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被动式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2018-02-12宋文博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被动式建筑设计

许 超 宋文博

(吉林建筑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长春 130118)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正面临着巨大的能源与环境危机.建筑业是能耗最大的产业之一,其耗量占全球总耗量的50%,同时也是造成污染最严重的产业[1].建筑业的CO2,SO2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40%,这些气体不仅会逐渐产生温室效应、酸雨,并且还会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

为应对目前日益严峻的大气环境危机,建筑业实施了相应的节能设计,进而催生出被动式建筑概念.该概念最早源自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直至1988年才在建筑界被正式提出,即由瑞典的Bo Adamson和德国的Feist提出并设计了一种不需要“采暖空调主动供热供冷”的房屋,即所谓的“被动房”技术[2].此后,该技术逐渐成为欧洲建筑节能的主流技术,其标志是2009年部分欧洲国家将其纳入国家建筑标准以及城市发展规划.纵观我国被动式建筑发展态势,不难看出其速度较慢,虽然建筑业在我国是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但其建筑品质及性能等方面均呈现出不充分、不协调的状态.本文主要阐述我国被动式建筑发展的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不足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发展对策,以期能为今后我国被动式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

1 被动式建筑内涵及发展意义

1.1 内涵

我国所界定的被动式建筑(亦称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指:适应气候特征与自然条件,具有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围护结构,采用高效新风热回收技术,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更少的能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的建筑[3].

1.2 发展意义

从现实看,多年来,作为能耗高、环境污染较重的建筑业,在政府逐渐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背景下,特别需要大力发展被动式建筑,这不仅有节能意义,而且也有环保意义.另一方面,在当前实体经济转型与升级的背景下,推动被动式建筑的发展,可为建筑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发展机遇,还可弥补目前我国被动式建筑发展的不足与缺陷[4].

从理论看,目前我国被动式建筑的理论主要借鉴国外相关理论[5],在此基础上,推动被动式建筑的发展可有效弥补我国在这方面的不足,还可以结合特有的气候条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实施标准.

2 被动式建筑发展现状

纵观我国被动式建筑发展,不难发现,这方面存在着起步晚、发展慢以及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等不足.截至2016年末,我国被动式建筑建成及在建项目60多项,其总建筑面积超过150万m2,其中6项获PH认证,建筑面积近3万m2.同时,国内一些城市如南京、杭州、成都以及天津等, 都在积极建设被动式建筑,使得行业内与被动式建筑相关的机构数量大幅度增加,但其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2.1 发展动力不足

被动式建筑发展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理论体系不完善,易导致相关利益主体认可度、接受度偏低,在设计、施工阶段可参考的资料少,缺乏相关人才等.

(1) 理论不完善. 目前,我国被动式建筑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评价标准.加之国内外在气候条件与技术标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相关理论缺乏可借鉴性,使其较难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另外,国家相关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够,缺乏企业认可度,使得市场接受程度偏低.

(2) 设计、施工难度大. 涉及被动式建筑时,需设计师因地制宜,将当地气候条件与建筑本身有机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建筑设计的难度.此外,国内缺乏对此类设计理论与评价体系的参考,这对设计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对相关技术与管理人员来说,在被动式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务必要理解被动式建筑的概念,并准确把握被动式建筑的精髓.纵观我国被动式建筑行业,特别需要相关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前期培训甚至边施工边学习,因而缺乏精通这方面业务的相关技术与管理人员,也是导致被动式建筑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2 市场供需不足

从被动式建筑市场的整体供需情况看,其市场正处于供需曲线的最低点[6].地产投资公司之所以对被动式建筑项目的关注度较低,主要原因是其高成本与长回收期,因而导致供给量不足.从需求角度看,市场对被动式建筑的概念理解不深,加之增加的供给成本由需求方继续承担,导致房价升高,需求方转向其他房源,这就使得被动式建筑收益与被动式建筑增加的额外投资之间的平衡无法维持,因此,出现了恶性循环[7].

(1) 供给方投资成本高、回收期长. 与一般民用住宅相比,被动式建筑的投资成本较高,其成本高主要体现在设计、材料和营销等3个方面成本.因被动式建筑对设计要求较高,导致相关因素异质性突出[8],因此,前期基础性工作投入较大;对设计人员专业素养要求较高[9],在我国被动式建筑行业设计师队伍中缺乏整体素质高的设计人才;在被动式建筑材料市场中,还存在着产业不集中、科技示范不明显等现象.上述问题均需在市场监管中逐步加以解决.此外,高标准设计必然会对建筑材料有更高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成本增加.综上可知,为保证被动式建筑的销量与企业利润,在后期营销的成本上必然会有所增加.

