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2018-02-12黄淑红
黄淑红
摘 要:目前,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量很少。阅读是伴随每一位读书人一生的极其重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严峻问题。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有效方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可是现状的农村中学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分数而分数,把大量的阅读时间都交给了各种补习班和现代网络游戏了。从小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如何有效的培养农村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以下就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营造书香校园
为了让学校充满了书香气息,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创建书香校园文化。利用校园的长廊、过道、楼梯口展出名人名句、经典诗文以及最具特色的书法作品。让每一面墙壁蕴含书香,每一处景点馥郁书香。在每一件教室创建图书角,保证每个学生手头有课外书籍,真正做到学生随手拿到书,随时有书读。别具一格的书香校园文化为学校师生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
二、创设课外阅读的氛围
让学生读书,是要有两个前提条件:心静和适宜的环境。要让学生心静就得营造阅读氛围,要想营造必要的课外阅读氛围,我们应积极为学生创造舒适幽雅的阅读环境,如在学校建立读书角、或是在学校图书馆建立阅览室,阅览室还是读书角,都应做到环境安静整洁、通风采光。同时,在室内外的墙壁四周可酌情悬挂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如此则能使学生从一进入室内开如就能感受一种浓郁的书香气息,并且能让学生的思想沉浸于音乐与知识的海洋之中,获得审美情感熏陶。
三、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课外阅读”
语文课,以“读”为主,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课堂上,以课堂多形式阅读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当学生有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主动地参与学习。结合课堂教学,我针对教材实际,可以在每一节语文课前5-10分钟进行拓展阅读,每一周拿出一节课进行集中阅读,让学生谈谈自己感受或是选书中片段体会体会。学生读中有感,感中有悟,我再向学生推荐中外古今名著,供学生自由选读,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四、推荐适合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书籍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看书必须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话,才能酿出蜜来。阅读大量的书籍,让学生受益匪浅,但是如果学生不会选有益的书读,去读负面的书籍,那会受到伤害。老师要引导学生读好书,推荐适合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书籍。别林斯基所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因此,在平时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識水平,以及文章的的篇幅长短、内容深浅等方面的情况,着力为其推荐一些正确合适的课外阅读内容。
五、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一)精读法。对于那些情节生动的美文佳作、名篇名著和其它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我们应着力指导学生集中精力,由表及里逐字逐句精思熟读,如此,学生则能通过静心细读体会文章的立意构思,揣摩其布局谋篇,欣赏到其中的妙词佳句,从而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这种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二)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半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是习作上的某种需求,有选择的阅读有关书报,以便学以致用。还有对于那些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我们只需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时,便可采此种方法。
(三)默读法。要求不指读,不出声,用眼看,用心悟,这就要起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培养学生默读法,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对于这些学到的阅读方法,老师应着力引导学生主动总结概括,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求得具体的实践应用,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外阅读能力。(4)批注法。也就是指导学生收集好词佳句,学会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是搜集和积累信息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字、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是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局格言、精彩生动的词语、段落,可以摘抄下来,同时还可以对自己喜欢的好文章裁剪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六、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让学生爱上阅读,老师要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去参与和体验。学生在活动中会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重要和乐趣,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每一年的大小节日中,如雷锋日、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国庆节、元旦节等节日进行知识性的征文比赛、编小报比赛、知识竞赛等,技能性的书面阅读比赛,运用性的读后感比赛等活动。推行使用阅读卡,利用小记者站、广播站,宣传阅读先进分子,交流读书体会。每一个学期都开展“共读一本书”,家长、教师、学生同读一本书、同写一份读后感、同讲一个主题。建设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捐书,相互读书,一起交流。还利用先进的网络,培养学生有效的阅读,提高阅读水平。这些活动不仅能增进学生的阅读量,还能增加了学校家庭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侧面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一种自觉的阅读行为。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的进行阅读实践,并转化为阅读能力。农村初中生不懂得安排自己的课外时间,教师引导学生合理的利用和安排课外时间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制定出每一天的读书时间,定好后,按时看书。周末回家也要抽出空闲时间看看书,暑假寒假、节假日,在合理安排好休息、学习的同时,可以有较多的时间阅读整本书。学生养成随时阅读的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郭东岐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