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努力推进西藏生态文明建设

2018-02-13段刚辉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西藏文明生态

段刚辉

(西藏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 陕西咸阳 712082;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党的十九大将“美丽”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意味着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远见卓识和使命担当。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作了系统论述。

一、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要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作了系统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主要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的亮点:

一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观。从原来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个提法的变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亮点和核心。这一提法标志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正确把握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的进一步提升,进入到新的境界,由原来的被动补课、还旧账阶段进入到主动作为、不欠新账的阶段;由原来的生产、生存为主的发展阶段进入到以生活、生命价值为主质量阶段。这个基本方略将带领我们打破先污染后治理传统发展的“魔咒”。

二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九部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从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4个方面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任务。突出源头治理、广泛参与、保护为主、聚焦问题、监管到位,体现了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西藏的生态文明建设相比全国来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也存在新的问题和矛盾,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执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结合西藏自身发展实际和规律,走出一条具有西藏特点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西藏特殊的地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决定了我们必须在生态文明建设必有可为大有可为,走在全国的前列。

当然还有一些很具体务实的新举措值得关注,比如: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制度等。

二、新时代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特殊地位和宝贵经验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用得最多也是最准确的词就是“历史性变革”,怎么来认识和理解这个历史性的变革。十九大报告也给出了答案: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里必然包括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是十九报告当中的重头戏,不管是在五年来的十个方面的成就,还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以及在整个报告的十三个部分中,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是一个重要方面,也可以说是贯彻始终的一条线。据统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美丽”出现了8次、“美好”16次、“生态”43次、“文明”45次。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必不可少的,西藏则是生态文明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这是西藏作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特殊重要地位决定的,被誉为地球“第三极”、世界“最后一片净土”、亚洲“水塔”,讲生态文明建设必然要讲到西藏。

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牢记中央嘱托,用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绝对忠诚的实际行动做好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定不移建设美丽西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就强调“我们一定要更加珍惜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1](P41)。十八大以来的五年,西藏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使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进入到一个新时代。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西藏的生态建设。历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支持项目,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十分注重资源环境、传统文化保护与修复。总书记给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的贺信体现和阐明了这一点,前不久还亲自过问那曲种树的事等等。2009年国务院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西藏自治区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提出投资155亿元,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确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工程。这些重视和政策给西藏带来发展机遇,也给予环境资源休养生息的空间。

——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扎实有力。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题词精神,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坚持走保护优先、建设并重的路子。深入实施国务院2009年批准的《西藏自治区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2013年出台《关于建设美丽西藏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美丽西藏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组织保障等重大措施,2014年制定了《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考核办法(试行)》,建立环境保护考核奖惩制度,2015年开始实施自治区重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项目。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保护生态和富民利民的关系,切实保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确保西藏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把生态作为三件大事之一,完全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要求,完全符合西藏发展路子和实际,完全符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全覆盖的生态安全保护网初步形成。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把环境保护落实到生活生产各个方面,落实到一草一木细微之处,实现最严格的环评制度、处罚制度和审批制度,特别是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水土保持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明确规定绝不引进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项目和企业,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很好地保护了“世界屋脊”的这片碧水蓝天。根据2015年环境公报显示,全区90%以上的县(区)达到了优秀、良好等级。目前,我区湿地面积居全国第二位,自然湿地保护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湿地原生态保存最好的省区;自然保护区61处总面积41万多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处,面积居全国第一;拥有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占全国总数的三成以上。这些野生动物,在占全区国土面积三成的自然保护区内得到很好保护。当然还有丰富的、纯净的水资源等等,每每谈到这些无不让我们每一个西藏人自豪和骄傲。

美国前总统卡特在为《走进西藏:生物多样性与保护事业》一书所写的序言中这样评价西藏的环境保护事业:“在过去的20年中,世界上还有哪个地方可以将40%的面积划出用于自然保护?要扭转一个濒危物种不断减少的数量又谈何容易?然而勤劳的西藏人做到了。”50年间,西藏从未发生过环境污染事故,也没有酸雨现象,基本保持了较为自然的原生状态,仍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2015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在西藏高原环境变化评估报告中从气候、水体、生态系统、陆表环境、人类活动影响等六个方面,综合评估了从过去两千年到未来一百年高原环境的变化。报告中指出,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良好的地方之一。这是西藏和西藏人民对国家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也成为了西藏实现长足发展的最大优势,没有生态账。

此外,西藏保护环境的群众基础和人文思想浓厚;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近几年,我们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参与生态保护与建设,让群众成为生态卫士,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据统计,通过生态保护与建设,每年带动农牧民增收13亿元左右,实现林业系统生产总值26亿元左右。[2]

三、推进新时代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

(一)进一步牢固树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意识的理念,坚持和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3](P40)。这一理念和方略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具体化、时代化,而且富有西藏地域特色,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人与自然规律认识的新提升,对科学发展理念的新发展。在西藏,不仅仅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且是“冰山雪山也是金山银山”很符合西藏实际,也高于国家标准。西藏是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三者叠加,发展任务艰巨,生态保护的任务就愈显重要。西藏的发展只有和全国的发展理念保持高度一致甚至在某些方面高于、领先于全国,才能合上国家的发展步子和节奏,从而达到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与全国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主动作为、大作为,源头综合治理。要立足国家战略的宏观视野,充分利用好党和国家的支援政策和智库支持,在综合科考的基础上,全面准确掌握我区生态环境总体状况和潜在风险,遵循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精准扶贫、安全稳定以及区域建设的内在关系,将保护生态作为民生工程的一项内容,让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共享“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成果,这完全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要求,完全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即“人民中心”思想。相关部门要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结合区域因素与民族因素、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积极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促进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保护好自然环境的同时,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为国家发展、区域建设、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三)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来看环境问题,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问题,这一点在十九大报告中得以充分体现,我们的主要措施就是围绕这三个事关发展的核心问题展开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对西藏来说,青藏高原的独特自然环境、条件和“性格”,以及自身特殊的区情和发展短板,如有限承载力与生产发展的矛盾、以传统的畜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的提质与转型压力、依法治理和源头治理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就要求我们必须探索走出一条符合遵循青藏高原特点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四)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文明法制,以全面依法治藏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现生态梦。十九大报告中有一个重要信号,专门提到要成立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党的十九大必将开启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境界新时代,民族地区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也做了专门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4](P240),当前我区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大都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深入、法制不完备、执法不规范有关。西藏要实现同全国同步发展,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方针,推进依法治藏任重道远。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善、执法规范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确保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落到实处见到成效。

在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一幅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我们将以更大的责任和担当,为强盛中国注入更多“美丽”的力量——建设美丽西藏,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一川草色青袅袅——我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成绩斐然[N].西藏日报(汉),2017-07-08.

[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西藏文明生态
都是西藏的“错”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神奇瑰丽的西藏
对不文明说“不”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