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研究进展
2018-02-12张均钧孙杰高翔
张均钧,孙杰,高翔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最严重、最常见并发症之一,SAH患者1周内CVS的发生率高达30%~70%[1]。CVS可造成迟发性脑缺血和迟发性脑缺血神经损伤,引起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加重等危重症状。研究表明,早期干预CVS可降低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2]。针刺疗法作为传统中医疗法,在多年的研究中发现其对脑血管相关疾病可起到脑保护作用[3-4]。本文就针刺疗法治疗SAH后CVS的临床研究、选穴作一分析,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针刺治疗SAH后CVS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针刺选穴
1.1 选穴原则 根据SAH后CVS的临床表现,传统中医学认为其应归属于“真头痛”、“中风”的范畴,以剧烈头痛或意识障碍、肢体偏瘫等为主要表型。中医对SAH后CVS的病因病机分析认为:SAH后CVS多见于老年人,由于肝肾渐虚,虚则血流不畅,虚则痰结生,痰瘀互结,致其脉道不利;由于平素急躁易怒,心肝火旺,阳化风动或督脉气血逆乱,络破血溢而急性发病。血溢脉外,痰瘀蒙蔽清窍,神明错乱;络脉失养,拙急牵引,痉挛迂曲,脑失所养致“脊强而厥”,淤血流窜四肢经络,引起或加重意识障碍或肢体功能障碍。综上认为,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肾密切相关,起病急,虚实夹杂多见,常为风、火、痰、瘀、情志等因素相互影响所致。因此,针刺治疗SAH后CVS的针刺选穴原则主要以醒脑开窍,息风止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为主。
1.2 醒脑开窍法 “醒脑开窍疗法”由石学敏院士首创,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辅以疏通经络[5]。主要取穴有水沟、百会、内关为主,强调针刺手法。水沟穴首次记载于《针灸甲乙经》,为督脉与手、足阳明经的交会穴,可醒神、开清窍,针刺其可刺激面神经及三叉神经分支,激活三叉神经-脑血管系统,进而兴奋脑神经元,改善脑血流量。其刺激以流泪为量化标志[6]。百会穴为三阳五会,为督脉与足三阳经交会,有升阳醒脑,宁心安神之功效。内关穴为心包经络穴,有养心安神、疏通气血作用,现代研究发现针刺内关穴可保护神经细胞和重塑神经功能,改善微循环,改善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代谢等[7]。在治疗SAH后CVS的治疗中常加入合谷、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等穴,协同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及氧代谢。研究发现,通过针刺百会、水沟、足三里可调节神经元活动,保护神经元进而改善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程度[8]。
1.2.1 头针 CVS病位在脑,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选取头部的穴位,可通达气血,醒脑开窍,平衡阴阳。其选穴以百会、风池为主。百会穴,其解剖有枕大神经和额神经经过,其深层为大脑皮层,针刺百会穴可通过大脑皮层反射调节自主神经,兴奋相关脑皮层;另一方面通过骨膜效应,改善局部血管痉挛状态进而改善血液循环[9]。另有研究表明,针刺可加强各脑部皮质之间的功能连接[10]。风池穴位于头颈部,刺之疏通气血,通畅脑络,使阳气上达头部,滋养头窍,进而缓解头痛的症状。研究发现针刺风池穴可明显改善大脑血流量[11]和保护神经元[12],进而改善病损脑组织的血氧供应和减轻脑损伤。
1.2.1 体针 中医认为CVS与心、肝、肾密切相关,故在体针的选穴上,更多的通过辨证取穴,以益肾填髓,宁心安神,调和阴阳为主。主要选穴有内关、肩髃、曲池、阳陵泉、足三里等。肩髃为手阳明大肠经,刺之可治疗上肢及肩部疾患。如《针灸大成》卷六:“主中风手足不随,偏风,风痪,风病,半身不遂...”,其可通利关节,活血止痛。研究发现其配合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治疗上肢不遂[13]。曲池穴位于肘部,《针灸大成》中云:“曲池...肘中痛,偏风半身不遂,恶风邪气...。”蔡玉颖等[14]研究发现针刺曲池、足三里穴可调节受损的神经和血管。阳陵泉是筋之会穴,《难经·四十五难》云:“筋会阳陵”。阳陵泉是治疗下肢筋病要穴。付彩红等[15]通过针刺阳陵泉穴发现其可通过调节大脑半球感觉运动网络相关脑区的活动,进而增强感觉反馈对运动输出的作用,促进偏瘫患者脑功能重塑。
2 临床机制
2.1 CVS机制 现代研究发现,SAH后患者和动物模型均出现了微血管痉挛[16-17]。其可能的机制如下:(1)NO在SAH发生的24 h后,水平急剧降低,致使毛细血管周围扩血管物质减少;(2)SAH后氧化应激产物损伤内皮细胞、基膜受到破坏、内皮功能紊乱等引起毛细血管壁损伤;(3)毛细血管周围神经受到损伤;(4)离子通道发生改变。综上,CVS是多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其最终结局均引起血管平滑肌异常收缩进而引起的血管痉挛,导致脑部神经和血管损伤,进而影响神经行为功能[18]。
2.2 针刺治疗SAH后的CVS的机制
(1)针刺治疗可改善患者脑血流量,增加脑组织供血供氧。葛建伟等[19]通过针刺SAH后脑痉挛犬的下关穴,发现其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直径明显扩张,且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加快。其可能通过降低血黏度、血细胞聚集、血小板聚集和黏附进而增加血流量;或者通过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脑代谢。(2)针刺治疗可促进神经神经和血管的修复。张国庆等[20]研究发现通过电针百会、水沟、足三里穴可增加大脑缺血区域损伤血管的内皮生长因子 mRNA的表达,进而修复损伤血管。师帅等[21]研究发现针刺头穴,可增进损伤后的脑神经修复和再生。刘慧影等[22]通过针刺改善脑缺血区域神经功能作用,进而保护缺血性脑组织。(3)清除自由基和减轻氧化应激反应。舒兆瑞等[23]采用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法可显著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而提高缺血性脑病的血浆自由基水平,修复神经功能缺损。闫明茹等[24]发现“醒脑开窍”针刺法可调节血清和脑组织SOD活性水平,改善氧自由基代谢,进而有效的保护损伤脑组织。(4)调节水通道蛋白(AQ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减少脑水肿。任清潇等[25]研究发现电针水沟、百会穴,可以提高AQP4蛋白,进而减少脑水肿,促进神经行为功能的恢复。孙晓伟等[26]研究发现针刺可较少缺血侧脑组织 MMP-9表达,降低脑水肿水平。郑仕平等[27]发现针灸可明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的脑水含量,较少MMP-9相对表达量,减少脑水肿产生。研究发现AQP和MMP与脑血管通透性、血脑屏障通透性密切相关。
3 总结
