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关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2018-02-12杨盛男
杨盛男
摘要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腹胀、呕吐、便血等。其病情一般较严重,进展快,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早期诊断对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关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关标志物;新进展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由围产期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以腹胀、呕吐、便血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坏死性肠道疾病,为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尤其是胎龄<36周的早产儿。NEC的总体发病率约(03~2.4)/1000活产儿,在极低出生体重儿(<1500g)的发生率为5%~10%,且本病病情一般较严重,进展快,内科治疗手段有限,外科手术时机难把握,故早期及晚期预后欠佳,病死率为20%~30%。因此NEC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但本病早期的临床症状非常不典型,胃肠道症状仅为胃潴留、呕吐及腹胀、便血,X线及超声检查对本病的诊断特异性较高,但受检查人员的主观因素限制,对于本病早期检查帮助有限。近年来,诸多学者开始研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血清及尿便标志物,寻找足够敏感和特异性的标志物来对本病进行更客观的早期诊断。本文就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CRP及PCT
CRP为肝脏产生的急性期反应物,在机体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时可出现水平升高。一般出现在感染后6~8h开始升高,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24~48h达峰值;PCT为人类降钙素的前体物质,在全身细菌感染后4h后即可检测到,6h后上升,且于24h内保持该水平。张爱梅等对NEC患儿进行早期CRP及PCT水平的监测后发现,NEC早期PCT开始增高,较CRP升高更为敏感,且随着有效的治疗,病情的恢复,两指标可显著下降,因此对NEC早期诊断、病情演变及随访治疗效果的评估有重要价值。临床检测PCT及CRP简单易行,对患儿的创伤小,采血量少。但胡晓艳等对60例NEC病例研究中发现,NEC只有合并感染后PCT及CRP才会相应升高,但并非所有NEC病例都合并感染,所以检测感染指标CRP及PCT的特异性差,容易造成早期NEC漏诊。
细胞因子IL-6、IL-8及TNF-α
IL-6主要为淋巴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以及多种肿瘤细胞产生;IL-8主要为单核一巨噬细胞产生,吸引和激活中性粒细胞;TNF-α为巨噬细胞产生的抗炎因子,IL-6、IL-8及TNF-α均为炎性介质,参与肠上皮凋亡,进而导致肠道黏膜炎症级联反应,最终导致NEC的发生。冯中静对40例NEC病例进行研究发现,IL-6及TNF-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IL-6与TNF-α升高与NEC相关;同时,李粹等对30例NEC病例研究发现IL-6、IL-8及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升高,与NEC严重程度有相关,但在NEC早期上述细胞因子水平没有明显变化。因此,细胞因子IL-6、IL-8及TNF-α在NEC中参与炎症级联反应,与NEC严重程度有相关性,但在早期诊断中无特异性。
S100A12蛋白
S100A12蛋白为中性粒细胞分泌的低分子量的钙结合蛋白,具有促进炎性反应的作用。JenkeAC等研究发现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NEC的临床症状前24h内肠道细菌出现9.8倍的扩增,同时发现粪便S100A12蛋白含量和肠道菌群同时升高,认为粪便S100A12升高与NEC发病相关。申宇站等研究50例NEC病例发现其粪便及血清中S100A12蛋白水平与同时期住院的黄疸相比明显升高,敏感性为87.5%。粪便S100A12有较高的肠道特异性,血清S100A12操作简单易行,可作为早期发现NEC及判断预后的标志。。但对于S100A12的水平和NEC疾病分期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临床试验。
粪钙卫蛋白
钙卫蛋白为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的含钙蛋白产生,为S100蛋白成员,表达有组织或细胞特异性,广泛地分布在人体细胞、组织以及体液中,粪便钙卫蛋白(FC)含量为血浆钙卫蛋白含量的6倍,没有性别差异,结构稳定,可在粪便中维持7d。ZhangM在研究17例NEC的早产儿病例中发现FC在疾病的早期即可出现,对NEC早期诊断有帮助。FC检测为非侵入性操作,其灵敏度和特异性高,和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但同样FC水平与NEC的分期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为小肠单层柱状上皮分泌的一种小分子的水溶性蛋白,占成熟细胞基质蛋白的2%。在肠黏膜缺血早期I-FABP即可释放入血,通过细胞膜、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及门静脉进入血循环,最终从尿液排出体外,因此检测血与尿I-FABP水平可反映肠缺血情况。SchurinkM等对22例(24-361周的早产儿研究发现,血清I-FABP>19ng/mL,尿液I-FABP>232ng/mL可作为早期NEC的诊断的标志,同时血清I-FABP>91ng/mL,尿液>2116ng/mL,可作为疾病进展出现合并症的表示,提前进行外科干预。但I-FABP在早产儿和足月儿中的含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肠三叶因子(TFF3)
TFF3为分布在胃肠道、泪腺、鼻黏膜、前列腺、子宫、大脑、气管及肺部的小分子多肽类物质,其中以全小肠和大肠上皮为主,对肠黏膜损伤有再生、修复以及抗凋亡作用。张妮等对48例危重症患儿胃肠损伤研究发现,TFF3含量升高,对早期急性胃损伤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其特异性差;NgEW等进一步发现在20例NEC早产儿研究中TFF3水平升高,但对早期NEC的特异性低。
糞便标本在肠梗阻患儿留取困难,且尿便标本不能根据病情变化实时留取,外周血中I-FABP及TFF3等标本的留取虽容易,但动态监测时要反复采集静脉血,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循环血量有限,增加医源性失血。同时上述众多指标虽对早期NEC的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大多数的研究都处于小样本单中心研究阶段,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实验论证。联合两个以上指标进行诊断,明确诊断的界定值,进一步提高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今后的研究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