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018-02-12刘英曼
刘英曼
【摘 要】随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师音乐教学也开始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各种教学模式的尝试,试图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大学音乐教学。本文从教育者和学生的双重视角来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专属于师范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提高高师音乐课堂的效果。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1-0147-02
以改善学习品质为目标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讲授为主的模式,推行多种形式的创新性课堂,这些教育变革后的产物,实现了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教学效果显著。但是现阶段我国混合式教学模式仍然处于推广阶段,有待进一步完善。在高校混合学习被认为是把数字化学习与讲授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潜力巨大。音乐这门学科作为技术性较强的学科也开始了这一新教学模式的尝试,以达到最大限度培养大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高师音乐教学现状
音乐作为高等师范院校中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一直采用技能一对一、基础理论课小班授课模式展开。其区别与其他学科的是,技能课由于每个学生的专业水平不同,很难有统一的课程目标。
传统的基础理论课就是以教师在课堂上所经常采用的的讲授法,由教师在讲台上讲解传授知识,学生在台下听课记笔记的教学模式。而像声乐、器乐等专业技能课程则是采用传统的学生在固定的周期找老师一对一会课的形式进行。在目前的高师音乐课中占技能课所占的比重很大,因为技能课的学习是知识的吸收内化到外放表现的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后的每一次演奏、演唱中能够非常直观的显现出来。学生往往在专业技能上下苦功夫,技能表现较好的学生多数会往高一级的学府或者经济发达地区寻找经验丰富的老师私下上课。因此一个学校配备的教师、一个私课老师,经济条件允许的学生往往有2、3个的技能老师同时传授技能。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技能课还是基础理论课学生都是被动接收知识,老师是课程的设计和引导者;教师在课上掌握着课程节奏,是课堂的管理者和传授者,在课堂上导入新课、传授新知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传统的高师音乐教学模式较为固定。除基础理论课外,技能课在教学手段上仍然采用口传心授的形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不够重视。其次,传统教学模式中仍以教师为主导,在每次上课之前学生并不知道本次课程教师所要讲授的内容,因此无法做到课前预习。最后,传统教学模式受时间、空间的影响,学生往往将时间和精力耽误在一次次的往返于技能教师会课的路上。
二、音乐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局限
(一)音乐混合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就是把传统课堂面对面教学同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优势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变数最多的中小学课堂,因此在大学期间,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音乐混合式教学模式则是将音乐课的学习搬上網络,实现线上预习结合课堂讨论、答难解惑。这样的教学模式,其蕴含的能量是巨大的,是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一种颠覆。
对学生来说,学生在课前就对课上内容进行初步了解,并通过自己翻查资料、预览学习内容等操作将学习的总体方向有初步认识,大大节省了教学的时间,同时能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实际的演唱、演奏、解答专业理论课难题上面,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操作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对教师来说,音乐教学由于既有理论课又有实际操作的技能课,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后,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更为自由。教师可以根据所要教授的课程选择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进行课程设计,也可以将这些形式进行融合,采用“混合”后的教学模式,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二)音乐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
混合式教学为高师音乐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同时也使知识的快速传播与学生能力培养达到了有机的统一。正像祝智庭、孟琦先生在《远程教育中的混和学习》一文中提到的:“混合学习所要做的工作是在适当的时间, 为适当的人, 以适当的传递媒体, 通过适当的学习方式,提供适当的学习内容。”基于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在线音乐学习,其要义是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深度融合,旨在通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实现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满足学生在线上线下一站式的混合型学习需求,其优势如下。
1.目前高等师范院校中所开设的音乐混合教学是借助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便捷,在线上为学生提供与课程相关的丰富的资料、音响、解说视频,能够将原本刻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具象化。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的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他们主动探究新知的主观能动性。
