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内涵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2018-02-12彭冰冰
彭冰冰
(嘉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奠基与开篇,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从事革命活动中孕育形成的革命精神。习近平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以下简称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以下简称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以下简称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1]红船精神的孕育和形成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早期共产党人正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走上革命的道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特性。笔者曾在《“红船精神”内涵的总体性解读》一文中指出:“红船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内在本性的彰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性的逻辑使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气质”。[2]在该文中,此观点并未充分展开论述。笔者将在本文对红船精神的内涵进行马克思主义解读。
一、核心: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向中国人民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并根据此种纲领在各个时期规定了各种具体实施的政策。”[3](P46)首创精神实质上就是“勇于革命”、“敢于担当”、“不断创新”的精神。
(一)首创精神是一种勇于革命的精神
中国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面对的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世界,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虽然孙中山主张中国民主革命成功以后紧接着进行社会革命,但他反对通过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的道路来实现社会主义,他说:“所以我们讲到民生主义,虽然是很崇拜马克思的学问,但是不能用马克思的办法到中国来实行的。 ”[4](P872)因此,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没有彻底地改变旧制度下的经济基础,也不可能建立能够保护革命成果的、与新制度相吻合的全新的社会基础。这一历史使命只能由中国共产党人来完成。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使中国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深受鼓舞。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一文中断言,十月革命代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方向,“我们应该准备怎么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5](P256)李大钊认识到,十月革命的指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俄国的Bolshevism“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布尔什维克是“奉德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家马客士(Marx)为宗主的;他们的目的,在把现在为社会主义的障碍的国家界限打破,把资本家独占利益的生产制度打破”[5](P259)。 陈独秀在《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一文中盛赞十月革命,认为应把它“当作人类社会变动和进化的大关键”[6](P448)。 陈独秀认为,中国应该积极学习俄国革命经验,走俄国革命的道路,既然“十月革命触动了中国青年学生及工人革命的情绪”,那么“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当然没有例外,也应该顺着这个世界革命的大潮进行”[7](P328)。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能够作为改造中国的指导思想。“改变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任务与使命。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概念 “既指向人们改变自然的一切活动,也指向人们改变现存社会状况的一切活动,同时也包括人们改变自身的活动。”[8]改造世界就意味着对世界的批判和革命。新民学会的宗旨就是“改造中国与世界”。毛泽东指出,要实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目的,就应有“从事于根本改造之计划和组织,确立一个改造的基础,如蔡和森所主张的共产党。 ”[9](P572)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公然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向旧世界宣战,投身到人民大众的革命斗争中,并最终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二)首创精神是敢于担当的精神
近代中国的历史遭遇和社会变迁激发了早期共产党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1914年11月10日,面对危机四伏的局面,陈独秀撰写《自觉心与爱国心》一文发泄心中的牢骚和苦闷,他认为,爱国心与自觉心对于国家存亡意义重大。“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国人无自觉心者,其国亦殆。 二者俱无,国必不国。 ”[6](P82)陈独秀对比了中国人与欧美人对待国家的不同认识和态度,并对当时中国的情势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最后,他悲观地认为,“亡国自在所不免,瓜分之局,事实所趋”[6](P87)。 针对陈独秀的悲观论调,1915 年 8 月10日,李大钊写了《厌世心与自觉心》一文表达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李大钊认为,凡是具有“自觉心”的爱国者,都不应该自暴自弃,而应该自觉地以改造愚昧、落后、黑暗的国家状态为己任。陈独秀对于李大钊的中肯批评进行了积极回应,毅然投身到新文化运动的洪流中,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新青年》有利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影响了毛泽东、瞿秋白、恽代英、邓中夏等一批先进分子。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10](P125)正是怀有救国救民的担当精神,李大钊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领导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李大钊写给朋友的对联,也是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11]党从成立伊始,就勇敢担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的伟大历史使命。
(三)首创精神是不断创新的精神
