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对2型糖尿病足病的效果观察
2018-02-12郑尚飞唐劲松郭进建
郑尚飞+唐劲松+郭进建
[摘要] 目的 探索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对2型糖尿病足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该院2型糖尿病足病100例患者,抽签化分组,即50例/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和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足底动脉的血流最大速度(13.58±1.58)cm/s、胫前动脉的血流最大速度(26.78±1.63)cm/s、腓动脉的血流最大速度(20.48±1.86)cm/s、6 min行走距离(554.74±56.86)m、踝肱指数(0.87±0.76)、并发症发生率(2.00%)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2型糖尿病足病患者实施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支架植入术;2型糖尿病足病;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9(b)-0173-02
糖尿病具有病程长、合并症多、发生率高等特点,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2型糖尿病足病,其是由神经感染、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共同作用下引起的,根据环境、病情严重程度不同,临床症状各异,但最常见的为溃疡,若干预不及时,需通过截肢控制病情恶化,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而导致糖尿病足发生的因素较多,其中最常见的为肢体严重缺血,导致动脉狭窄、闭塞,为了控制病情恶化,需加强临床治疗[2]。目前对于2型糖尿病足患者治疗原则为改善微循环、控制感染、营养神经、控制血糖,通过分析往期报道,可发现手术治疗效果最为显著。该文选取该院于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患者,旨在探索2型糖尿病足病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方案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对象为2型糖尿病足病患者,共有100例,抽签化分组,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入选标准:①患者均存在久不愈合、疼痛、麻木、发凉等临床症状;②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排除近期内进行过下肢手术患者;②排除合并全身性血液疾病患者;③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④排除存在严重钙化血管病变患者;⑤排除存在手术禁忌证患者。
观察组患者中22例为男性,28例为女性,平均年龄(72.95±2.48)岁,平均体质量(53.19±3.22)kg,平均病程(8.95±1.85)年;病變类型:13例为IV级,12例为III级,15例为II级,10例为I级。对照组患者中23例为男性,27例为女性,平均年龄(72.16±2.73)岁,平均体质量(53.25±3.16)kg,平均病程(8.74±1.26)年;病变类型:12例为IV级,13例为III级,14例为II级,11例为I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实施麻醉后,在病变位置注射造影剂,从而精准放置位置,无异常现象后,便可置入球囊,并对其进行加压,保持8~12 atm压力,直至球囊完全膨胀,同时加强狭窄疼痛等症状的观察。
观察组采用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在手术前需将血糖控制在适宜范围内,比如通过胰岛素强化治疗、饮食控制,同时给予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对患者实施局麻手术,首先可在健侧股动脉实施穿刺术,再进行全血肝素化治疗,将导管置入,分段进行血管造影,观察靶血管,即足背动脉、腓动脉、腘动脉、股动脉、髂动脉等。随后对下肢节段性狭窄患者实施血管球囊扩张,常规情况下,使用直径为4~6 mm的球囊,进行压力扩张,对于严重狭窄患者,进行自膨式支架治疗,术后加强抗生素使用,例如长期服用100 mg阿司匹林,1次/d;口服75 mg氯吡格雷,1次/d。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动脉血流最大速度、6 min行走距离、踝肱指数、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用[n(%)]、(x±s)表示,行χ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1/50)低于对照组24.0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85,P<0.05),踝肱指数、6 min行走距离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观察组患者的足底动脉、胫前动脉、腓动脉的血流最大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末梢血管病变,进而引起深部组织破坏、溃疡形成、下肢感染,其中最严重、最常见的一项并发症为糖尿病足,经研究统计,其发生率已高达15%[3]。而导致糖尿病足发生的原因为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下,可造成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抗血液凝固功能缺损,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栓素产生,从而引起神经营养和皮肤营养障碍,出现发麻、疼痛等症状,最终引起溃疡的发生,而糖尿病足发病机制包含4点:感染;血液流变学异常;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病变[4]。
糖尿病足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为下肢血管病变,同时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原因。早期临床上常实施局部伤口换药、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积极抗感染、控制血糖等保守治疗,虽能够改善表面症状,但无法根治,甚至可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对此该院实施了手术治疗[5]。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属于近年来研制的新型手术方案,其能够通过血运重建,缓解静息痛,促进溃疡愈合,提供患肢远端血液供应,且具有住院时间短、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创伤小等优势,通过支架植入,能够对管壁进行压迫和斑块挤压,恢复下肢血供,促使闭塞血管重新开通,改善患肢血流,减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而分析该次实验,可发现实施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后,能够改善足底动脉、胫前动脉、腓动脉血流最大速度,从而尽快恢复肢体功能,同时该次实验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踝肱指数、6 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联合手术治疗,能够提高治疗安全性,加快病情恢复速度,利于踝肱指数的恢复。江冬梅等学者在《血管成形术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8]一文中,也表明,通过实施血管成形术介入治疗能够提高治疗安全性,属于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加快患者病情恢复速度,提高手术成功率,控制病情恶化,挽救患者生命。endprint
综上所述,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術具有疗效高、安全性高、创伤性小、作用性强等特点,用于2型糖尿病足患者中,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下肢血流最大速度,延长6 min步行距离,从而加快病情恢复。
[参考文献]
[1] 崔玲,陈艳丽,贾惠惠,等.Deep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后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 34(20):3036-3037.
[2] 马从乾,王雅,杨柯,等.血管腔内联合介入治疗糖尿病足性血管病变18例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86(9):45-46.
[3] 金一琦,徐国雄,张志轩,等.2型糖尿病足初期周围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及对VEGF、TGF-β的影响[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7(3):191-194.
[4] Dubsky M,Jirkovska A,Bem R,et al.Both autologous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 and peripheral blood progenitor cell therapies similarly improve ischaemia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in comparison with control treatment[J].Diabetes/metabolism research and reviews,2013,29(5):369-376.
[5] 徐谷根,肖承江,尹卓娜,等.下肢动脉球囊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0):186-188.
[6] 周艳丹,周昌宁,李利平,等.基于血管分区理论的下肢动脉介入技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的临床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2014,11(8中旬刊):202.
[7] 刘庆文,刘西平,李萱,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2):1248-1251.
[8] 江冬梅,纪敏,邢恬,等.血管成形术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4):2705-2707,26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