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人与海》的创作背景及内涵研究

2018-02-12夏彬斌慕静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5期
关键词:创作背景老人与海内涵

夏彬斌 慕静

摘  要:海明威是美国非常著名的现代文学家,《老人与海》是晚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部作品不仅塑造了桑迪亚哥这一形象,更是海明威思想的集大成者,作者将自己的思想追求内化为小说中的人物精神,将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背景、时代文化追求融入其中创作出一部享誉全球伟大文学作品。分析其创作背景,深入研究作品的思想内涵,从更多的角度和层次挖掘其艺术价值。

关键词:《老人与海》;创作背景;内涵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5--02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2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其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作品,不仅获得了文学评论阶段一致好评,获得了1953年代普利策奖,也是其获得诺奖,并凭借该作品获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同时也是一部响誉全球的文学作品,拥有众多的读者,成为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朽作品,至今成为很多国家中学的必修课程,也是世界文学作品选读的必选篇目。从海明威生活时代、个人经历以及思想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全面把握其创作的背景,深入研究作品的深厚内涵,更有利于发现其作品的价值。

一、《老人与海》的创作背景

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诞生有着非常复杂的背景,与社会、时代以及个人的经历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社会时代环境为文学作品的孕育提供了非常好的土壤,作者自身的阅历、思想和天赋则是文学种子萌发和茁壮成长的内在能量和强大基因。

(一)社会时代背景

二战以后,整个世界蒙受两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一战刚刚结束没有多久,二战便爆发了,并且二战时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的战争,对世界的破坏力非常强。很多人死于战争,太多家庭失去亲人,从战争中幸存下的人经历巨大的伤痛和心痛,更多从二战煎熬中走出来的人,心理和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摧残。整个西方社会世风日下,虽然世界恢复了和平,当时整个世界却弥漫着堕落和绝望的空气,所有的幻想都化为泡影,一切的美好想象都变成炮灰,积累起来的拼搏精神和努力进取的干劲都随着战火硝烟灰飞烟灭,积极向上和努力拼搏的价值感不再被人信仰。海明威有感于社会时代,力争创作出一篇表现个人思想、启发时代的作品,他一生崇尚勇气,力行奋斗,每个人必须具有追求过程的精神,人与人的差异不是你开始多么优越或不堪,结果多么优秀或者狼狈,而是关键在于你过程是否走得轰轰烈烈。二战以后,很多刚入社会、感知人生的青年人面对的是战争废墟,很多经历二战的人看到和感受到的更多是创伤,如何才能更好地面对现实,怎样才能走过人生,是很多人不得其解的困惑。创作这部作品不是直接反映人们的现实无助和悲观绝望,而是更好地激励人们面对现实,走好过程,永不绝望,永不放弃,永远都要以一个成功者或者胜利者的姿态站立不倒。

(二)个人经历

海明威出生于奥克帕克,深受其父亲的影响,喜欢打猎和钓鱼,热衷于在湖泊或者森林中露营,热爱大自然,喜欢各种挑战和冒险,享受各种刺激性活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不顾家人的坚决反对,辞去报社记者工作。尽管其视力存在缺陷,体检也没有达标,但是不妨碍他参与一战的热情,进入红十字会担任救护车司机,他不顾个人安危,反复接近战场,曾经在输送补给品时受伤,但依然把意大利伤兵拖离危险地点。1928年海明威开始在弗罗里达州和古巴生活,狩猎、捕鱼和看斗牛。二战爆发后,他又积极参与二战报道,在西班牙内战前线奔走,并作为随军记者参与解放巴黎的战斗。

在此期间,海明威于1930年在古巴期间的一次出海捕鱼时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幸运的是一个名为富恩特斯的人救了他,两人性情相投,从此结下深厚友谊。富恩特斯1936年出海捕鱼,到了很远的海域终于捕到了一条超大的大马林鱼,无法拖上船,只能在海上拖着返回。但是,在返回的途中这条超大马林鱼不断经历鲨鱼的攻击,最后上岸时仅剩下骨架一副。富恩特斯的经历虽然海明威没有亲眼目睹,但是,有着丰富捕鱼阅历的海明威,能够体会捕鱼的艰辛,感知鲨鱼的凶猛,更能感知富恩特斯在此过程中进行的抗争,对大海的恶劣环境、鲨鱼的凶残强横感触很深,更对好友表现出来的精神佩服有加。这样,以老友的捕鱼经历为骨架,以自己的思想为血肉,以对社会时代的精神为灵魂,他要展现一个真正的大海,塑造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站立永远都不会倒下的老人,树立起一座永不倾斜的精神丰碑。

