。
最后,成立了边境管控指挥部。边境地区各地市县乡及边境乡村“两委”坚持把边境管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各地市结合边境管控工作实际,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指挥长的边境管控工作指挥部,负责定期分析研判边境管控形势,及时调整边境管控工作部署,指挥和协调边境管控部门开展工作,指导和督促边境防控专班开展边境管控工作[3]。同时,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新版的《西藏边境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机制,细化责任。
三、新时代背景下加快西藏边境乡村发展的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西藏边境乡村的振兴是一个涉及国家边疆巩固与全区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特定时代背景下,加快西藏边境乡村的发展需要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巩固国家边疆安全稳定和夯实党在西藏基层的执政基础之高度出发,统筹谋划边境乡村的振兴。
(一)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战略思想高度谋划边境乡村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将“治国”“治边”和“治藏”有机结合起来,站在“治国”看待“治边”,站在“治边”看待“稳藏”,是新时代背景下做好做实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7]。边境乡村,是边境线的特殊区位与少数民族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重度连片贫困区、重要山口通道、边界纠纷及反蚕食反分裂斗阵前沿地带的叠加区域。这一特点决定了推动西藏边境乡村的建设和发展,事关2020年决胜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事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及反分裂斗争的胜利,已经远远超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范围,必须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及统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守边固本建设祖国边疆、实现西藏全区长期全面持久稳定的高度,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等手段,统筹谋划其建设与发展。正如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在自治区边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各级领导干部要“用心领会、全面准确把握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的科学内涵,把加快边境地区建设、夯实守边固边基础作为增强‘四个意识’、践行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的实际行动,采取有力政策措施,推动边境工作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8]
(二)发扬“老西藏精神”和边民爱国守边的精神
在自然条件极为艰苦的西藏,尤其是边境地区工作,必须具有热爱伟大祖国、热爱西藏的崇高情怀和奉献祖国边疆的高尚品质。自1951年解放军进藏以来,逐步形成了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为核心内涵的老西藏精神,正是人民解放军“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雪域高原践行社会主义价值理念而形成的精神形态。”这一精神表现为热爱祖国,热爱西藏,全心全意为西藏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行动,表现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9]。同时,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一代又一代的边境地区各族人民群众切实践行“老西藏精神”,不畏艰苦守护祖国边疆,形成了广为称颂的爱国守边精神。2017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隆子县玉麦乡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中,高度肯定了长期守护边境安宁的这种伟大精神,这是对“老西藏精神”内涵的丰富与发展。
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新的时代,建设好边境乡村,西藏各级党政干部和边境地区各族人民群众尤其需要秉持“老西藏精神”和爱国守边精神的特质,是需要我们高擎的精神旗帜。
(三)构建党政军警民协同治理体制,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当前,西藏虽然建立起了边境管控的一系列机制,成立了边境管控指挥部,维护了边境地区的和谐稳定大局。但是,如上所述,西藏边境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并不是单纯靠政治强力所能解决的。笔者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经略西藏最重要的经验即是坚持党的领导,对西藏边境乡村而言,应是全面加强乡村党支部建设,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求,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为核心的政治建党放在首位,从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入手推进边境乡村党组织建设。针对其远离政治中心,长期无党校培养、日常的政治学习教育缺失、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力不强等现实问题,结合边境县乡村附近长期驻守边防支队、情报侦察支队和机动支队的情况,让人民军队在同边境县乡党委和政府协同中承担起边境乡村党校的功能;针对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困难且成本高昂,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应充分发挥军队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这应当是成本最小效益最高的战略性措施。同时,通过培养当地农牧民的爱国守边精神、加大发放边民补贴、壮大边境乡村集体经济实现边境地区与中心地区协调发展等实实在在的举措,进一步发挥边境乡村农牧民亦民亦“兵”的双重身份,使每一个边境乡村农牧民成为守护祖国边疆的忠诚卫士。
笔者高兴地看到,2017年2月20日,全区公安边防部队边境管控体系建设推进会在山南市举行,会议提出了在“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防控体系建设,创新开展“固边富民整乡推进试点工程”,设立维稳固边专项补助资金和奖励资金,强化“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生产是执勤、放牧是巡逻、处处是防范”的严密防控网络[10]。
(四)将边境乡村振兴与守边固边结合起来精准施策
除了从治边稳藏战略思想上重视,高扬“老西藏精神”和爱国守边精神旗帜,构建起党政军警民协同治理体系外,还需要大力实施边境乡村振兴战略,筑牢其稳定发展深层根基。“十三五”期间,核心任务是贯彻落实西藏边境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促进边民脱贫致富和守边固边紧密结合起来,整合用好存量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项目投入力度,确保资源向一线边民倾斜,切实解决好边境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改善边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8]。按照《西藏自治区边境地区小康村建设规划(2017-2020年)》,2020年前,西藏自治区将整合投入241亿元资金,重点实施水、电、路、讯、网等10项提升工程,实现边境村与周边区域在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方面的互联互通,着力改善边境乡村的居住条件,解决饮水安全;自治区每年整合约60亿元专项资金,每年地方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的20%,参照广东省援助林芝市推进边境地区小康村建设模式,用于边境地区小康村建设[11]。同时,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事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按照山南市边境县建设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打造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引导支持边民就近就地就业,切实推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确保边境地区与全区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笔者深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边境各地市县乡党委政府的团结带领下,西藏边境乡村一定能够开创富裕和谐、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的新局面。
[注 释]
①资料来源于笔者2017年8月的实地调研。调研资料编号:2017-R-01。
②资料来源于笔者2017年8月的实地调研。调研资料编号:2017-S-01。
③资料来源于笔者2017年8月的实地调研。调研资料编号:2017-S-02。
④资料来源于笔者2017年8月的实地调研。调研资料编号:2017-S-03。
[参考文献]
[1]邓建胜.倾力建设628个边境小康村——西藏,边陲再远,脱贫不远[N].人民日报,2017-12-18.
[2]《西藏年鉴》编辑部.西藏年鉴(2015)[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5.
[3]《西藏日报》社.加强维护稳定工作,积极创建平安边境[N].西藏日报,2017-12-18.
[4]新华社.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09-30.
[5]邓建胜.收到总书记回信后,西藏玉麦乡卓嘎、央宗姐妹表示“祖国的一草一木,我们都能看好守好”[N].人民日报,2017-10-30.
[6]王菲.我区在全国率先建立边民补贴制度[N].西藏日报,2017-09-10.
[7]杨明洪.坚持“治边稳藏”的战略思想[N].光明日报,2017-03-31.
[8]《西藏日报》社.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和给玉麦群众的回信精神,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N].西藏日报,2017-12-09.
[9]高峰.试论“老西藏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当代价值[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2015(6).
[10]普布旺堆,伍小龙.全区公安边防部队边境管控体系建设推进会在我市举行[N].山南报,2017-02-22.
[11]西民.西藏出台规划确保边境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N].中国民族报,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