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8-02-12马朝伟郑增海
马朝伟 郑增海
(乐陵市农业局,山东 乐陵 253600)
我国一直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山东省是我国的玉米主产地,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如玉米高产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使得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山东省农民的收入随之增多。但是,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仍不够完善,还需进一步优化玉米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1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1.1 选地
玉米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对于土壤的要求不高,但其有需水量大、需肥量大、耐涝性差的特点。因此,在具体选择种植地时,应选择肥力中等以上、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和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同时,玉米种植对茬口的要求不高,但前茬作物最好是大豆、马铃薯等肥量比较高的作物[1]。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禁止前茬作物使用酰脲类、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如豆磺隆系列、普施特系列、绿磺隆等[2]。以防这部分药剂中含有的毒物会产生药害,从而威胁玉米的生长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如果选择玉米作为前茬作物,最好调换品种进行种植,减少病害产生的可能性。
1.2 整地
可根据具体的前茬作物来决定整地方式,一般会选择使用秋翻起垄、深松起垄等方式。本文比较提倡的是伏秋整地。对于之前没有进行过深翻整地的地段进行深翻深松。一般将翻耕的深度维持在20~23 cm,翻耕时应注意做到无漏翻、无坷垃以及及时起垄或者夹肥起垄[3]。而且将垄距维持在130 cm,使地块达到待播状态。针对部分墒情比较好的作物如大豆等软茬,应采用小垄窄行起垄种植。
1.3 品种选择
提高玉米产量、品质、抵抗力等的关键点在于玉米品种,在不采取其他措施的情况下,优良玉米品种所获得的玉米产量与品质比劣质玉米品种要高很多,所以在选取玉米品种的过程中一定要谨慎认真。首先,选择通过国家与相关部门检测的合格品种;其次,每个地区的气候与地质条件或多或少存在差异,因此,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环境、水分等条件是否适宜所选品种的生长,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种植的品种,保证最终收益最大化。
选好品种后,还需选择优质的种子。一般在选择种子时,可多选种粒大、饱满且具备品种特性的种子,而且要确定种子是否存在包衣。种子质量标准应达到纯度≥96%,净度≥99%,发芽率≥90%,含水率≤13%。未进行包衣的种子可用40%辛硫磷15 mL加2.5%适乐时20 mL兑水1 kg拌种10 kg,或者使用玉米专用的拌种剂进行拌种[4]。拌种完成后堆闷6~8 h,然后将其晾干后再进行播种。经过上述处理的种子能够有效防止粗缩病、苗枯病、黑穗病和地下害虫等的发生。
1.4 播种与间苗
1.4.1 播种。玉米播种后的发芽时期是比较关键的,除了受不同地域的影响外,受水分、温度等方面的影响也极大。所以,为了使玉米产量最大化,实现高产量、高收益的目标,就要从播种入手,通过研究种子最适合发芽的温度、水分等,选择适合种子萌发的天气进行播种,保证玉米在发芽期间有充足的水分、养分、温度供给,这样其生长质量便可得到保证。此外,还要注意播种深度,5 cm左右是最佳发育深度,可使幼苗的生长态势达到最佳状态。
1.4.2 间苗。玉米苗期是长根、长叶、茎节分化的营养生长时期,是质量和产量提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因此,在玉米苗期应及时对玉米实施间苗处理。处理间苗的最佳时期应是玉米幼苗3叶期,也就是玉米在第3片叶露出2~3 cm的心叶时为宜[5]。
在间苗处理过程中,应注意按照去弱留强的原则来控制幼苗的种植密度,保证玉米幼苗在实际生长过程中能够充分吸收阳光和养分,如适宜种植密度为3 800株/667 m2。若是在播种和间苗处理的过程中,植株种植密度过于密集,则很容易导致种子本身无法接受足够的光照和养分,使种子出现倒状现象,继而影响玉米的产值和质量。
1.5 生育期水肥管理
首先,应提升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科学程度,厘清玉米所需肥量和土地供肥量之间的关系,从而针对性地对作物所需的肥量进行补充,实现各种养分之间供应平衡,从而满足作物的实际需求。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实现对肥料的合理利用,而且能实现作物产量的提升,同时大幅提高玉米的产量,节省大量的劳动力,切实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另外,在玉米生育期应将土壤的最大含水量控制在70%~80%,以助于玉米苗开花和受精[6]。
1.5.1 幼苗期。这一阶段是玉米幼苗生长的关键阶段,土壤的含水量将会对玉米的生长起到主导作用。这一时期土地应维持一定的干旱,水量过多容易产生涝害,将幼苗的根须淹没,抑制玉米的生长,严重的可能导致玉米死亡。因此,应适当浇水,避免出现过度干旱而导致玉米绝收的情况,合理配置水量以保障玉米幼苗健康生长。
1.5.2 大喇叭口期。这一阶段玉米基本已经长出8~10片叶子,此时玉米对外界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为保障玉米穗的顺利形成,可适当增强光合作用,并且保障土地肥力。施肥时需选择氮磷钾复合肥,并且根据氮磷钾的含量进行整体配比。并且在施肥过程中要采用合理的方式来提高肥料利用率,如追肥时使用含钾尿素,并且及时将其覆盖完全。此外,为保障根系的顺利生长,还需要对其灌溉足够的水分。尽管玉米穗期间所需水分较多,但也存在对水分十分敏感的情况。因此,应及时做好田间排水工作,避免出现阴雨天气而影响玉米授粉和出现倒伏情况。
1.5.3 吐丝期。吐丝期是雌雄花穗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这一阶段应尽量减少对氮肥的施用量。因为雌雄花穗的形成过程直接受到氮肥含量的影响,一旦存在氮肥过度使用的情况,很容易对雌雄花穗的形成产生影响。
1.6 适时晚收
玉米的成熟期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3个时期。蜡熟期和完熟期,玉米胚乳呈蜡状,玉米的籽粒和千粒重最大值相近,之后玉米的籽粒乳线已不存在,黑层出现在基部[7]。完熟期籽粒达到生理成熟,体积最大,干质量最高。此时适时收获,可以获得最高的经济产量。
2 玉米病虫害防治
2.1 主要病虫害类型