(2) 需求方认可度低. 首先,被动式建筑在理论上不完善、缺乏政府与市场的宣传,使得需求方缺乏对这一理念的认识与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认可度;其次,市场供求量不足,使得大多数需求个体对被动式建筑房源缺乏了解,抑制了需求;第三,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被动式建筑的得房率比常规建筑的得房率低,尤其在一线城市,得房率降低所产生的成本比投在被动式建筑的成本要高很多,导致被动式建筑价格上涨,故不具有市场吸引力.

2.3 法律法规、激励政策缺失

从政府层面看,我国被动式建筑顶层设计不到位,相关法律法规方面尚处空白状态,未能从制度上刺激其发展;另外,面对供给市场萎靡,政府未能给予经济刺激,促其发展.

(1) 相关法律法规缺失. 首先,政府在制度上缺乏对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强制要求,没有充分发挥积极促进作用.制度上的缺失导致相关利益主体被关注的程度较低,从而导致主体的投资降低;其次,受制于投资主体,设计、施工理论和相关评价标准的研究和发展较为缓慢,缺乏对引进人才的投入;第三,对材料市场来说,缺乏供给,会不同程度上导致新产品研发滞后.

(2) 相关激励政策缺失. 实现发展与落实建筑理念,不但要有相应的制度推动,还要有相应的经济政策刺激,不能完全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政府给予行业的激励政策,可有效降低投资主体的成本,使其加大投入.通过加强针对市场的相关理论研究,带动和促进相关部门与行业建立起完善的理论体系.

3 对策

3.1 增强被动式建筑发展动力

(1) 加快理论研究步伐. 首先,政府加大对相关方面的财政投入,以此来确保充足的研究经费;其次,政府给予正确的政策引导,充分调动科研单位与相关企业的研究积极性;第三,促进校企产学研合作,有效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第四,促进被动式建筑市场发展与进步,旨在通过市场有效调节,实现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2)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针对被动式建筑人才的培养,主要从3个方面考虑:首先,建立更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在被动式建筑人才培养方案上,改变传统的设计理论和施工和管理方法;其次,不断增加对人才培养的投入,不仅要给予充分的资金支持,而且要通过对项目的实施带动人才发展;最后,为了更有效地从点到面发展,积极引进被动式建筑人才[10].

3.2 促进被动式建筑市场供需

(1) 转变发展模式,降低成本. 被动式建筑投资主体务必要从追求短期利润向谋求长期发展方面转变,要充分认识到被动式建筑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大型地产投资公司必须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加大对被动式建筑的投入,营造被动式建筑市场产业的良性循环.

(2) 加强市场引导. 为了更有效地推进被动式建筑的发展,在市场引导过程中,供给方应积极引导,提高消费者对被动式建筑的认识和购买意愿.此外,政府应加快推进被动式建筑,加强宣传力度,帮助消费者逐渐建立起购买被动式建筑的信心.

3.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激励政策

从国内外被动式建筑发展情况看,任何科技和理念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顶层设计的推动.对被动式建筑发展,国家应有从制度上完善,加以推动.

(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被动式建筑行业发展,国家相关部门需要提高对其重视度,并积极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提高被动式建筑相关主体的认知水平与能力.以立法的形式推进被动式建筑市场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从加大投资,提高设计、施工水平,发展材料供应市场,到协调供需市场,全面促进市场全过程健康发展.

(2) 完善激励政策. 政府应根据被动式建筑不同责任主体的需求,采取相应激励措施.例如:对科研主体,制定加大科研成果奖励的政策;对投资主体,通过降低购地价格、税率等优惠政策来降低建设成本;对购房主体,通过降低首付比率、降低贷款利率等政策来提高其购买能力;对材料生产主体,通过奖励政策提高其研发积极性和能力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被动式建筑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势在必行,且任重而道远.针对我国被动式建筑发展的实际,需在政府推动力、市场需求等方面完善相关制度与政策,同时,还需政府与相关主体共同努力,不断加强建设,促进被动式建筑的良性发展.在实体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被动式建筑市场将会在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激励下,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潜力,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 考 文 献

[1] 吕冬杰.被动式办公建筑节能性及室内环境质量分析[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17.

[2] 牛雪柔.被动式低能耗技术在吉林省农村居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长春工程学院,2018.

[3] 惠星星.基于BIM技术的被动式节能建筑设计研究[D].合肥:安徽建筑大学,2017.

[4] 张春鹏.德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及保障体系探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6.

[5] 张雅婷.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办公建筑节能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6.

[6] 宋琪.被动式建筑设计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7] 印保刚.被动式节能建筑效益评价及对策支持[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8] 李艺洋.基于绿色建筑理论的低成本建筑立面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4.

[9] 王肖丹.寒冷地区被动式办公建筑设计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4.

[10] 杨光.我国被动式建筑发展的SWOT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6,7(15):131-132.

猜你喜欢

被动式建筑设计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基于被动式节能抵御灾难的建筑设计——以SDC 2015年参赛作品SU +RE HOUSE为例
被动式节能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