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消化内科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2018-02-12曹丽珍
曹丽珍
[摘要]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通常病程较长,且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身体健康等都有着十分不良的影响。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以控制血糖平稳,随着病程的进展,服药剂量逐渐增加,有时需要联合服用多种药物或配合胰岛素注射,才能有效控制血糖。目前,糖尿病患者消化内科临床用药中,药物种类繁多,生产厂家、药品名称五花八门,因而很容易造成用药不合理的情况,不但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甚至还会对患者的胰岛功能、肝肾功能等造成进一步的损害。因此,该文着重分析了糖尿病患者消化内科临床用药不合理的问题,进而对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糖尿病;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9(b)-0195-02
糖尿病是一種十分常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发病因素较多,主要特点是慢性高血糖。随着糖尿病病情的不断进展,还容易引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甚至造成患者死亡。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较大的威胁[1]。糖尿病目前的主要方法就是药物治疗,而消化内科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种类繁多,不同药物的生产厂家、名称、剂量、成分、作用等均存在差异,因而很容易出现用药不合理的问题,威胁着患者的疾病治疗和健康安全。
1 糖尿病患者消化内科临床常用药物
目前,糖尿病患者消化内科临床常用药物十分丰富,包括多种不同的药物类型,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也有所差异。胰岛素释放促进剂,其中磺酰脲类药物适用于具有一定胰岛β细胞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第一代药物如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等,不过由于使用剂量较大,且不良反应较多,因而在很多国家已经被显著使用;第二代药物如格列喹酮、格列波平、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苯脲等,相比于第一代药物,具有更强的结合能力,同时使用剂量较小,不良反应较少,因而拥有较为广泛;第三代药物如格列美脲等,能够对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加以促进,同时提高纤维蛋白溶解性,胰岛素敏感性,使血小板聚集减少,对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能够发挥良好的减轻和延缓效果。非磺酰脲类药物作用比磺酰脲类更快,一般用于餐后降糖,主要是格列奈类,常用的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药物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体重,主要有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等。噻唑烷二酮能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调控胰岛素应答基因转录,进而控制血糖水平,常用药物包括曲格列酮、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2]。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够对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α-葡萄糖苷酶进行抑制,进而阻止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患者餐后高血糖,常用药物有伏格列波糖、阿卡波糖等。胰岛素,是最常用的糖尿病治疗药物,通过注射直接为患者补充活性胰岛素,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脂毒性、糖毒性,降低胰岛细胞负担,促进胰岛细胞修复。胰岛素类似物是一种与人体胰岛素相似的药物,也能够结合胰岛素受体,常用的速效胰岛素主要有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这些药物能够快速发挥效果,对于餐后血糖控制效果较好。
2 糖尿病患者消化内科临床不合理用药
2.1 用药理念不合理
对于新诊断的糖尿病,应观察1~2个月再行用药。而很多患者由于害怕疾病,一旦查出糖尿病就立即用药,导致了药物滥用。一些患者习惯根据自己的自觉症状,判断血糖控制效果。很多患者在服药之后,认为与不服药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别,因而认为自己无需服药。为了了解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患者在服药期间需要定期复查,而很多很多患者对于定期复查缺乏重视,认为只要自己始终坚持服药治疗,病情就不会发生进展,因而没有按时复查。一旦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的情况,患者仍一直服药,将容易引起并发症。糖尿病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的方法,一些患者过度相信中医,认为中医中药能够彻底治愈糖尿病,但实际上中药的作用主要在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临床控制血糖仍需依靠西药。部分患者为了能够快速降低血糖,往往会使用多种药物联合服用,或擅自增加用药剂量。这种方法不但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还可能会增加药物副作用,甚至发生低血糖或低血糖昏迷的情况,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3]。糖尿病目前无法彻底治愈,因而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治疗。有些患者在服药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血糖水平恢复,自觉症状消失,因而会擅自停止用药,导致血糖水平失控。患者在服药中,及时血糖水平稳定,也应遵医嘱坚持用药,并加强体育锻炼和饮食控制,不能擅自停药或更改用药,以免高血糖重新发作,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有些糖尿病药物的药效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体现,例如胰岛素增敏剂等,往往需要1个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但患者在服药几天后,发现血糖、尿糖控制水平不佳,就认为药物无效,而更换其它药物,导致用药混乱,可能引发不良的后果。
2.2 用药方法不合理
