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科创升级

2018-02-12苑辉

上海企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科创创板长三角

苑辉

2018年接近尾声,身处其中,我们感受了诸多瞬间,回望一年,也许会发现很多事件将成为时代的重要节点,未来我们认为深刻的改变,或许正是始于此时。

比如,苹果在2018年市值突破万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个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科技企业所代表的一种发展模式或许正在成为主流;2018年国内很多科技企业:360、小米、美团、拼多多,扎堆上市,创下国内科技公司赴境外上市的新纪录,似乎预示着正有一批新兴企业进入了新的生长阶段。

同时,前两年引爆话题的平台企业,却在2018年受到了深刻的拷问,过度投放的共享单车,平台企业对顺风车这类业务应尽的责任,是新兴企业成长过程中绕不过去的话题。还有芯片研发这样的话题,实实在在让人意识到创新的艰难曲折。

道路艰难,却仍有千军万马坚持不懈,在新旧动能转化的当口,创新的力量值得珍视。

在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我们梳理一年来上海创新创业领域的某些亮点,或许就是为了积蓄力量,迎接充满变化的2019。

示范引领

近年來,上海打造科创中心,一直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2018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海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20.7%的国家科技奖是由上海贡献的。这是2014年以来,上海第三次刷新占比纪录,上海获奖比重连续16年保持在两位数,并首次突破20%。彰显了上海在创新的道路上,2018年不仅有一个好的开端,还将持续发力。

10月,《2018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浦江创新论坛发布。报告显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总体进展良好,已成为全球科学家最向往工作的中国城市。上海吸引全球科学家的主要优势包括充沛的科研基金支持、领先的科研机构、高水平的科研基础设施和丰富的科研工作机会等,而开放包容的“海派”城市文化也成为上海打动全球科学家的关键因素。2017年上海科研人员共计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自然》和《细胞》上发表论文62篇,比2016年增加23篇,约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2017年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1.5件,比2016年增长17.9%;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100件,比2016年增长34.6%。

众多数据表明,上海在区块链、人工智能、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石墨烯、基因编辑等新兴技术领域、学术研究方面都走在前列,把握众多热点新兴技术。

上海正日益成为开放度高、吸引力强、能出成果的创新首选之地。

赋能升级

2018年,人工智能是不容置疑的亮点。9月,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上海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上海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围绕集聚高端人才、突破核心技术、推进示范应用等从五个方面提出了22条具体举措,势必开启新的一轮人工智能创新创业高潮。

人工智能是未来最重要的方向之一。2003年硅谷曾出现大规模人工智能创新以及投资失败潮,但是今天,关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商业应用都日渐清晰。不占赛道,势必被竞争淘汰。

作为一项基础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广泛存在于每个行业里。人工智能(AI)核心就是平台性技术加数据:生物技术+数据+AI,是AI在生物信息学的应用;医疗器械+数据+AI,是AI在智能医疗的应用;工业物联网+数据+AI,是AI在智能工业的应用;安全技术+数据+AI,是新一代系统安全的应用。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可以看到诸多应用。医疗、金融、零售,因为人工智能,行业格局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效率得到极大提升,需求被深度挖掘。对很多行业来说,原本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都要随之改变,竞争的赛道正在转换。赋能新时代,正是人工智能的题中之意。

如果观察2018年的新兴科创企业,这样在传统行业挖掘新应用的企业特别多,他们有的还名不见经传,但是已经在细分领域崭露头角。AI的赋能效用正在体现。

这样的新兴企业能在2018年快速成长,也得益于相关技术日益成熟。

比如,语音交互技术的日益成熟,给智能家居,车联网的应用,带来了更好的体验,毕竟和人的交互,首先就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语音交互技术。

机器人领域,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长足进步,以及和硬件传感器的整合,使得机器人的应用前景日益明朗。

科技进步对于通讯传播的广度、速度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创新正在崛起。

这些系统性的进步,正带来大量的创新创业机会。

长三角联动

2018年,长三角科创联动日益紧密。

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地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不到全国的1/26,常住人口2.2亿,约占全国的1/6,但其经济总量为19.5万亿元,占到全国的近1/4,长三角地区已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长三角科技研发区域协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2018年初,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正式成立,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正式实现联合办公,并形成“三级运作”的新机制,势必促进长三角科创实现更加紧密的互动协作。

长三角具备良好科技发展基础,科技创新区域互动合作前景广阔。如上海与江苏、浙江和安徽充分利用已有的区域创新体系协调机制,共同搭建了“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共享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信息数据、大型仪器、新药创制、集成电路设计等创新服务平台。目前区域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已成为推进三省一市科技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的有效载体。同时,在完善大型仪器协作网等传统资源共享平台基础上,技术交易网建设也初显成效,逐步形成“五网合一”的三省一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总门户,提供委托研究、联合攻关、信息服务、技术检测、产品设计、成果孵化等创新创业服务,为区域科技创新提供一站式服务,推进区域范围内产学研资源的集成与互动。例如2018年11月,在上海嘉定区召开的首届长三角科技交易博览会上,有关方面启动了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共用平台,率先推进区域内“双创券”的通认通用。据了解,在确立了“双创券”的跨区域通认通用机制及多地资源统一标准核准后,首批共享的资源将涵盖长三角多地130家高校院所、检验检测机构和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可提供服务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超过1700台,各类创新创业服务项目超过300项。长三角双创服务资源共享已有基础。例如,上海硅酸盐所中试基地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精密加工技术服务平台,为江苏尚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碘化铯阵列产品的技术革新提供了关键服务,实现了成品率的提升。

长三角城市基于自身的发展水平和禀赋,在科创协同发展上担当起不同的责任,发挥不同的作用,找到不同的突破口。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国家赋予的使命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率先示范作用显著;江苏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支撑下,产业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浙江省围绕杭州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创新创业发展,通过积极构建依托互联网平台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整合资源,发展“互联网+”创新创业,充分发挥杭州市的研发载体优势和宁波的企业研发活力足的优势,将浙江打造成长三角最具研发活力地区之一;皖江经济带在产业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点燃科创

2018年,进博会举世瞩目,其间宣布上海将建立科创板,无意会对未来的科创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建立科创板,是中央为了更好发挥上海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中央交给上海的一项光荣任务。

我国推进经济转型,需要建立起以内需增长为引擎的新的经济结构,以推进经济的稳定健康增长。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具备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各种科技含量高、富有时代气息的更新迭代产品,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国际市场出现的各種变化,更需要我国加强自主科技创新,以抵御来自外部的挑战。

科创板落地上海,对于正在努力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上海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它将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为上海和全国的科技创新注入澎湃动力。

这样一种市场化的手段,也是坚定科创企业的发展信心。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之下,我国诞生了很多科创企业。建立科创板,可以帮助它们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不仅为其开辟出资金融通的通道,而且也为风险投资提供了重要的激励作用。科创板的建立,可以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培育出一批核心技术能力优、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导向之下,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可以产生更好的选择,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优秀的科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科创板作为我国推行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率先使用注册制,这保证了科创板从降生伊始就站到了较高的起点上。从长远看势必促进科创企业的快速成长,增添创新活力,也给即将到来的2019年科创事业发展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猜你喜欢

科创创板长三角
科创走廊“乘风起”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科创板一周年
科创板已开通约270万权限账户
全球科创中心“上海方案”出炉
一图读懂科创板
包容不能鱼目混珠,勿忘科创板定位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