创新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正是创新精神的体现。到了近代,因为不思进取,因循守旧,中华民族落伍了。只有革故鼎新,中国才有新的生机和出路。为了改变中国现状,20世纪初的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纷纷引进发达国家的新思想、新制度、新学说加以研究。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仅仅在五四运动后的第一年,各种报纸期刊等出版物就达四百多种,各种进步社团也有三四百个之多。创办了许多以“新”字命名的刊物,例如 《新青年》《新潮》《新生活》《新社会》《新时代》《新妇女》《新人》《新学报》《新空气》《新生命》《新共和》《新教育》等。一些社团也以“新”字命名,如“新民学会”“新潮社”“浙江新潮社”“永嘉新学会”“新人社”等。陈独秀说:“新文化运动要注重创造的精神。创造就是进化,世界上不断的进化只是不断的创造,离开创造便没有进化了。 ”[12](P6)李大钊号召青年起来创造新社会,“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13](P192)。 青年毛泽东指出:“近年欧潮东渐,学说日新,全国学界人士,靡不振臂奋起,顺应潮流,从事改革。”[9](P495)他带头在湖南传播新思潮,认为“没有新文化由于没有新思想,没有新思想由于没有新研究,没有新研究由于没有新材料”[9](P499)。正是树立了创新意识、创新观念,使得中国先进分子开始宣传各种新思潮。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思想体系,也出现在文化思想的舞台上。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一部分先进分子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14](P1471),决心走俄国人的路,才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才有全新的革命事业。
总之,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内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格。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寻求创新的强大动力。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改变世界”为宗旨,保持不断改变当下现状、不断超越当下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飞跃的过程,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二、支柱: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支柱。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变初衷,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1]奋斗精神就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勇于实践的精神;是勇于修正错误、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
(一)奋斗精神是勇于实践的精神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归宿点。1922年5月5日,陈独秀在马克思诞辰纪念大会上,把“实际研究的精神”和“实际活动的精神”视为“马克思的学说和行为”的“两大精神”,他提倡青年同志“宁可以少研究点马克思的学说,不可不多干马克思革命的运动”[12](P250)。 同一天,刘仁静署名“竟人”在《晨报副刊》上发表《我们纪念马克思的意义》一文。刘仁静在文中指出,我们纪念马克思,首要的是纪念马克思的“劳动运动的精神”。马克思的著作和思想之所以能够在无产阶级当中造成巨大影响,就在于马克思是 “实行家”,“毕生都在为劳动运动尽力”[1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内在地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重关系,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历史过程也是人改造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只有在人的实践的生成和发展中才能通达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从而实现人的解放和发展的现实途径。1919年7月24日,蔡和森在回信给毛泽东时指出,实践和自修学习是提高认识的基本途径,他说:“私窃以为不但本国学校无进之必要,即外国学校亦无进之必要;吾人只当走遍各洲,通其语文,读其书报,察其情实而已足,无庸随俗拘苦为也。 ”[16](P27)到法国后,他在巴黎、里昂、蒙达尼等地进行社会调查,考察法国工人运动和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亲自接触和了解资本主义社会。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也特别注重通过社会实践来获得知识。1917年夏,他和萧子升利用假期进行农村调查,1918年夏,他又与蔡和森沿洞庭湖滨进行社会考察。正是这种重视实践、勇于实践、勇于进取的精神,使得毛泽东尤其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精神,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纯粹的书斋中的学理和绝对的神秘主义教条,而是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文化传统、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二)奋斗精神是百折不挠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敢于自我清算、自我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证明,我党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结果。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历程来看,他们在寻找救国真理的过程中,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1917年1月1日发行的《新青年》第2卷第5号在回答读者来信中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 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 ”[17](P283)就是说,中国的实际状况还不适合实行社会主义。这个观点代表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普遍认识。1919年4月6日,陈独秀还在《每周评论》第十六号上发表评论,坚信共产主义不会传到中国,“即便来了,就可以用‘纲常名教’四个字,轻轻将他挡住。”[6](P436)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陈独秀的认识发生了转变,开始自觉地调查研究工人阶级状况,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工会,决心要建立中国共产党。李大钊对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产生过浓厚的兴趣。1919年7月6日,他在《阶级竞争与互助》一文中认为互助论是“社会主义者共同一致认定的基础”,“这基础就是协合、友谊、互助、博爱的精神”[5](P354)。 但他很快从残酷的现实政治斗争中清醒过来,从工读互助运动实验的失败中清醒过来,抛弃了无政府主义的幻想,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迅速向共产主义者转变。青年毛泽东也不是一开始就赞成暴力革命,他曾深受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他说:“在那个时候,我赞同许多无政府主义的主张。”[10](P128)他对当时流行的新村主义也很感兴趣,并对自己的新村计划作了详细的说明,以《学生之工作》为名发表在1919年12月的《湖南教育月刊》第1卷第2号上。湖南自治运动的失败使毛泽东认识到,采用“温和的”方式去改造中国是不现实的,必须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早期共产党人都不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对真理追求的百折不挠精神。他们的思想形成及转变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甚至是痛苦的过程,正如周恩来后来说道:“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曾扎过辫子。我满脑子旧思想、旧东西,甚至连资本主义都不接受(后来接受了一些)。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我才发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8](P8)
