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相结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2018-02-12刘慧
刘慧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总目标之一。在不少人看来,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是教师的事情,其实在任何一门学科中,阅读能力都起着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如果没有培养阅读能力,那么对后续的学习将会造成很大的困扰。教师要从课前、课堂、课外三方面入手,多角度分层次对学生加以训练,努力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课内外;培养;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总目标之一。在不少人看来,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是教师的事情,其实在任何一门学科中,阅读能力都起着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如果没有培养阅读能力,那么对后续的学习将会造成很大的困扰。教师要从课前、课堂、课外三方面入手,多角度分层次对学生加以训练,努力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课前预习,做好阅读基础
(一)基础知识,重在自学
小学高年段与中低年段不同,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也就是字词,完全能够自学,低年级可能会靠老师的讲解才能够识记,运用。而高年级只需要对重点字词进行点播即可。 以六年级学生为例,如果在学习下一课之前,布置学习生字的任务:首先,要求学生熟读会认字,会写字,挑出较生僻,较难书写的字,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并进行课上指导;其次通过网络或者查找字典,找到会认字、会写字的形近字和多音字,标注读音,拓展知识的范围;最后按照书上的要求画出词语,读熟,体会重点词语的含义。这一系列的预习要求学生能够认真完成就能够达到预习目的!
(二)课文初探,把握内容
要想准确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课前熟读课文,高年级的学生经过多遍课文的阅读,能够较为准确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不管是自读课文还是重点课文,都应该让学生提前读课文三遍,并且要求明确:第一遍,大声朗读,校准读音,扫清读音障碍;第二遍,略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探索主要内容;第三遍,边读边画边批注,抓住最重要的词语或者句子,慢慢理清思路,这时文章的主要内容已经把握的差不多了。
二、课上指导,教会阅读方法
(一)内容概括,统领全篇
1.善用题目和课后题。这两个小助手藏在课文的前后,若它们与事件有直接联系,我们就可通过它们进行内容上的扩展,找出问题的答案,轻松地总结课文的大意。如《桂林山水》一课,主要问题是作者从哪些方面写桂林山和水的特点,根据课题和课后题去追溯、去阅读,我们就能顺藤摸瓜,围绕问题进行归纳概括。
2.利用體裁特点。对于不同的文学体裁,概括主要内容方法不同,以记叙文为例,我们就抓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快速浏览课文后,可以提取这几个基本要素,利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串联成一句通顺的话,这句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除诗歌外,小学阶段的课文我们都可以采取这种方法。
3.将文章每段的段意归纳出来,提炼由此形成主要内容。
4.找“中心句”。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部分段落分明、层次清晰、通俗易懂,而我们的致胜法宝“中心句”往往就出现在课文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重点句。只要反复地诵读,稍加整理和巧妙引用,就能抓住主要内容。
(二)核心问题,引领理解
无论什么文章,都有主次之分,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抓住一个核心问题来进行探究,例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本文是著名的作家史铁生纪念自己的母亲所写的,在讲授课文之前,学生们已经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课上可以提出“本文记叙了作者和母亲之间的哪几件事?通过这些事情你们看出了什么?”这个核心问题。学生之前阅读的非常充分,理解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再加上平时的训练,学生们很快就找到了这些事,通过这些事学生们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这篇文章的情感也就把握住了。再如《为了五美分的礼物》,可以提出问题“我们是怎么看出来鲁本的家境贫寒呢?”这个核心问题带领学生们抓住了“维持生计”、“破烂不堪”等重点词语,分析文章,了解人物的品质特征,性格特点等等。
三、课后提示,拓展阅读范围
(一)课内课外相连接
学生学习完书上的文章后,教师不能点到为止,尤其处在高年段的学生,教师要拓展他们的知识范围,以《西游记》为例,由于学生的年龄和内容有限,课本上只介绍了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打斗场面,却没有将后续的故事呈现出来,课堂上有声有色地讲解将学生带入到场景中去,吸引了学生们的兴趣,那么学生就会想知道后续发生了什么,那么教师就可以把《西游记》这本书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阅读,再利用自习时间交流阅读成果,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跨学科整合,拓宽语文阅读的空间。
叶圣陶说:“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可见,语文跟自然社会科学有着密切联系。语文又是美的对象,含有丰富的外形美和内在美,诸如语言的音乐美,文字的绘画美,层次的节奏美??这又使语文跟音乐、美术息息相通。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沟通,是现代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拓宽阅读广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万祥,《今天怎样做德育——点评88个情景故事》,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05月.
[2]李季,梁刚慧,贾高见,《小活动 大德育:活动体验型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07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