2.1.1 大斑病。玉米感染大斑病后多会在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的病斑,病斑长梭形,颜色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水浸色转变为灰褐色或黄褐色。大斑病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然后向上扩展,严重时叶片枯焦。在潮湿的天气条件下,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危害叶鞘和苞叶。
2.1.2 青枯病。青枯病是玉米生长过程中极易出现的另一种疾病,一旦玉米感染这种病症,若不能及时防治,很容易导致玉米死亡,可以说是对玉米危害更大的一种疾病。青枯病出现的时间比较密集,一般集中在玉米生长后期。青枯病的产生与土壤有直接的关系,一般会发生在土壤干旱程度比较大的地区,这部分地区的玉米容易受到腐霉菌的侵蚀或镰刀菌的侵蚀或腐霉菌、镰刀菌联合侵蚀,从而导致玉米患青枯病。发病时,根系出现淡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步扩展至整个根系,呈褐色腐朽状,最终根变空心,植株易拔起;叶片自上而下呈水渍状,随着危害程度的加深变为青灰色枯死;果穗下垂,穗柄柔韧,不易掰下;籽粒干瘦,无光泽[8]。
2.1.3 玉米丝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也是威胁玉米生长和成熟的一种病害。这种病害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施肥时掺杂了病菌,病菌随着肥料进入土壤,进而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对玉米产生影响。另外,多数玉米丝黑穗病是因为种子本身未能经过有效的消毒而产生的。这种病菌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可以随着种子越过冬季,在春季侵入危害幼苗。玉米丝黑穗病主要感染玉米的天花和果穗,随着玉米的不断生长而产生威胁,最终导致整株丧失结果能力,造成产量降低。
2.1.4 玉米螟。玉米螟是对玉米产生侵蚀的主要害虫。在玉米处于幼苗状态时,玉米螟会啃食玉米水分和养分含量比较多的茎部,而当玉米苗长大之后会继续啃食玉米的雄穗。这种啃食方式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前期玉米供水、供养不足,发育不良;玉米长成后雄穗数量减少,授粉效率下降,继而导致玉米颗粒减少,产量降低[9]。
2.2 防治措施
2.2.1 农业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措施是现阶段重点推广的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优质的玉米栽培技术来提升玉米自身的防御能力,降低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率,即从根源上降低玉米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采用这种防治方式,首先应考虑的问题便是选种,优质的种子能够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而仅有优质的种子并不能起到提高产量的效果,还需辅助科学的栽培技术,即在玉米实施种植之前去除病粒、虫粒,加之合理的翻垄、暴晒、修整土地等方式来切实降低病虫害出现的概率,从而提高粮食产量[10]。
2.2.2 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是一种“拟生态”的防治方式,主要使用生物为赤眼蜂。这种蜜蜂喜欢在病虫害的卵中产自己的卵,让小的赤眼蜂来吸取卵中的营养达到促进自身生长的目的。从生态角度来看,这种“以敌制敌”的方式不但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而且具有污染小、科学方便的特点。但对具体释放蜜蜂的数量应保障在合理范围内,从而获得最佳的效果。
2.2.3 物理防治措施。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紫外线杀菌来实现的,这种技术高效且环保,但能耗大,更适合大规模玉米种植区域应用,单独种植用户则不适合使用这种方式。
2.2.4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农民应用最广泛的防治手段之一。当玉米生长到一定时期时,农民会根据之前的经验对玉米喷洒农药。这种方式会导致农药残留,影响玉米地块周边的环境,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威胁到玉米的生长。并且如果喷洒时机不合适,还可能会对粮食本身产生影响,如玉米穗受药物影响降低授粉效率。所以,在农药用量上一定要严格把关,以达到对地块和环境破坏程度最小化的目的。
3 结语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其产量和质量安全对我国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山东省是玉米种植大省,同样也是人口大省,更应积极探讨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产量,从而保障我国玉米这一粮食作物的产量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并尽可能提升玉米的种植效益。
[1]朱晓卉.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吉林农业,2017(24):39.
[2]刘永和.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17(10):21.
[3]初立霞.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工程技术,2017(29):56.
[4]李玖玲.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7(8):86-87.
[5]田玮玮.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河北农业,2017(3):17-18.
[6]陈菊荣.浅析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中国农业信息,2016(22):110.
[7]刘念权.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江西农业,2016(17):40.
[8]李雁.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J].乡村科技,2016(12):4.
[9]张祥银.宣威市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J].中国农业信息,2015(3):8.
[10]周文芹,王学峰,秦寒露.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种业导刊,201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