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度创新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研究

2018-02-12

乡村科技 2018年27期
关键词:户籍制度社会保障人力

任 静

(西安培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

近年来,关于农村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多。管淑侠[1]提出,造成农村人力资源能力低下的因素很多,制度性因素是主要的因素,具体体现在现有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只有加强农村制度创新,才能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能力。刘艳娟[2]认为,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水平偏低,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需要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的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梁韵妍[3]提出,农村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农村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有着特殊的体制,需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思路。柴国柱[4]提出,农村人力资源管理是确保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的重要保障,需要加强人才机制创新,探索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管理路径。已有的文献分析了制度创新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也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创新,但是关于制度创新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深入性不够,本文侧重从制度创新角度研究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

1 农村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1 农村人力资源现状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我国乡村人口数量为60 346万人次;截至2016年末,我国乡村人口数量为58 973万人次。由此可以看出,乡村人口总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在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于乡村人口的吸引。另外,农村人力资源的受教育情况逐渐乐观,平均学历水平有所提升,科学文化素质比过去有所提高。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化农业体系的不断构建,农村现有人力资源不能满足实际的发展需要。

1.2 农村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在总量上,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是丰富的,但是农村人力资源质量有待提升,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管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国家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加强现代化的职业农民培训,注重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工程建设。但是,农村人力资源外流现象比较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比较多。同时,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转型发展中不少农民工返乡,农村人力资源二次开发势在必然。

2 农村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主体不明晰

在农村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政府通过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及舆论宣传的方式来开展,涉及的行政管理机构比较多,包括农业、教育、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财政、镇政府和村委会等多级组织和部门,造成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主体不明晰。

2.2 管理方式比较松散

农村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众多,难以有效地落实相应的管理工作。各个部门站在部门的角度完成自身职责,比如,教育部门抓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农业部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方面,而对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缺乏系统性,管理方式比较松散。

2.3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不足

由于农村人口受到长期的小农思想影响,对于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农村教育资源又相对较少,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不足,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低下,不利于农村人力资源管理。

2.4 农村剩余劳动力未能就业

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人口大量地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但是,农村人口文化素质较低,自我学习能力不强,不能掌握新技术,造成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未能就业。

3 农村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因素

3.1 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是关于土地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诸方面的原则、方式、手段和界限等政策、法律规范和制度的体系。农村土地制度的制定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既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又有助于解放更多的农村人力资源。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资源,必然致使农村人力资源剩余,要想实现高质量就业,就要求农村人力资源具备更高的素质和技能[5]。

3.2 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以保障部分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益,以个人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中国户籍制度的特点是,根据地域和家庭成员关系将户籍属性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城乡二元制结构出现,造成农村人力资源受到不公平的登记界定,受到一定的社会歧视,农业户口的人力资源发展机会相对较少。当代中国的户籍制度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3.3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指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具体包括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生存和运行的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城乡教育之间的“二元结构”,农村教育制度落后,所能获取的教育资源较少,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学校的师资建设落后。农村发展教育才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途径,因此,农村教育制度亟待改革。

3.4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下,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存在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用以保障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薄弱环节,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不利于吸引优秀的人才在农村长期发展。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保障不充分,从而影响农村和整个中国的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不利于农村的市场化改革、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4 制度创新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

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新,是支配人们行为和相互关系的规则的变更,是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相互关系的变更,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社会财富源源不断的涌现,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为了激发农村劳动力的创新能力,政府必须创新农村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创新农村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在于加强制度创新,注重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户籍制度创新,促进教育制度优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

4.1 注重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需要加快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提升农业经济市场化发展水平。通过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改变农民传统的小农意识,从而激励自身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引进更多的生产技艺,促进农民提高自身素质,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6]。

4.2 加快户籍制度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注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加快农村户籍制度创新,打破“城乡”二元制结构,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社会地位,让农村人力资源与城市人力资源的社会地位平等化,注重农村人力资源的自尊需求,给予农村人力资源更多的自信心,从而能够更加积极地在社会上立足与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4.3 促进教育制度优化

促进农村教育制度优化,加大农村教育投入,让每个农村孩子享有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重视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智能校园建设,不断开发立体综合教学场,建设基于大数据智能的在线学习教育平台;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为农村人力资源提供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实现日常教育和终身教育定制化[7];在农村大力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4.4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需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以促进农村人力资源保障的可持续性和法制性;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中,并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就业指导与扶持制度,从而保障农村人力资源的生活、养老、医疗、就业等[8]。

5 结语

由于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多方面制度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创新农村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在于加强制度创新,注重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户籍制度创新,促进教育制度优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农村人力资源流动性、自由度,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三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户籍制度社会保障人力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社会保障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社会保障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户籍制度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三国吴简中的户籍制度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