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藏在紫砂花货中的“和”思想
2018-02-12张树尧庄一兵通讯作者
张树尧,庄一兵(通讯作者)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100089)
一、前言
紫砂,是宜兴特有的一种陶土材料,其收缩率较低,可塑性较强,其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至于明朝,以紫砂制壶,此时,品茶方式注重自然化,产品造型也随之趋向于简约,而紫砂壶无色无釉,颜色沉稳柔和,明末画家、设计师文震亨认为:“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紫砂制壶为泡茶用具之上选。紫砂壶泡的茶,茶味没有任何修饰,更为纯正,这和人们当时追求自然化的意识形态相互呼应,于是,紫砂茶具逐渐盛行,成为了品茶用具的不二之选。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紫砂制壶技术逐渐成熟,且工艺日成体系,出现了格式各样的紫砂器皿,紫砂器物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使用器具,也成为了一种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艺术品。
二、紫砂花货的起源和发展
早在北宋时期,制壶艺人就捏制兽首对壶嘴进行装饰。至于明朝,宜兴著名制壶艺人龚春以银杏树的树瘤为原型,制成了供春壶,广受人们喜爱。此后,制壶艺人制壶技艺不断模仿,不停创新。之后,紫砂器具的造型不再受制于工艺水平,技艺精湛的艺人将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形式有机地与茶具的造型相结合,人们在饮茶之时对茶壶的造型进行审美,进而产生出无限的联想,随之诞生了一系列但又非常见的紫砂器具形式——花货。
紫砂花货不同于常见的紫砂器具造型,一般会以自然界实物造型为基础题材进行抽象、提炼、再创作,以浮雕、镂空、捏塑等各种装饰手法,对紫砂器具适当的部位进行装饰。花货的造型多变,精工细描,形神兼备,且不为传统的紫砂器具造型所限制,具有极为广泛的艺术创作空间,广为艺术创作者所喜爱。
三、紫砂花货的特征
经过了千年的发展,中国的艺术逐渐成为了一个整体,“复归于朴”这个思想贯穿了中国的整个艺术进程,紫砂也不例外。在当时的艺术理念和饮茶方式的推动下,大自然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紫砂“花货”创作的素材库,从飞禽走兽到花卉树木,从奇石怪树到河岳山川,一切存在于自然中的物件都成为了创作花货的题材。根据花货装饰形式和装饰面积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
一种为整体拟物的花货,这一类“花货”最为特色的地方在于大面积拟真的自然形体。艺人多将树木枝干、飞禽走兽、叶片花朵等自然形式进行模拟、提炼、变形,将其转换为茶壶的整体形式。
最典型的就是供春壶,制作者以百年银杏的树瘤为原型制成供春壶。供春壶整体呈深栗色,颇有沧桑之感,整个壶身融合了树皮纹样,看似一块浑然天成的真实树瘤,故又名“树瘿壶”。
同供春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梅桩壶,梅桩壶也是整体拟生的花货形式之一。梅桩壶整体呈栗色,典雅古朴,极具中国的传统特色。梅桩壶以梅桩为壶身;残枝为壶嘴、壶把;断面为壶盖;壶身纹理参差,突出梅桩的遒劲。梅桩壶的壶身以有色泥浆雕砌成梅花图案,按照符合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形式堆砌,更有股风霜高洁的意蕴。梅桩壶不但是一件饮茶用具,更是一件富有感染力的雕塑艺术作品,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另一种为局部装饰型的花货,这种花货在茶具原有的几何形体上加以提炼出的自然元素,同时变形少量的部件,打破紫砂壶原有的设计形式,给原有的紫砂器具增添了更多的艺术价值。这类花货有的在器皿表面饰平面的书画,有的以雕刻技法对某个或多个部位进行装饰,但是其形体脱离不了仍然是原有的基础壶型,与整体拟物型的花货相比,少了一分激进,多了一分稳重。
百果壶作为局部装饰型的花货作品的典型代表。以锦昌蒋记款的“百果壶”为例,该壶以紫砂五色土烧制,其基准的造型是类似于一粒珠这样呈圆形的壶型,然后在其壶面进行添加各种果品装饰。下方几个底对齐的果实构成壶底,壶身被形形色色的果实环绕,壶盖拟化成一个倒扣的蘑菇的造型,且壶把被修饰成一个菱角的形态。百果壶整体色调统一,造型灵动,透露着一股灵气,是极为精妙的艺术品。
紫砂器具的“花货”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一个分支,同样深受我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取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花货不但延续了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而且承载了传统的艺术精神文化。制壶艺人的艺术修养不断提高,他们创意性地将传统的书画艺术融入紫砂器皿的形式之中,在满足紫砂器皿整体功能、造型、色泽、材质协调的同时,进行艺术再创作,展现出花货器具的神韵,抒发出自己的情感。此时的花货器具,不仅仅是一把日常使用器具,也是一个精巧的艺术作品,更是设计者匠心独运的结果。