二、《老人与海》作品的内涵分析

(一)小说的人物内涵分析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任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神品格追求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也是反映小说主题的最为关键的要素,感知小说的主题和内涵,必须从人物形象入手。《老人与海》的主要人物是圣地亚哥,他虽是一位年迈的老渔夫,但精神永远不老。他有着非常丰富的捕鱼经验,有着非常坚毅的精神,面对充满凶险的大海,从来没有丝毫畏惧,在和鲨鱼的过程中表现出异常的英勇和坚定。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思想上,永远都不可能让其投降,连续84天出海没有捕到一条鱼,但他仍然不灰心,不放弃。面对异常凶猛的鲨鱼,面对鲨鱼一次又一次的的攻击,老人没有任何恐惧,没有任何退缩,一次又一次地站起与之搏斗,身体疲惫,没有任何武器,最终战胜了鲨鱼,杀死杀伤多头鲨鱼。尽管最后他拖上岸的只有一副鱼骨架,但是他说表现出来的精神却是异常的坚强。尤其是圣地亚哥那句最具代表性的宣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能被打败。”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他能够连续84天没有收获依然坚持去捕鱼,面对众多强硬的鲨鱼对手绝不退缩,始终保持非常坚毅乐观自信的精神状态。因此,这篇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海明威把他的行為精神内核都附注在圣地亚哥这一个人身上,通过老人桑迪亚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典型的硬汉式形象,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老人,成为一个永远不会打败、永远不会灰心丧气、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成了一座精神的丰碑,永远屹立不倒。

(二)小说的情节内涵分析

情节是小说的又一要素,作者创作小说需要注重情节设置,以情节来取胜,吸引读者,在情景展开过程中逐步塑造人物形象,将作者要表现的思想内核呈现出来。《老人与海》小说的情节相对简单,没有更多的波澜,但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可谓异常精彩,是小说情节的主体部分。在情节展开过程中,让桑迪亚哥形象慢慢的强硬,逐步高大起来,直至成为一座永不倒下的硬汉精神的丰碑。从情节设置上来讲,老人84天一无所获后,终于捕到一条大鱼,但是经过与鲨鱼的多个回合的搏斗,最后得到的却是一副鱼骨架。故事情节展现的似乎是一场悲剧,却获得了众多读者对他的同情、赞赏,对其硬汉精神的敬佩。从这个意义上讲,形式上的失败,更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精神上的伟大。情节更好地展现他的精神和品格,展现他永远不被打败的,感受出他的与众不同的精神,让他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人,讀者对他们的认识逐步深入,对敬仰不断抬高。

(三)环境要素的内涵分析

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描写能够更好地展现人物活动的环境,表现人物活动所处的社会时代特征。从标题看,“老人”是小说的主要人物,“海”小说的主要环境,二者就是一对极不对称的关系,存在一个必然的悲剧关系。大海应该属于年轻力壮的水手,但这篇小说的老人桑迪亚哥却向大海谋生,在大海中搏击。小说中多次写到“大海波浪滔天是常有的事”,这些环境描写有着丰富的意蕴和内涵,大海之上波浪滔天,要在这像大海上更好地谋生生存,本身对老人来讲就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老人从不畏惧,毫不退缩,甚至连续80多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依然要走向充满凶险的大海。小说的环境描写能够更好地把老人的形象呈现出来,进一步突出这一位硬汉形象,让每一个读者对老人的精神异常敬佩,小说的悲剧气氛能够更好地衬托人物形象和心理,展现老人的精神,从而突出这篇文章的主题,一个人要精神伟大,一个人永远不会被打败,就是他永不言弃、永不言败的精神。

总之,海明威是美国非常著名的现代文学家,《老人与海》是晚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部作品不仅塑造了桑迪亚哥这一形象,更是海明威思想的集大成者,从某种程度上讲,小说中人物形象就成了作者的代言人,作者将自己的思想追求内化为小说中的人物精神,将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背景、时代文化追求融入其中,让小说的内涵更加丰富,意蕴深远。因此从小说问世到现在,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也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参考文献:

[1]孙丽梅. 海明威《老人与海》的创作背景与内涵.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

[2]覃承华.  论海明威对文艺的批判:从两部核心作品说起[J].国外文学. 2018(03).

[3]金凡安. 《老人与海》的文学内涵分析. 长江丛刊. 2018.

猜你喜欢

创作背景老人与海内涵
《老人与海》(节选)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挖掘习题的内涵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