(三)奋斗精神是实事求是的精神
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而奋斗,首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把崇高的理想同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统一起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取得的成就和经历的挫折,归根结底在于是否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19年8月17日,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指出,“把这个理想适用到实际的政治上去,那就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有些不同。社会主义,亦复如是”,因此,“我们只要把这个那个的主义,拿来作工具,用以为实际的运动,他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19](P3)。就是说,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施存统也指出,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个死板的模型”,要掌握其“精髓”,并具体应用于中国。“社会革命,决非偶然侥幸的事,是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来行的,不顾一定的条件,空谈社会革命,是一件无益的事。 ”[20](P338)周恩来说:“我们当信共产主义真理和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两大原则,而实行的手段当因时制定。”[20](P360)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也提出要“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要“引入实际去研究实事和真理”[9](P363)。 他没有最后成行法国“勤工俭学”的重要原因,在于他感到对中国的了解还不够,他说:“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调查及研究。 ”[9](P474)1941 年 5 月 19 日,在延安干部会上所作的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结合中国革命和传统文化的特点,赋予了实事求是新的含义,使它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语言表达形式,成为我们党思想路线的简明概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方法、思想动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总之,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支柱,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而生,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归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远大目标。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历经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史,也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立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共产党人,要经得起挫折和失败的考验,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三、本质: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本质。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的显著标志。依水行舟,忠诚为民,成为贯穿中国革命和建设全过程的一条红线,也是‘红船精神’的本质所在。”[1]奉献精神实质上是崇高的人文精神、敢于牺牲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一)奉献精神是崇高的人文精神
1918年7月1日,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他认为,十月革命是20世纪初期立足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具有世界主义的人道精神,具有摧毁压迫的彻底之势,昭示的是人类的互助、博爱的精神,将成为人类文明的新希望。他说:“俄人今日,又何尝无俄罗斯人道的精神,内足以唤起其全国之自觉,外足以适应世界之潮流,倘无是者,则赤旗飘飘举国一致之革命不起。 ”[5](P226)在他看来,如果没有人道主义精神,十月革命就不会成功。他还把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认为社会主义政权也是建筑在人道主义基础上的。正是在这种人文情怀里,李大钊从细微之处揭示了百姓生活之艰难。1917年2月,他在《可怜之人力车夫》中说,人力车夫在风沙烟尘中劳作奔跑,不仅不人道,而且也不经济,“北京之生活,以人力车夫为最可怜。终日穷手足之力,以供社会之牺牲……乃最背乎人道主义”。他要求国家“干涉车主之设备”,给车夫购置口罩、手套、雨衣等设备,“俾奔走劳瘁之车夫,稍受涓埃之保护……此等事,若由警察督饬车主为之,所费不多,而车夫之受其惠者厚矣”[13](P264)。1919 年 3 月,他在《唐山煤厂的工人生活》中说,唐山煤厂的工作环境,仿佛就是地狱,“工人的生活,尚不如骡马的生活;工人的生命,尚不如骡马的生命了”[5](P316)。 这些论述彰显了一种浓烈的人文关怀。不可否认,在早期的先进分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人道主义都曾经作为他们批判旧社会旧制度的思想武器。尽管这种从人道主义出发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伦理社会主义学说与科学社会主义是有区别的,但并不是没有积极的意义。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转变中,他们仇恨一切强权,对于一切反人道的暴行主张积极的斗争。1922年9月,毛泽东在领导安源煤矿工人大罢工时,喊出了“从前是牛马,今天要做人”的响亮口号。他们的革命实践充分体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今天,这种崇高的人文精神在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中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二)奉献精神是敢于牺牲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不仅关注个体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更以博大的胸怀关照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肉体生命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可以达到不朽和永恒。李大钊认为,为人民大众的根本幸福而奋斗,生命才是有价值的。他青年时期就满腔传统儒家“期圣期贤、杀身成仁”的英雄主义情怀,认为“葆有全始全终之名誉,长留于宇宙之间,虽亡国杀身,亦可告无罪于我黄帝以降列祖列宗之灵也”[13](P119)。 他号召大家“拿出自杀的决心,牺牲的精神,反抗这颓废的时代文明,改造这缺陷的社会制度,创造一种有趣味有理想的生活”[19](P124)。面对绞刑架,他发出了豪迈誓言:“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21](P220-221)。 