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特征研究

2018-02-12朱莉

戏剧之家 2018年31期
关键词:行为特征突发事件

朱莉

【摘 要】在社会热点“榆林产妇跳楼事件”中,网络语言暴力指向医院、家属和产妇,这些语言暴力有三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分别为网络交流会话中的詈骂、发起人身攻击的网络语言暴力和干扰法律独立的道德审判,其中大众对医患关系的刻板印象和网民的跟风从众心理是导致网络语言暴力产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突发事件;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特征

中图分类号:G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1-0208-02

近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暴力泛滥,不仅影响着网络空间的秩序,更在现实生活中对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不同程度的侵犯,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民众的心态,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网络平台中,网络语言暴力行为有评论中的辱骂中伤、有雇佣水军组团攻击特定对象、也有利用网络平台恶意发布谣言等。这些网络语言暴力行为通常攻击哪些对象、行为有什么样的特征,这些行为的成因是什么,是本文重要研究的问题。

一、研究設计

“榆林产妇跳楼事件”是发生在2017年热门网络事件。2017年8月31日晚,一名产妇在陕西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妇产科待产时,从医院5楼分娩中心坠亡。事后,围绕“谁坚持让孕妇实行顺产”和“谁应该为产妇跳楼负责”的问题,医院和家属说法不一。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曝光使得榆林产妇跳楼事件成为受社会关注的医患关系新话题。在整个事件发酵中,网民的语言暴力和媒体报道在舆论场掀起了舆论热潮。事件中涉及医患关系、婆媳关系、产妇生产,这三个话题经由互联网的讨论组合发酵,催生了一系列网络暴力行为,在网络事件中具有典型性,因此本文选择这一事件对网络暴力行为进行深入分析。

在百度贴吧搜索关键词“产妇跳楼”和“榆林产妇”,得到8月31日至9月11日相关的主题帖共416篇,由于此事件中涉及的群体主要为医院、家属及产妇,考虑到研究的可操作性,本文对每个主题帖下的评论进行收集和整理,排除无关或无实质性内容的评论,得到具有暴力倾向评论样本共2500条。在整理2500条评论样本的基础上,根据网络语言暴力的不同涉及群体对评论样本进行分类,随后对样本中的语言暴力进行定量分析,总结此事件中语言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然后统计各类语言暴力出现的频率,最后尝试探索出此事件中网络语言暴力产生的原因。

二、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指向对象

百度贴吧对“榆林产妇跳楼事件”的讨论中,网络暴力行为主要指向医院与医护人员、产妇家属、产妇三方。

在讨论中,医院被贴上了“撇清责任”“泯灭人性”“见死不救”“不顾患者死活”等标签,要求医院及其医护工作人员出来道歉,更有甚者诅咒医护人员“不得好死”,言辞激烈。网民不加思索的对医护人员施以语言暴力,对涉事医院进行言辞攻击,甚至这种攻击延伸至整个医疗体系。

而随着信息的进一步披露,至9月6日涉事医院公布事件监控视频截图,此时舆论一边倒转向声讨男方家属,被描述为“对产妇的痛苦冷眼旁观”“没有人性的丈夫和婆婆”“将女性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不理会产妇意愿”的形象,更有网友用侮辱性的字眼咒骂产妇家属。网友甚至对产妇的丈夫进行人肉搜索,公布其个人信息。

在针对“榆林产妇跳楼”的暴力性语言中,除了对医院及产妇家属的攻击外,网友还将攻击迁至事件中的最大受害者产妇,用“玻璃心”“不配为人母”“活该去死”等侮辱性语句抨击死者。

三、网络语言暴力的表现

统计中的网络语言暴力主要体现为网络交流会话中的詈骂、人身攻击的“语言暴力”和干扰法律独立的“道德审判”三种形式。

(一)网络交流会话中的詈骂

网络交流会话中的詈骂在网络语言暴力的表现形式中,是最为普遍和常见的。在本事件中,有的网民往往以个人喜好为依据,看到与自己喜好相悖的人或事,便公然使用粗暴、污蔑性的话语进行谩骂和攻击,甚至会有两组对新闻内容持不同立场的人在回帖中进行对骂,且大部分都是缺乏理性思考的无意义的叫骂。在贴吧中节选个别言论如:

A:(产妇宫缩厉害,没有进产室)…估计没给红包,所以没人看管。

B:医疗制度就是这样,大环境如此,能怪几个医生护士?

