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实现路径探析

2018-02-12朱宇航

关键词:道德素质道德互联网+

朱宇航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福建 福清 350300)

互联网是新媒体的代表,也是一把双刃剑。瞬息万变的网络环境,颠覆了传统价值观的主体地位,也给身心不够成熟的大学生造成了一定冲击。以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为阵地,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法与网络教育途径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就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素质状态

1.主流思想健康向上,道德滑坡明显。大学生正处于道德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经过大学教育后,多数人要踏入社会,如果在大学阶段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进入社会后很快就会被异化。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都对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高度重视,部分高校对大学生道德素养教育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整体看,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普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非常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执政方针。[1]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道德滑坡明显。如受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影响,许多大学生对传统道德的认同感不断降低。网络领域流行的金钱崇拜、超前消费、追求个性等观念,也冲击了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许多人的价值观因此发生了混乱。由于缺少社会实践经验,一些大学生在心理和行为方面还走上了极端。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狠下功夫,培养出合格大学生。

2.认知存在偏差,道德实践能力差。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社会都对大学生寄予了厚望。但是,一些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却令人担忧,自我意识过度膨胀,对道德存在认识错误。他们错误地认为,道德、纪律与年轻人张扬的个性格格不入,只有那些虚伪、爱搞形式主义的人才会关注。受此影响,一些大学生还缺少远大的理想,做任何事都只求实惠、实用,急功近利。[1]从现实生活看,互联网激活了大学生的思维,也诱使许多大学生出现了行为失范。一些大学生因认知偏差,还养成网络成瘾、网络暴力等不当行为。道德情感逐渐冷漠,他们宁愿将时间花在恋爱、追剧、网游上,也不愿意花时间去维系现实的人际关系。在网络空间,许多人肆意发泄自己的情绪,或者任意人肉、攻击他人。一些大学生还利用网络盗窃他人网银账号和财产,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道德素质教育工作现状

1.教育途径拓宽,但是创新后劲不足。在2015年全国“两会”报告上,李克强总理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式。许多高校都以互联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并在实践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如以校园网建设为基础,许多高校都创建了德育网站,有了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活动载体、文化载体和传播载体,传统的以口头传播、开会学习、面对面传播为主的教育手段也被网络传播所取代。在公共学习平台上,高校德育主体可以上传微课或O2O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组织、开展道德模拟操练,发布社会实践活动信息,这些,都提高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3]不过,许多高校的校园网站都存在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更新慢等问题。尽管许多高校都安排了专职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由其负责用微信、微博、网站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许多专职政工干部的工作效能与大学生的诉求有一定的出入,加上一对多,工作繁重,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形式缺少创新动力。

2.新问题众多,管理机制不完善。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也迎来了许多新问题,出现了许多新课题。如大学生网络素养较低、网络犯罪日趋增多等,都是“互联网+”时代出现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新问题。这就对高校德育主体的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结果显示:由于资金和人手有限,许多高校都没有以网络为中心构建多维互动的育人机制,网络道德教育体制严重缺失。如2015年,全国登记在册的高校红色网站多达上千家,但是体制完善的高校红色网站不到200家。并且许多高校的红色网站建设水平较低,许多网站只是用来下发相关通知、传递上级德育消息的,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在德育中的作用也有限。

3.教育环境愈加复杂,教育环体建设水平较低。“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在网络这个包容并蓄的大环境中,大学生更易被互联网的新奇特点所吸引,但是网络空间也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德育工作也经常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德育环境更加复杂,高校正面教育包括德育的功效很容易被网络影响和抑制。而与新媒体环境下德育难度加大格格不入的是,高校德育环体建设水平较低。所谓德育环体,就是作为德育载体的环境。如当前新媒体管理机制和道德评价机制还不健全,新媒体管理法明显滞后,而政府部门又将新媒体的管制权分散到各部门,导致各部门的执法责任不明确,监管效率低下。再则,政府与学校、家庭各方缺乏有效的沟通,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高校始终在孤军奋战,而高校德育内容和方式又相对老化,大学生德育氛围和环境有待优化。

三、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创新和实现路径

1.更新教育理念,重视介体建设。教育介体指教育主体用来影响教育客体的手段和方法。教育介体与时俱进,是教育改革的要求。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必须要以先进的德育工作观念为指导。进一步来讲,在“互联网+”时代,人已经与网络共生,与万物互联。要想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必须变革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互联网思维,综合考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所需载体、举措和物质,统筹人、财、物等配置,做好顶层设计,创新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4]高校要本着开放的心态,将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与“互联网+”有机链接起来,构建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建立专门的德育社区,将微博、微信、贴吧等网络载体融合到一起,传播正面信息,与大学生进行即时互动和深入交流。针对大学生关注的前沿性社会问题进行沟通,解答大学生在“互联网+”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提高教育者的综合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将德智体美劳等各种教育形式统一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德育工作者是德育的主体,德育工作也是高校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日益复杂的德育环境,也要求高校重视学校道德素质教育队伍建设,一方面组建一支由专兼职人员组成的道德素质和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德育队伍,一方面开展新媒体培训和专题教育,提高德育主体的网络道德素养和德育能力,要求他们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做好网络德育宣传工作。同时,要提高认识,积极适应新媒体带来的环境变化,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德育工作,争取占领新媒体德育阵地。[5]孔子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高校德育教育主体也要端正待人、待己和待物的态度,真诚对待每一个大学生,与大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将高尚的道德情操融入到言行举止中去,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大学生。

3.加强网络监管,优化德育环体。所有的教育,都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在德育教育中,教育环体更是起着重要作用。由上述可知,大学生德育环体优化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因此,社会各界要齐心协力,共同打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德育环体。政府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大学生德育环体建设中,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媒体监管机制,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红色主题网站,丰富网站信息,增强网站内容的吸引力和互动性,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舆论引导;建设一支新媒体管理队伍,加强新媒体监管,完善互联网治理体系;整改一批新媒体,清除网络空间的腐朽思想、不良信息,肃清互联网环境,为大学生成长提供一个健康、晴朗的空间。[6]高校则要有效整合德育资源,健全校园网络信息监管机制,与此同时,培训专职教师,面向大学生开展德育和互动咨询工作,利用一些特殊的日子(国难日、慈善活动日、精神卫生日)开展专题德育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准。

4.汇聚教育合力,推动客体发展。大学生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大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虽然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学校,但是家庭、社会环境同样会给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带来影响。因此,高校要将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地位,开设德育选修课,将道德素养教育包括媒介素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的各个方面,对大学生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同时带领、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道德实践活动,以有助于大学生道德养成。[6]大众传媒则要抓好媒体环境建设,一方面净化社会网络环境,一方面积极利用新媒体宣传道德模范、青年志愿者和先进人物,以典型示范引领社会道德风尚,使大学生受到道德洗礼。家庭教育也是大学生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家庭一直缺位。鉴于此,学校要与家庭加强联系,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德育的重要性,促使家长、家庭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德育教育中来,使大学生在教育合力作用下健康成长。

道德素质是个体道德心理、行为的基础,也是个体道德认知、道德修养和道德水平的综合体现。道德素质具有稳定性,也具有可变性,它与个体自身对他人、自然、社会的态度有关,也是可以经过后天培养、造就和提高的。“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必须要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也要集结全社会的力量,更要建立民主、透明的互联网治理机制。惟其如此,才能增进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实效性,促使大学生朝着内外兼修的方向不断前进,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道德互联网+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途径研究——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