2.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增加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传统音乐基础理论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很少,而混合式教学则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依然能通过网络与小组成员协同合作完成每环节的学习任务;学生有问题时只要给老师留言,教师在登陆平台的第一时间就可以看到并给予解决。这样既促进了师生之间交流,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操作能力、研究能力、组织和社会交往能力。
3.网络平台中教师的讲解视频、上传资料是可自由选择、多次学习的。混合教学模式盛行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能力,自由安排学习的时长、次数,对吃不透的内容(歌曲或乐曲)进行知识的分解、重组甚至是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这样的学习模式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知识,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构建有更清晰的了解和深化认识。
(三)音乐混合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1.各高校所开展的音乐混合教学都处于摸索阶段,在教学中的应用缺乏科学方法的指导。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介绍的文章不少,但对其在专业性较强的音乐学科上的研究却几乎很难发现。因此目前音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2.混合式教学过程中缺乏评价和监管机制。无论音乐课是以微课、慕课还是翻转课堂的形式展开,都是班级内、师生内部在学习平台上建立班级、圈子,知识和资源皆是在内部共享、消化,虽然这样的形式对线上、线下师生互动情况、资源的安全起到的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再好的教学设计没有制度的保证很难落到实处。
3.对教师网络运用技能的掌握有较高要求。这就需要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及相应的软件、硬件应用、相关的教学设备的进行合理的操作。高等师范院校中的音乐教师多数为专业技能教师,对多媒体的掌握处于应用的初级阶段,像影音整合、影音和文字叠加等较为专业的软件操作起来就显得手足无措。
4.缺乏对课程的数字化管理功能。无论是微课还是翻转课堂,只有教师上传资料和学生下载翻查资料进度的数据统计。对学生在线学习的登陆时间、次数和登陆时长、生生互动次数都没有量化的可供教师参考的数字化管理功能。这一缺陷直接影响着教师在课后自评阶段无法有效的改善教学设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5. 线上教学对音乐专业技能的提高存在延时效应。音乐专业技能课的混合式教学在进行时,线上学习内容受限,往往仅能展示相对理论性的内容和教师示范。学生在线上学习声乐、器乐等课程时,跟随教师示范所学习到的专业技能无法及时和老师进行沟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学习状态,往往在这一等待的过程中逐渐消磨。
三、问题和建议
(一)完善音乐学科研究机制,争取全面开花。音樂混合式教学模式仅处于摸索阶段,对课程的整体设计、学生的专业发展走向、教学中横向、纵向知识的涉猎深度等内容还都没有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流程与教学理论作为支撑。因此建立晚上的音乐学科研究机制成为在高等师范院校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头等重要的大事。高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可分为以下几步走。
首先是部分课程先行,可通过科研立项的方式支持部分课程先行上网开始运行。其次采用择优竞选,以评优等措施激励教师发回主观能动性,主动的投身到音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来,从实践中摸索最适合高师各科课程的路径。再次是定期组织已尝试过使用音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师组织专题研讨,通过讨论,来交流使用中问题,以此逐步完善课程建设。
(二)建立适当的评价和监管制度。从教师方面来说,音乐混合式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延长了教师的教学时间,原本一小时的课程被无限延长。虽然在课上的时间教师仅需要为学生答疑解惑,减轻了教学强度,但是课前资料的搜集、制作、上传,课后的随时网上答疑时间却延长了。若学校可以结合网络,建立适当的评价和监管机制既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保持初心、始终如一的将心思放在讲好课、备好课。从学生层面来说,适当的监管能制约个别学生懒散的作风,切实起到监督和保障学习效果的作用。
(三)加强教师软、硬件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教师的网络化、数字化技术难关,各师范院校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相关的校本培训;各级学院也可以委派教师外出进行学习,回来后对本院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轮训,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以便老师们顺利展开独属于音乐学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四)加强数字化统计,注重整体教学设计。音乐混和教学所可以选择的的网上平台非常有限,平台所具有的功能还不甚完善,有许多功能还没有开放。如学生登陆时长、登陆次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程度等方面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数据统计,现存的网站内并没有设计这个功能。如有这些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时有着重点的进行改进。在逐次的改善过程中,形成课程的整体设计观念。
(五)注重学生混合学习的多种需求。
参考文献:
[1]祝智庭,孟琦.远程教育中的混和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3,(19):30-34.
[2] 席华锐,苏娟.基于分段渐进探究性教学模式的M.I.P的设计与简单实现[J].职教论坛,2006(06).
[3]潘文涛.基于网络资源的混合教学模式行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08).
[4]田富鹏,焦道利.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5(04)
[5]袁萍.基于混合学习的汉语综合课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