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西潮》中探究蒋梦麟的求学历程及启示

2018-02-12陈梦梦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5期
关键词:中西结合蒋梦麟

陈梦梦

摘  要:蒋梦麟作为执掌北京大学时间最长的一位校长,为北京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蒋梦麟的成就与其个人丰富的求学历程是分不开的,他学贯中西,是近代著名的留美学者。《西潮》一书是其在抗日战争时期于重庆的防空洞中所作,是一部自传式性的作品,以自身的亲身经历为线索,描述了在西方思潮影响下的中国思想文化的变化。以该作品为蓝本,更加真实全面的梳理蒋梦麟的求学之路,从而更好地借鉴吸收其经历中蕴藏的优秀品质,给当代青年以深刻的启迪。

关键词:蒋梦麟;求学经历;传统道德;中西结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5-0-01

蒋梦麟,原名梦熊,字兆贤,别号孟邻,浙江省余姚县人,出生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在他出生的前一年,中法战争刚结束,中国对东南亚等国的宗主权一再丧失,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更加深入。蒋梦麟小时候读的仍旧是家塾,他极其厌烦在不解其意的基础上死记硬背中国古代的经学,但这段经历让蒋梦麟在个人修养方面得到很大塑造作用,逐渐形成了温文儒雅的性格。同时也学到了诸多中国传统道德理论知识。蒋梦麟的家乡儒家思想比较浓厚,蒋梦麟小时候生活过的蒋氏家庙被当地人称为“四勿祠”,这个“四勿”就是《论语》里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句话。这种儒家思想的影响还不止这些,“我们利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来灌输道德观念,使这些观念称为日常生活中的习惯。以道德规范约束人民生活是中国社会得以稳定的理由之一。”[1]在这样的传统道德观念浓厚的环境中,蒋梦麟学到了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知识,也给蒋梦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记忆,“我最先念的书叫《三字经》,每句三个字,而且是押韵的,因此小孩子记起来比较容易。事隔六十多年,我现在还能背出一大半,开头几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1897年蒋梦麟进入绍兴中西学堂,这是一所敢于进行大胆尝试的学堂,教的不但有我国的旧学,而且也西洋学科。在中西学堂的学习使蒋梦麟从思想上接触到西方知识,因此他后来感叹说“在这之前,我对西洋的认识只是限于进口的洋货。现在我那充满了神仙虎鬼的脑子却开始与思想上的舶来品接触了。”[2]在绍兴的这两年使蒋梦麟学到了很多知识,思想和眼界更加成熟和开阔。这一阶段蒋梦麟开始慢慢接触到西方知识,并在以后的求学生涯中,更加注重英文的学习,尤其在1899年其随家人来到上海之后,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学习英语,这为其日后留洋出国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随着西方知识的不断影响,新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学潮事件频发,“全国普遍显得扰攘不安。”[3]此时的蒋梦麟已顺利进入一向被人称之为“学人之省”的浙江省的最高学府——浙江高等学堂。在浙江高等学堂的学习,使蒋梦麟的知识大增,他开始阅读英文原版的世界历史,从课本里、从课外阅读,以及师友的谈话中,对中国以及整个世界的知识日渐增长。这为其后来从事西洋史比较研究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新旧交替的时代,蒋梦麟不断思考制约中国发展的现实问题,并抓住时代的脉搏,勇于冲破旧制度的限制。1907年暑假在其堂兄的帮助下到日本进行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短期考察。这次的短期考察给蒋梦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个国家像个大花园,人民衣服整饬,城市清洁,这些眼前的一切,给从来没有踏出国门的蒋梦麟非常良好的印象。这次的出国使得蒋梦麟看到了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差距,深受启发,1908年8月,在父亲的支持下再次远赴美国。在美国学习期间,“蒋梦麟在研究伦理学的时候学到了道德原则与行为规律的区别,前者告诉人们为什么若干工人的規律切合某一阶段文化的需要;后者只要求大家遵守,不必追究规律背后的原则问题,也不必追究这些规律与现代社会的关系问题。”[4]这一时期的蒋梦麟学习了非常多西方理论知识,在学习中,他总偏好用中国的尺度来衡量他认为“一个中国学生如果要了解西方文明,也只能根据他对本国文化的了解。他对本国文化的了解愈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便愈易。”[5]找到了学习的方法,又能将中西文化融会贯通,在这段留洋求学的历程中蒋梦麟学到了渊博的知识,最终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纵观蒋梦麟求学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蒋梦麟所接受的教育在当时是较为先进的,这与其父母对读书的重视是分不开的。蒋梦麟五岁开蒙,就读家塾,母亲悉心照料和引导成为蒋梦麟坚持学习的动力。父亲造船失败的经历使其认识到西方科技的先进,在蒋梦麟母亲去世后,为了让儿子学习西方科学知识,背井离乡,辗转绍兴、杭州和上海,学习英语,为接受西方先进思想和出国做准备。在蒋梦麟没有取得公费留学机会时,父亲的大力支持是蒋梦麟走出去的重要条件。因此,蒋梦麟的求学之路与其父母的大力支持和引导是分不开的。

蒋梦麟的求学之路展现出中西结合的特点。出国前在国内接受传统的家塾熏陶,为其以后长期执掌北京大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留洋的经历,开阔了他的眼界,打开了他的视野,学习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在美国他研究了农学、法学、哲学等学科,博采众长,学习了众多西方的科学理论知识,这为其更加全面的为中国“把脉”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注释:

[1]蒋梦麟:《西潮·新潮》,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9月,第18页。

[2]蒋梦麟:《西潮·新潮》,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9月,第47页。

[3]蒋梦麟:《西潮·新潮》,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9月,第55页。

[4]马勇:《蒋梦麟教育思想研究》,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第22页。

[5]马勇:《蒋梦麟教育思想研究》,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第22页。

猜你喜欢

中西结合蒋梦麟
蒋梦麟人财两失
急诊内科患者急性肠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简述“气韵生动”在现代没骨画中的表现
儒家思想与明治维新后日企的管理理念
蒋梦麟软硬不吃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分析
肱骨外科颈陈旧性骨折临床诊疗
蒋梦麟晚年婚变记
狗皮膏药,橡皮膏药,氢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