针刺治疗SAH后CVS作为新兴疗法,其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的作用机制,能增加脑部血流量、改善脑代谢、清除自由基和减轻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脑水肿及修复损伤的神经和血管等,具有较好临床效果,但目前仍缺乏更多临床及基础研究。
[1] 张铃铛,宋毅,冯清林,等.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继发症状性 CVS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14,9(5):394-398.
[2] 戴永建,罗俊杰,刘岳.蛛网膜下腔出血致CVS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6):646-648.
[3] 李佳诺,孙忠人,尹洪娜,等.针刺对颅脑损伤后相关因素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6):74-77.
[4] 阮建国,徐天舒,李明,等.手足十二井穴放血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及脑保护的分子机制[J].针灸临床杂志,2014(10):40-42.
[5] 赵亚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8):907-910.
[6] 杜元灏,冀健民.醒脑开窍针法中水沟穴作用探讨[J].中国针灸,2001,21(9):535-536.
[7] 张超,孟智宏,张俊清,等.针刺内关穴治疗缺血性中风病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J].西部中医药,2012,25(4):93-96.
[8] 钟艺华,唐显军,李光勤,等.不同穴组电针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神经行为学及Neurocan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5):444-447.
[9] 蒋云召,李成,徐静艳,等.针刺治疗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CVS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2,32(3):193-197.
[10]林志诚,杨珊莉,薛偕华,等.针刺百会穴改善脑卒中患者记忆力的中枢机制 [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2):184-188.
[11]洪恩四,陈日新,张波,等.悬灸热敏化风池穴对脑梗塞恢复期大脑中动脉脑血流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8):1631-1632.
[12]赵军,兰惠羽.针刺太阳、风池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家兔热休克蛋白70及细胞凋亡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5(11):1122-1125.
[13]张双勇.帖氏“飞针”治疗急性脑梗塞偏瘫的临床研究[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7-8.
[14]蔡玉颖,刘志顺,王顺,等.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3(6):64-66.
[15]付彩红,李匡时,邹忆怀.针刺阳陵泉对中风偏瘫患者感觉运动网络影响的fMRI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6,33(5):260-264.
[16]Uhl E,Lehmberg J,Steiger HJ,et al.Intraoperative detection of early microvasospasm in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byusingorthogonalpolarizationspectral imaging[J].Neurosurgery,2003,52(6):1315-1317.
[17]SunBL,ZhengCB,YangMF,etal.Dynamic alterationsofcerebralpialmicrocirculation during experiment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Cellular&MolecularNeurobiology,2009,29(2):235-241.
[18]金珂,吕涛,金义超,等.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机制的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7(1):114-117.
[19]葛建伟,尹佩玉,张见囡,等.针刺下关穴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CVS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4(4):79-82.
[20]张国庆,韩为.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研究概况[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1(6):93-96.
[21]师帅,蔡玉梅,盛国滨,等.头穴围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BDNF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32(4):81-83.
[22]刘慧影,王鹏琴,边颖,等.眼针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及相关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18):2634-2641.
[23]舒兆瑞,王兵,杨道海,等.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自由基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2015,35(16):4540-4541.
[24]闫明茹,郑宇,孙洁,等.不同时机介入“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0):1887-1891.
[25]任清潇,杨帆,彭拥军,等.电针影响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及其在血管周边的分布[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2,39(6):594-599.
[26]孙晓伟,于学平,李洪涛,等.头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MMP-9表达调控的动态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1,39(3):107-111.
[27]郑仕平,韩为,储浩然,等.通督调神针灸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miRNA664及MMP9调控机制的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6(1):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