C:就好比你天天杀人时间长你自己都不觉得什么了。

A:说话请带脑子。

B:能听懂人话吗?我说楼主在造谣。

C: 楼主垃圾(继续语言暴力)

(二)发起人身攻击的“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往往是网民利用非理性言论来宣泄情绪,缺少理性沟通,其本质并非在于解决事件。语言暴力的出现只会造成网民非理性的狂欢,扰乱了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影响了网民的上网体验。[2在贴吧中节选部分网民评论如:

A:婆婆去医院明显是为了抱孙子,难道是担心媳妇?

B:家属是去等孙子的啊,这需要解释?

C:不要侮辱牲口,他不配!这样的就该断子绝孙。

D: 那个男人没有一点悲伤,不得好死。

(三)干扰法律独立的“道德审判”

“道德审判”主要表现为在事件无法通过法律得到解决或用法律解释并不全面的情况下,公众对一个人的品质或行为是否符合传统文化、生活习惯、传统道德模式等道德规范进行评判,希望当事人能够在良知驱使下回归道德底线。[2]网民在没有获得官方定论时,出于个人好恶对医院及产妇家属进行道德审判,对医院和家属的行为强烈谴责,认为医院或者家属应对产妇的死负主要的责任,在贴吧中,以“医院应该对产妇的死负责”和“家属是真正的凶手”为主的暴力性言论愈演愈烈。在百度贴吧中节选网民评论如:

A:这一家人就是杀人凶手。

B:助产士肯定在说谎,医院应该为产妇的死负全部责任。

四、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分析

(一)针对医患关系的刻板印象

在媒介理论中,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3]表3对百度贴吧中网络语言暴力指向医院一方的评论做了归类统计,可以看出针对此事件,网民对医患关系存在的刻板印象是语言暴力形成的重要原因。且医患关系一直是我国社会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涉及医患关系的事件多有发生,媒体对医患关系的报道数量增多,对受众心理形成医患关系紧张、医生不关爱病人、病人不理解医生的刻板印象。在“榆林产妇跳楼事件”中,网民的大多数暴力言论也源于对于医患关系的标签化刻板印象,用固有的个人看法抨击医院、抨击医护人员,导致网络语言暴力的愈演愈烈。

(二)网民的跟风和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通俗地说就是“随大流”、“人云亦云”,是指在个体与群体意见发生分歧的况下,个体所具有的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顺从群体压力并让步于大多数人的一种心理倾向。[4]从表4对贴吧中类似暴力语言出现次数的统计可以看出,网民对事件的评论受到其他评论的影响,在对家属及医院的评论中,类似暴力语言占主要的组成部分,跟风从众表现更为明显。对于“榆林产妇跳楼”的讨论正是在这种从众心理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网民受到这种暴力倾向的情绪感染,融入到这种言论场内,从而将网络语言暴力扩大化,最终形成了群体的无意识的审判和施暴。

(三)网络平台的自由性和匿名性

张春华在《网络舆情:社会学的阐释》一书中认为“网络社会作为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社会结构,是一个具有高度活力的开放系统,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应用,网络社会从最初产生于政治、军事和技术的目的性工具,逐渐成为文化的、社会的、私人的和自在的互动空间。”[5]百度贴吧作为一个网络互动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的交流与表达的場所,在贴吧进行语言交流或者发表言论时,所选择的署名往往是虚拟的ID,真实的姓名和个人信息在网络平台内被隐藏的。这就使得网民在进行语言暴力活动时更畅所欲为。在以自由性和匿名性为核心特征的网络平台中,网络语言暴力以不可遏制的势态愈演愈烈。

五、结语

通过对“榆林产妇事件”的网络言论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语言暴力的表现重心集中在詈骂、人身攻击和道德审判,其中发起人身攻击的“语言暴力”是在贴吧中发生频率最高的。网民对某一群体的刻板印象、跟风从众的心理机制是影响事件中网络语言暴力产生的重要因素。同时网络语言暴力的产生不仅源于网民自身,也和网络平台的特点密不可分,网络平台的自由性和匿名性使网民言论不会受到严格的限制,从而网民可以随心所欲的发表言论,对事件当事人进行谩骂、人身攻击和道德审判,也造成网络语言暴力的愈演愈烈。

参考文献:

[1]许婷婷.网络语言暴力研究[D].浙江:宁波大学,2015:3.

[2]董博昊.以微博为例浅谈网络暴力的表现形式与成因[D].辽宁:辽宁大学,2017:18.

[3]李恒,周密.打破“刻板印象”---自媒体环境下的警察形象再塑造[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7(6):58.

[4]王甲旬,梁颖.从网络语言暴力看当下中国的社会文化心理---以天涯社区“富士康跳楼”事件为例[J].东南传播,2011(9):68.

[5]张春华.网络舆情:社会学的阐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1.

猜你喜欢

行为特征突发事件
基于老年人游憩行为的城市公园适老化设计研究
县级电视台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