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
2018-02-12包丽艳
包丽艳
摘 要:素质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一个重要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结合高中学生年龄、性格等特点,通过让其学习历史,使他们能够通过学习历史来树立正确的社会判断力,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就如何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开展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了探讨,以为实际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是通过提高学生的国民素质和劳动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开发潜能的国民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广大高中历史课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不仅注重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还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只有运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工作,才能将素质教育落到历史教学的实处。
一、提高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要彻底解决好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素质教育这一问题,首先就要从学校领导和教师入手,端正素质教育是终身教育,是培养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手段,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是通过历史知识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能够正确的认识历史、辩证的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简单的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教师要改变应试教育思想的不利影响,把运用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素质教育放在历史教学的首位,把分数放在第二位,从思想认识上始终把握住用历史教育人,用历史警示人,用历史鼓舞人的正确教育方向,从而运用好历史教学这一重要的素质教育手段。
二、要调动和发挥学生、教师两个积极性,实现教与学有机统一
这是课堂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首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其次,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最大限度地、科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打破“满堂灌”传统教学方式之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应体现于:宏观驾驭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适度启发学生思维,适时引导学生讨论,善于释疑解难,相机点拨学习方法,有效调控课堂教学进程。否定了“满堂灌”,不是一概否定教师的“讲”。该教师讲的内容,教师必须讲,而且要讲准、讲透、讲好。讲什么?讲重点,讲难点,讲结构,讲学生自己理不清、弄不懂、连不上的内容,讲历史理论分析,讲思想认识问题等。这样,师生两个积极性都能得到发揮,教与学做到有机统一,教学效果自当“水到渠成”。
三、教师要自主进行历史素养的提升以引导学生能力的提升
当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师资队伍质量有待提高,教师的能力参差不齐,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前提下,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知识覆盖能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在应试教育下,教师对课程内容不需要有拓展的了解也可以完成教学内容,但是在素质教育下就需要教师可以对历史旁征博引,并且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而不是枯燥的讲述,这种能力的培养首先就是历史知识的积淀。由此教师就要善于活跃课堂气氛,把历史知识以更为活泼的方式传达出来,为了防止课堂的枯燥,教师对历史知识的讲解可以穿插人物故事或者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因此,教师要切实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有条件的话可以选择去进修,除此之外可以多多翻看历史材料,要多多学习和学生沟通的心得,提升讲课质量,把讲课提升到艺术的层次,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历史的美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创新教学方法,促成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随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适当变通,但是要记住总的宗旨是要通过学科解读让学生遵循历史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使得历史课堂教学由浅入深,并且浅入深出地进行,这样能有效地扭转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灌输为主的方式,使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切实地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使得历史教学的整堂课浑然一体,自然高效。历史教学的艺术性表现在诸多方面、而巧妙地质疑设问,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笔者在讲解《亚洲经济的发展》一课时,要求学生比较且分析“为什么亚洲各大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平衡,具体的情况是怎样的?”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新时期下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将如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由此学生饶有兴致地开始了对相关内容的学习。然后师生在进行讨论,最终得到一些比较有效的答案。
五、积极组织重实践和观查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用于感化我们的同学构建今天的和谐社会,需要我们以博大的胸怀、宽容的心去融化别人的错误,那不是放纵而是原谅,在潜移默化中改正别人的错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那“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都是最好的三观教育的材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而扬起三观教育的激情。学习历史要与现实相结合,做到社会化实用化。经世致用为现实服务学习历史关注社会,既关注社会实际问题,又关注高考热点、难点问题。从古代的毁林开荒到今天的退耕还林,从大跃进到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清朝前期的闭关锁国到今天的改革开放,从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開辟到今天的全球一体化和地球村。都要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从历史的悲剧中去领会和总结今天的我们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加快社会发展。让学生学以致用,从成就感和责任感中去增加兴趣。
参考文献:
[1]何九江.试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学苑教育.2013(12).
[2]卢娟娟.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尝试[J].新课程研究,2011(7).
[3]赵恒烈,冯习泽.历史学科的创造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4]杨启亮.规约与释放:教学实践智慧的选择.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9,2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