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猪程序化免疫模式及防控效果研究

2018-02-12

畜禽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程序化入户养殖户

(广西博白县水鸣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广西 博白 537629)

0 引言

随着我国畜禽养殖的范围正在不断的扩大,多以“分散养殖”的形式为主。博白县,隶属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广西东南部,其地方养猪业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在养殖业日益繁荣的今天,一些问题也逐渐的凸显出来,散养户无法提供饲养的专业条件、无法有效的保证所养殖畜禽的安全问题,有效的监管畜禽的实时情况等问题。这些问题相继产生,从而致使博白县畜禽免疫的防控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1 所需的材料与防控方法

1.1 疫苗、生猪以及所需药物

所需的疫苗包括猪O型口蹄疫灭活苗、产自中牧股份保山生物药厂的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活疫苗以及猪瘟活疫苗。选择分组试验的方式,分别在博白镇、水鸣镇以及那林镇3个乡镇的400户养猪户进行试验调查。所抽取的试验血清由水鸣镇乡镇机构进行采集并保存,要选用深圳天逸动物生物制药厂生产的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用于检测猪O型口蹄疫ELISA抗体的试剂盒审批编号为150602,而所选用的猪瘟病毒ELISA抗体的检测试剂盒的编号均为150604。

1.2 完善农村散养生猪免疫体系

就农村的散养生猪而言,其疾病的免疫防控工作要做到位,要摒弃传统的“春秋两防”的集中免疫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程序化免疫”的模式,也就是由各村委派的防疫员,充分的了解所负责责任区域内的养猪户以及其生猪存栏的情况,以各户生猪的日龄、健康情况以及其体内免疫抗体的水平为依据,对每户的生猪的免疫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1]。

1.3 试验方法

以博白镇、水鸣镇以及那林镇3个乡镇为试验单位,安排所有的防疫人员进入一线进行操作或指导工作。并拿到县城进行保管,然后将博白镇、水鸣镇以及那林镇3个乡镇作为1组,并沿用传统的“春秋两防”的集中免疫模式,2组采用“程序化免疫”的模式,并开展生猪的HP-PRRS、CSF以及FMD的免疫工作。

1.4 问卷调查

2015年4—6月,在对全乡的动物防疫工作进行检查之际,开展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全乡共计400户养猪户开展农村散养生猪的养猪户,在进行疾病防控工作中所采取的模式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此来了解各村防疫员应用不同模式进行免疫模式防控的入户率以及免疫密度等相关情况。

1.5 样品的采集工作

每个月对试验的区域开展定期的检测,并以该检测的结果为依据进行免疫效果的评估工作。因此,每个月进行随机抽样,以此来实现样品的采集工作,对3个试验乡镇的存栏猪抽取耳部的血清作为采样的标准,并进行送检。每个月每个乡镇抽取50户血样,全年抽取血样共计1 800份。

1.6 对生猪的免疫抗体水平进行检测

分别用相应的检测试剂盒对生猪的HP-PRRS、CSF以及FMD的免疫抗体进行了相关检测,严格按说明书提示的步骤进行操作,并对试验的结果进行了严格和准确的判断和详细的记录。就CSF抗体的检测结果而言,如果阳性的平均值不小于0.65,阴性的平均值小于0.35,从而判定检测样品为阳性,反之为阴性。而FMD的检测结果,如果其阳性平均值不小于0.85,而阴性平均值小于0.5,则判定检测样品为阳性,反之为阴性。而HP-PRRS结果的阳性平均值不小于0.75,阴性的平均值不超过0.35,则判定该检测样品为阳性,反之为阴性[2]。

2 检测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3个乡镇的400户养猪专业户进行的问卷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后得知,博白县的3个乡镇的村级防疫工作人员,针对生猪多发的HP-PRRS、CSF以及FMD三种疾病的“程序化免疫”以及“春秋两防”免疫模式的免疫密度以及入户率进行调查,并涵盖了以下的工作内容。

2.1 对入户率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在3个乡镇的400户生猪养殖户中,其中设置1组200户,2组200户,在对“是否有相关的专业人员来到你家对所养殖的生猪进行免疫工作”的问题进行回答时,其中1组回答“是”有189户,占总人数的94.5%,回答“否”有11户,占比例5.5%,2组回答“是”的有182户,占比例为91%。回答“否”的有18户,占比例为9%。

2.2 对免疫密度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3个乡镇的400户养殖生猪的数量共计1 568头,其中包括了1组的存栏生猪694头,有680头接受免疫,免疫的密度达到97.9%,2组存栏生猪有874头,其中有803头接受免疫,占比91.8%。

2.3 对血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对3个乡镇部分生猪的血清进行随机抽样,并检测其抗体水平。其中1组的HP-PRRS、CSF以及FMD三种常见猪疾病的水平分别为88.5%、89.3%以及79.6%,2组的抗体水平值为89.8%、87.2%以及75.3%,通过对比发现,1组优于2组。

3 分析并讨论

3.1 对免疫工作的入户率产生的影响

以博白县3个乡镇的400户养猪户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村散养生猪“免疫程序化”模式的入户率明显高于“春秋两防”免疫模式。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最重要的一个源头问题就是时间问题,针对农村而言,在进行“春秋两防”的防疫工作时,正直春耕秋收之际,而农村的防疫员也大都是农民出身,和普通的农民一样,其收入来源就是农作物的种植,也无暇顾及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在极大程度上阻碍了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3]。

同样,生猪的养殖户也都是农民,在对生猪进行免疫工作时,也同样处于农忙时节,在进行防疫工作期间,白天基本不在家,从而导致防疫工作入户难的现象发生,作为生猪养殖户的农民,无法兼顾主业与防疫工作。针对农村的散养生猪采取程序化的免疫模式,可以有效地避开农忙时节,不就免疫工作开展的时间进行规定,使同样作为农民的免疫工作人员可以充分的利用农闲时间进行免疫入户的工作,进而有效地解决免疫工作入户难的问题。

3.2 对免疫密度产生的影响

试验结果充分证明,对生猪进行常年的程序化免疫模式的效果,明显高于“春秋两防”的免疫模式。因为“春秋两防”的免疫模式入户率低,其免疫的密度也会随之降低,再加上因为免疫疫苗贮存的时间过长,并且其免疫效果也会受到贮存温度的影响,更有甚者会引发免疫疫苗失效,而这个问题恰恰是养殖户的软肋,大多数的生猪养殖户往往忽视了疫苗的保存问题。此外,有些养殖户所购置的疫苗渠道并非正规渠道,有些疫苗的商家会以次充好,为了实现自身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低廉的价格对未经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疫苗进行贩售,这种免疫市场的乱象也是免疫密度低的关键性因素。而程序免疫化的实施,为村级免疫化工作人员提供便利的条件,进而促进了免疫人员工作效率的提升,提高免疫密度[4]。

4 结语

通过对农村散养生猪的免疫模式的转变,并对其免疫的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进而证明了对农村散养生猪进行免疫程序化的免疫效率与免疫的密度都有所提升,并对农村生猪的防疫工作有着不可逾越的作用。免疫程序化模式的展开,可以有效地解决免疫工作入户难、密度低以及免疫抗体检测水平较低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升防控免疫工作的积极性,但是如何使其得到大面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仍然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达到免疫工作的普及化。

猜你喜欢

程序化入户养殖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基于Houdini的VEX程序化建模高效搭建数字孪生虚拟工厂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西平县谭店乡开展计生“十入户”活动
浅议房屋征收稳评入户应注意的问题——以某旧城区改建项目入户调查为例
中国程序化广告技术生态
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患者的影响
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