与造型严谨对称的筋纹器不同,制壶艺人在制作花货时并没有将所选题材完全地抽象到某个几何元素,而是将灵动而富有生机的元素、图案恰到好处地融合、转换在花货器具的适当部位,满足制壶艺人个性的装饰要求和情感表达。
一把好的紫砂花货更像一幅灵动的山水画卷,在人们使用、把玩的同时,充分地展现出花货与众不同的美学价值,散发出独特的美学意蕴,满足人们心中的审美理想。
四、紫砂花货折射出的传统艺术的理念
作为我国传统装饰艺术的一个分支,紫砂花货同样有着深厚的艺术底蕴,其造型雅致和平,含蓄委婉,富有文化内涵,艺术和功能在其中皆有体现。当今造型设计追求形式和功能的相互统一,以儒家的美学标准来评判,需要“美”和“善”相“和”,这类“和”的思想在紫砂花货中尽有体现。
“和”的创作思想体现,其本质是自然社会不同事物的矛盾统一,包含了调节、淡化艺术作品矛盾的功能,也是艺术辩证法中适宜度量的最高境界。《庄子 天道》中认为“与人之和,谓之人乐;与天之和,谓之天乐”,人和、天和促使人乐、天乐,这就要求手工艺品的创作形式要顺应自然,功能满足人们使用上的需要,而花货创作正是取材于自然,应用于生活,在形式上与人相乐,在功能上与人相和,同审美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给使用者带来功能上的完善。
(一)形式之间的“和”
花货不同于其它器型,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其独特的艺术装饰形式。花货在常见的紫砂器型基础上借鉴、吸收、融合了我国多种经典艺术形式,形成丰富多样的艺术造型。“画缋之事,杂五色”,在绘画中,不同的颜色相互组合、映衬以构成具有美感的画面,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同理,紫砂泥作为制壶艺人的艺术媒介,在制壶艺人的创作中扮演着颜料和线条的角色。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花货也遵循着一般视觉艺术的规律。正因为对紫砂的特性了如指掌,制壶艺人通常能够将不同颜色、不同特性、不同湿度的紫砂泥巧妙地“和”在一起。如同画家手中的颜料,只有这些颜料之间的相互影响、配合,才能创作出具有审美价值的画面。而制壶艺人综合运用捏、抹、刮、削等手法,以泥为色,以手为笔,最终创作、雕琢出美丽多彩的花货茶壶,这便是用泥之“和”。
除了用泥之“和”,组成花货的各个元素的形式之间统一也是形式之“和”的要素之一。花货陶器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会对整体的美学效果产生影响。一般人们在观赏花货器物时,首先会判断花货整体的协调程度,此时会忽略局部形体,只有确定了该器物整体符合审美的需要,然后才欣赏局部的细节。所以各个局部需要服从整体的美学效果,在整体协调的范围内,变化局部形式。
(二)功能之间的“和”
花货相对于其他的器型,其审美功能和使用功能的矛盾更为突出。作为装饰性陶器的一种,同光货和筋纹器相比,花货的装饰纹理多有精工细描,为了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甚至缩减了部分使用功能,故其质地更为娇弱,不利于泡茶,清洁难度较高,把玩门槛也更高,但是其艺术价值与众不同,虽然使用功能略有下降,但是其审美功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花货的审美功能在品茶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紫砂器具同茶艺一起发展。一般的品茶步骤为审茶、泡茶、观茶、品茶,其中的“观茶”这一部分不仅注重茶叶的质量,也对茶具的审美功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一件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花货茶具会成为茶叶的陪衬,与清澈的茶汤相互配合,衬托出舒展的茶叶,提高了“赏茶”的艺术价值,更好地迎合人们的审美情趣。
五、结语
紫砂花货器具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意识的艺术载体,不仅拥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而且处处彰显出“和”的思想,具备相当可观的文化传承价值,是我国社会理想的浓缩、具象的表现,这也紫砂花货日益昌盛的原因之一。
我国顺应着“和”文化发展了千年,如今,新的时代赋予了“和”新的内涵,紫砂花货也会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丰富艺术形式,增添新的文化意蕴,繁荣我国的紫砂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