李大钊用鲜血和生命完美地诠释了舍身取义、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1918年,蔡和森在北京筹备赴法勤工俭学时致信毛泽东,表明了自己对革命矢志不渝的态度,他说:“吾人欲从一身之利害及名誉计算,诚有不宜屈节者,若从全体之利害计算,可以杀身成仁,况不可行伪恶以得权乎? ”[16](P8-9)毛泽东也认为,死亡的意义和价值就是为人民利益而死,那些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英勇牺牲的人才死得其所。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毛泽东表示愿意结交“能刻苦耐劳、意志坚定、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青年”[22](P20)。 他在所作的《伦理学原理》批注中系统地论述了生死问题。他认为生死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者,自然物之一也,受自然法则之支配,有生必有死,即自然物有成必有毁之法则”[9](P194)。 他认为,“至济人之急、成人之美与夫履危蹈险舍身以拯人,亦并不在义务以上,盖吾欲如此,方足以安吾之心……而充分发展吾人精神之能力也”[9](P236),舍生取义乃人的精神需要,并不完全是义务要求。因此,共产党人应该超越个体生命的狭隘性和有限性,在为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忘我奋斗中获得永恒价值和不朽意义。早期共产党人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不顾个人得失,抛弃自己的一切利益,直至牺牲生命,彰显了敢于牺牲的精神。
(三)奉献精神是为民服务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追求最终实现全人类的共同解放为己任。为人民谋幸福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政党,说到底就是维护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习近平强调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23]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就自觉地担当了彻底改变旧中国民众生存状况的历史重任,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为人民谋利益的重要手段。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纲是红船精神的重要载体,彰显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精神。1920年11月,由中国早期共产主义组织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明确表示:“共产党将要引导革命的无产阶级去向资本家争斗,并要从资本家手里获得政权——这政权是维持资本家的国家的;并要将这政权放在工人和农人手里。 ”[24](P549)1921年8月,党的“一大”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宣布:“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24](P3)1922 年 7 月党的“二大”指出,中国共产党是 “为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及贫苦农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的先锋军”[24](P74)。 大会还制定了“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民的目前利益”而奋斗的七条目标。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提出了建设“无产阶级大群众政党”的任务,指出党的“一切活动不离开群众”、“党的一切运动都 必须深 入 到 广 大 的 群 众 里 面 去 ”[24](P90)。“群众党”的概念将党和群众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正是红船之所以能够从南湖驶向全中国,勇立潮头、破浪飞舟、扬帆远航的最根本原因。
总之,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本质,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旨归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早期共产党人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人民群众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就认识到,党只有真正代表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真心拥护。也正因如此,在近百年的历程中,党能够自觉把自己当作人民群众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人民的事业就是党的事业。不断为人民造福,既是我们党的建党初心,也是无数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事业。
[1] 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
[2] 彭冰冰.“红船精神”内涵的总体性解读[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
[3] 毛泽东文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 孙中山选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5] 李大钊全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 陈独秀文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7] 陈独秀文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8] 林剑.不应误读与否弃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0).
[9] 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10]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三联书店,1979.
[11]习近平.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N].人民日报,2014-07-01.
[12] 陈独秀文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3] 李大钊全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4] 毛泽东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 竟人.我们纪念马克思的意义[N].晨报副刊,1922-05-05.
[16] 蔡和森文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7]任建树.陈独秀著作选编:第 1 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8] 迪克·威尔逊.周恩来传[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9.
[19] 李大钊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0]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所.“一大”前后(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1]李大钊传编写组.李大钊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2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24]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