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与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的关系研究

2018-02-12王乐牛国栋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18期
关键词:炎性反应周围神经病变关系

王乐+牛国栋

[摘要]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与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与的关系。方法 选取于2015年4月—2017年4月的68例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周围神经病变组,68例无周围神经病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组,68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用ELISA法分别测定3组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用多因素相关分析法,对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与氧化应激、炎性反应之间关系进行系统化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周围神经病变组SOD、IL-1β、TNF-α、2 hPG、FPG、MDA、IL-6、HbA1c水平较正常组,均显著偏高(P<0.05)。经多因素相关分析得知,MDA、IL-6、TNF-α对初诊2型糖尿病有无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均有较好的独立作用,且SOD与MDA之间呈现明显负相关。结论 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均有免疫炎性与氧化应激反应参与。

[关键词] 初诊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关系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9(b)-0169-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为2型糖尿病的一种慢性、多发与常见型并发症,发病率达45%~85%,是基础病致残的重要诱因。针对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传统预防而言,多以高脂毒性、高糖毒性为中心来展开,但许多患者在血脂、血压与血糖均得到较好控制状况下,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DPN[1]。近年来,已有较多关于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发展中免疫损伤、氧化应激所产生影响方面的研究,但多为动物试验,以糖尿病患者为对象的研究却不多[2]。该次研究于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36例患者针对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探讨免疫损伤、氧化应激在其发生、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于收治的13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均与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9年所制定的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相符[3],排除有既往诊断或治疗经历的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及其他类型糖尿病者。将68例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周围神经病变组,其中,男32例,女36例,平均年龄(53.4±16.2)岁;68例未合并患者为糖尿病组,男34例,女34例,平均年龄(53.2±15.9)岁;选取68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男33名,女35名,平均年龄(53.2±16.3)岁,均无心脑血管疾病、肝肾骨关节病及糖尿病家族史等。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生化指标检测 用全自动生化仪(Premier Hb9 210型)及标准试剂,测定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AU5 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 h血糖(2 hPG)、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用放免法,测定空腹、餐后2 h的C肽水平;UV-2 100型分光光度计联合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另用此光度计联合硫代巴比妥酸法,完成血清丙二醛(MDA)水平的测定;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IL-6、IL-1β、TNF-α的水平。

1.2.2 肌电图检查 用Keypoint肌电诱发仪,对尺神经、腓浅神经及腓总、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进行监测。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χ2检验计数资料,并分别用(x±s)、[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生化指标对比

糖尿病组、周围神经病变组的HbA1c、2 hPG及FPG相比正常组,均显著高于后者(P<0.05);周围神经病变组LDL-C、TC较正常组,均低于后者(P<0.05)。见表1。

2.2 3组SOD、IL-6、TNF-α、MDA与IL-1β水平对比

糖尿病组、周围神经病变组血清MDA、IL-1β、IL-6、TNF水平较正常组,均高于后者(P<0.05);SOD水平相比正常组,低于后者(P<0.05)。周围神經病变组上述指标水平较糖尿病组,均高于后者(P<0.05)。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中,因变量:有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自变量:MDA、SOD、TNF-α、IL-6、TG、HDL、HbA1c、FPG、2 hPG等,开展自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结果得知,MDA、IL-6、TNF-α对初诊2型糖尿病有无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均有较好的独立作用,且SOD与MDA之间呈现明显负相关。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能累及运动、感觉、自主等神经功能,产生较强烈麻木感与疼痛感,引发运动障碍,严重者会造成下肢坏疽。对于其病理改变而言,即运动、感觉神经出现明显的斑块样脱髓鞘,于显微镜下,通过细致观察离体单根神经纤维,能察知呈节段性的脱髓鞘改变,甚至能见轴索变性,而部分纤维还可能出现髓鞘再生状况,位于神经束间的各滋养小动脉壁,会出现异常性增厚,而且还会透明变性,严重者会形成血栓、管腔狭窄等。机体自主神经同样能出现广泛性病变,除了会累及内脏交感神经、自主神经细胞之外,还会造成神经终末端发生变性(脊髓后根、运动终板等)[4]。对于DPN发病机制而言,至今尚未明确,已知其病发病并不是单一因素所造成,主要发病机制为缺氧缺血的微血管病变、自身免疫、代谢毒性所造成的氧自由基形成过多、氧化应激、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因此,尽管进行了控血脂、血压及血糖治疗,但效果并不佳,许多患者仍然会发生DPN,由此表明,DPN可能有其他发病机制。endprint

相关研究指出[5],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所导致的脂肪酸共价键上诸多自由基反应,均会造成MDA显著升高,而MDA能使蛋白质核酸细胞突变、生物膜变性及交联,另外,还能交联于蛋白质(含游离氨基酸),形成Schiff碱基,此碱基能使血管基底膜异常性增厚,使结缔组织当中的透明质酸大幅降低,最终丧失黏性,除此之外,还会使细胞之间的填充粘合质,遭受严重破坏,最终增加微血管通透性。由该次研究可知,有、周围神经病变组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血糖及空腹血糖均比较高,但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无关于血糖;周围神经病变组的MDA水平相比糖尿病组(无周围神经病变组),显著偏高,表明随着机体内脂质自由基的持续性受损,终产物浓度的非正常性增加,会持续增强氧化应激;此外,周围神经病变组SOD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组,表明伴随机体内抗氧化物质消耗量的持续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MDA为影响初诊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因素,另由MDA与SOD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可知,体内氧化与抗氧化呈现失衡状态,表明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氧化应激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证明,作为反映体内氧化应激状况的SOD、MDA,其与DPN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综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均有免疫炎性与氧化应激反应参与。

[参考文献]

[1] 阮园.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研究[D]. 南京:南京医科大学, 2012.

[2] 汪晓霞, 朗宁, 刘思颖,等. 谷胱甘肽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 34(13):14-16.

[3] 張秋萍. α-硫酸锌联合神经妥乐平对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GGT MDA及GSH-Px水平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 20(14):70-72.

[4] 郑敏, 杜义斌, 陈必勤,等. 中西医结合抗氧化应激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 37(2):30-31.

[5] 梁晓玲. 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2, 12(11):1489-1491.endprint

猜你喜欢

炎性反应周围神经病变关系
芝麻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
外散内熄法在改善中风患者风证积分及炎性反应中的作用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