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困局与解决对策
2018-02-12祝养浩
祝养浩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困局
1.1 农村人力资源整体质量低下
我国农村人口数量众多,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是,农村人力资源质量低下,低于我国城市的人力资源质量水平。我国刚刚步入小康社会,农民因为之前长期处于贫穷状态,所以格外注重温饱问题。即使经济发展了、工资提高了,但消费水平仍没有得到提升,大部分还是以衣食为主。农村并不像城市那样,每个小区都会有简单的健身设备,更不可能每天去健身房锻炼身体,所以农村居民尤其是小孩的身体素质都不达标。另外,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知识分子比较少,大多数人的文化程度仅为高中甚至是初中。总体而言,虽然农村人口基数大,但是总质量偏低。
1.2 开发人力资源的意识淡薄
农民长期与土地为伴,接受的也是传统的小农思想,他们并没有开发人力资源的概念。农民的固定思想是只有土地和房子才能为他们守护住利益,人力资源开发短期内不会有利润回报,而且投资高、回报低,这种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所以很少有人具有开发人力资源的意识。长期处于比较封闭的环境中,造成农民缺乏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也认识不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农民大多故步自封、安于现状。
1.3 社会各界参与度低
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不仅仅是农民需要关注的问题,社会各界人士和政府部门也要参与进去。但是截至目前,我国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时仍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人士和企业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以企业为例,大多数企业看中的是农村的廉价劳动力,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农民职工所得到的待遇只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远远达不到正常的薪酬标准,自然而然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就会被忽略。
1.4 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被大量投入使用,劳动生产水平在不断提高,需要的劳动力资源大大减少,农村的人力资源会陷入过剩的困局。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有1亿多人,按照目前的形势,还有逐渐增加的倾向,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另外,人力资源的分配并不合理,大多数从事的都是体力劳动,即用自己的身体劳动换钱。虽然市场上人才短缺,对人才需求量大,但是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农村人力资源陷入既过剩又不足的僵局。
2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困局的解决对策
2.1 大力发展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想要解决农村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教育是重中之重。因此,要多关注农村的教育问题,提升农民尤其是学生的教育水平。最基本的是要保障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尽力解决青少年失学问题,提高农民整体的文化素质。同时,大力加强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针对农村的现实情况,可以针对性地培养实用性人才。在机器化生产普及的今天,农民不需要事事亲力亲为,所以农村的职业技术学校可以培养一些会管理、会经营、会技术的人才,真正用科技种田、用机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想要培养优秀的学生,首先应具备优秀的师资条件。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师薪酬,改善学校的住宿和伙食条件,吸引优秀的教师前来任教;另一方面,可以派遣本校的老师外出培训,学习其他学校的经验和长处,并结合自身情况转化为自己的优势[1]。
2.2 加大政府投资
想要改变农村人力资源短缺的局面,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倾注更多的心血。首先,可以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加大资金投入,为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环境[2]。其次,加快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着力解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两大问题,为农民吃一颗定心丸,真正让他们放心。同时吸引更多的人才留在农村,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服务环境。
2.3 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劳动力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困局的关键。我国地少人多,而且机器化生产普遍盛行,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其中非农化转移农村劳动力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广阔的工作平台,不再仅仅局限于土地这一小小空间。同时可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针对农村的人力资源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另外,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可以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解决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同时发挥城市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提高农村的产业化水平,从而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质量,实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目标[3]。
3 结语
破解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困局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曾国平,李汝义.社会主义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着力点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8-53.
[2]王晓冬,索志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J].商业研究,2007(1):204-207.
[3]孙华明.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新机制的战略思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