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檗培育技术
2018-02-12李伟
李 伟
(北华大学林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黄檗又称黄菠萝,含有小檗碱、药根碱、掌叶防己碱等药用成分的生物碱,是重要的药用植物之一。在黄檗有效成分研究方面,有文献报道不同光照强度、丛枝菌根菌、水分胁迫及氮元素形态等生态因素对生物碱的含量会产生影响,研究表明黄檗的药用成分含量受地域影响较大,不同地域黄檗树的生物碱含量有一定差异[1-2]。
1 生物生态学特性
1.1 物候特性
黄檗主要分布在寒温带针叶林区和温带阔叶混交林区,阳性树种,根系发达,种子萌发力强,适宜在空旷地更新,但在林冠下更新能力较弱。在土壤类型方面,黄檗适生于土层厚、通气性好,富含腐殖质的中性或微酸性壤质土,研究发现,在河谷两侧冲积土上其长势要明显高于其他土质。对不同海拔梯度黄檗适应性的调查发现,其海拔上限在北部地区为700 m左右,而在南部山区最高可达1 500 m[3]。
1.2 生态习性
从树形来看,平均树高在10~20 m,最高可达30 m,胸径可达1 m。树冠枝叶扩展,成年黄檗的木栓层较厚,呈灰色或灰褐色,树皮深沟状,内皮鲜黄色,小枝暗红色无毛。叶轴及叶柄均纤细,有小叶薄纸质或纸质,呈卵状披针形或卵形。叶面无毛或短毛,花序顶生,果圆球形,花期一般在5月末到6月初[4]。
2 黄檗培育技术
2.1 苗木繁育
2.1.1 有性繁殖。黄檗种子的采集一般在10月中上旬进行,黄檗的果实为浆果,所以采摘后需先浸泡、搓洗净种后在室温晾晒、贮藏。播种时间一般分为春播和秋播,春播在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层积处理,待种子吐白后方可播种,播种时间一般为3月;秋播不需要对种子进行层积处理,播种前将种子用温水浸泡24 h,种皮变软后即可播种。播种量一般5 kg/667 m2左右为宜,苗高不低于40 cm时即可移栽[5]。
2.1.2 无性繁殖。研究发现,黄檗嫩枝扦插的生根率要高于硬枝扦插,且不同树龄的伐株萌条生根率呈线性相关,树龄高的插条生根率要大于树龄低的插条生根率。插条采集一般在春季黄檗发芽前进行,而后放入窖内进行储存。对黄檗实生苗进行嫩枝扦插时发现,用IBA溶液500 mg/L进行处理,可使生根率达到70%[6-7]。
2.2 苗圃地育苗及管理
2.2.1 整地、做床。选择苗圃地,一般以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宜。在扦插前需深翻土地,翌年待土壤解冻后进行整地做床,床面宽1.0~1.2 m,高20 cm左右,床面两侧留有60 cm宽的排水道。
2.2.2 后期管理。苗木的后期管理主要是除草和施肥。在出苗期要对苗床进行松土、浇水,除去杂草,防止土壤板结影响出苗率,保证出苗整齐,一般以每年六七次为宜。幼苗期要进行2次间苗,一次在苗高8~10 cm,一次在20~30 cm,间苗时要除去长势弱和畸形的苗,保证苗距,利于苗木生长。施肥量一般控制在105~150kg/hm2[8]。
2.3 造林与抚育
2.3.1 造林地选择与整地。造林地一般要选择有机质含量高、排水性较好的沙壤土。用机械平整土地,人工挖坑,坑穴规格60 cm×60 cm×60 cm,坑底施有机肥,满足苗木生长所需。
2.3.2 移栽与管理。①移栽时间。秋季移栽,在10月中下旬进行;春季移栽,树木萌芽前进行。②定植。按照2 500棵/hm2进行定制,遵循三埋、两踩、一提苗原则,防止窝根影响树木的生长。③浇水。移栽完成后立即浇水,要浇透,浇完水后及时将苗木扶直扶正,并回填;第2次水间隔5~7 d,浇完水后再次回填;第3次水间隔10 d左右。之后浇水要保证移栽坑内的土壤湿润无干裂。④施肥。在幼苗扎根期时,施尿素,每株100 g。以后,2 a进行一次穴施,穴施的位置距离苗木50 cm处,深度15 cm左右,每次每株200 g。施肥时间在5月下旬和6月下旬[9]。
2.4 病虫害防治
黄檗的病害主要是叶锈病,虫害一般为花椒凤蝶、蚜虫等。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栽培管理,病害和虫害均可合理利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3 社会价值
黄檗作为重要的药用树种,即可以美化环境又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同。黄檗的推广种植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且其药用价值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林区内居民收入,一举多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