在用药方法上,有时会出现两种或多种同类降糖药物重叠使用的情况,例如同时服用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美吡达和优降糖,达美康和消渴丸等。这些药物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在重叠服用后,不但无法加强疗效,还会发生竞争性抑制,进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几率。部分同种药物具有多个不同名称,因而患者可能出现重复服药的情况,例如美吡达和瑞易宁,优降糖和消渴丸,格列苯脲和优降糖等。重复用药会增加用药剂量,会对胰岛β细胞、肝肾功能等造成损伤。对于同一种降糖药物,可能会出现超剂量服用的情况,例如美吡达剂量超过30 mg/d,或优降糖剂量超过20 mg/次等。临床上的化学降糖药物,都有安全范围和最大有效剂量,如果服药超出相应的范围,药效无法增加,但不良反应则会明显增多。双胍类降糖药物能够对肝糖原输出进行抑制,同时抑制无机盐、维生素、糖类的吸收,具有一定的减肥作用,如果体质消瘦的患者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则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4]。糖尿病药物种类为多,且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而同种类的药物,一般作用机制较为相似。部分患者存在同类药物联合用药的情况,可能会引发低血糖等不良反应。一些患者对于自身病情了解不充分,在用药中没有考虑到高血糖类型,如有Ⅰ型糖尿病患者服用磺脲类药物,会对残留的胰岛β细胞造成更大的损害。很多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没有注意到高血脂、高血压等并发症的治疗,这些并发症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因此应同时用药治疗。endprint
3 糖尿病患者消化内科临床用药建议
在糖尿病患者消化内科临床用药过程中,必须对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原理等加以明确,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用药,以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根据不同的高血糖类型,Ⅰ型糖尿病患者须终生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注意合理饮食和运动,根据血糖水平口服降糖药物,如果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则配合胰岛素治疗。肥胖患者可使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二酮、二甲双胍等药物,不肥胖的患者,应以促胰岛素分泌剂、胰岛素等治疗。根据不同的血糖水平,如患者胰岛素功能部分残留,可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药物治疗。如果空腹血糖水平超过15 mmol/L,先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然后再口服降糖药物。餐后高血糖患者可使用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空腹高血糖患者可使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长效降糖药。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肝功能不全,不适合使用噻唑烷二酮,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使用格列奈类、格列喹酮,如患者同时合并肝肾功能不全,仅可使用胰岛素治疗[5]。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等并发症,可视情况选择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等,而如果患者存在胃肠道疾病,不宜使用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药物,如果患者合并心肺肝肾等严重疾病,仅可使用胰岛素治疗。对于需要联合用药的患者,可采用α-糖苷酶抑制剂与格列奈类药物联合,格列酮类、格列奈类、磺脲类药物与二甲双胍联合等方法。此外,也可利用二甲双胍和磺酰脲类药物联合使用,后使用甘精胰岛素,可发挥良好的降糖效果,同时能控制不良反应。或早期联用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可保护胰岛β细胞,减少口服降糖药用量,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在服药时间方面,对于磺脲类降糖药物,由于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而发挥作用,因而应在饭前30 min提前服用,在食物中的糖分被吸收时刚好发挥药效。对于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等药物,虽然也对胰岛β细胞产生作用,但作用机制和磺脲类药物不同,在低血糖浓度、血糖浓度正常的情况下,不会促及胰岛素的分泌。由于此类药物起效较快,作用时间较短,因此应在饭前5~20 min服用。
4 小结
综上所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较大。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首选方法,但临床上存在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对患者具有不良影响。对此,应确保患者合理用药,提高血糖控制效果,保障患者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 温绍平, 康泰萍, 康泰静.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的临床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22):4594.
[2] 徐浩锋, 唐志华, 费扬,等.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不合理用药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J].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6, 9(5):341-343.
[3] 陶洁, 陈家琪. 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对用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 医药, 2017(1):246.
[4] 刘烜. 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对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探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19):87-88.
[5] 李立, 潘丹, 石蕊. 临床药师参与糖尿病诊疗过程中常见用药问题及干预[J]. 北方药学, 2015(1):122-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