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拒绝表达研究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12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日语教材日本

王 珏

(佳木斯大学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一、日语拒绝表达的类型

日本学者森山卓郎[1]将日语的拒绝表达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

1.直接拒绝型(嫌型)

日本人在社交中十分在意对方的感受,自己的言行尽量不给对方带来困扰。所以直接拒绝对方的情况是十分少见的。如,在损害集体(如公司)利益的情况下会使用直接拒绝的方式,但首先要表示歉意之后再行拒绝。

例:すみません。土曜日は就職活動で会社の説明会に行くのでできないです。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

2.说谎型(うそ型)

森山卓郎提出的说谎型是指用诸如「都合がつかない」(不方便)等理由来拒绝对方的邀请、请求和托付等。其理由未必都是谎言,其中也掺杂了真实性。

例:車ですか。ちょっと今週の日曜日に家族連れでハイキングに行きますので、あいていないです。貴方が必要な時に何もできなくて、どうもすみません。

3.拖延型(延期型)

被邀请者在对话当场并不表明态度,用“考えておきます”(我会考虑的),“あとでお知らせします”(随后再通知您)等表达。字面上看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但是言外之意却是拒绝。这种间接拒绝表达方式,在双方对话时并没有直接拒绝对方,而是让提出邀请者在等待对方回复的过程中,逐渐明白了对方已经拒绝了自己。

例: A:山田さん、よろしければ、これから一緒にコーヒーでも飲みませんか。

B:行きたいけど、今日は用事があるの、また今度誘ってね。

4.搪塞型(ごまかし型)

森山卓郎指出搪塞型是对请求的对方不予正面回答,或是用转移话题等方式搪塞过去。

例:A:そうそう、今度食事でもどう?

B:三等が当たると、皆さんからいろいろと祝福されて、大変お忙しいですね。大変、羨ましいですよ。それでは、そろそろ失礼します。

二、汉语拒绝表达的类型

中国学者马月兰[2]将拒绝表达分为假同意型、建议型、批评教育型、推迟型、回避型、分散请求者注意力、模糊答语、开玩笑型、客观型,直接型等不同的类型。笔者在马月兰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观点。

1.直接型

中国人在直接拒绝对方时,往往先说明简单的理由告知对方。而直接拒绝的后果往往伤及对方的面子;但是用直接拒绝的这种方式时,拒绝者从心理上是更看重自己的利益的。

2.借口型

找借口拒绝对方。其中就包含了说谎型,由于顾及对方的面子,所以假借其它的理由来说服对方。拒绝者心理上是希望能够得到对方的理解,从而减轻被拒绝者对自己的不满。

3.回避型

回避型与搪塞型相似,也包含了分散请求者的注意力。在拒绝时不直接回答和拒绝,而是通过转移话题的方式来拒绝对方。这种拒绝方式多少带有一些轻视对方的表现,拒绝方式很不礼貌,而且是一种危险的言语行为。

4.推迟型

与拖延型相似都是当场不明确表态,拒绝者将决定拖后。其好处是避免了当场拒绝时的尴尬,拒绝者希望对方在等待的时间中体会到被拒绝的意思。

三、从社会关系中甄别中日拒绝表达的异同

拒绝言语行为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关系是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根据不同的社会关系选择拒绝表达的形式,可以降低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拒绝产生的不和谐。

1.拒绝陌生关系

陌生人与自己无利益关系,不会影响自己的人际交往,所以中国人一般会采用直接的拒绝方式。如言语上先道歉再拒绝,或简单说明理由再拒绝,甚至也会有简单粗暴的回答“不知道”等。日本人在拒绝陌生人时,首先会有礼貌的道歉,然后说明理由拒绝对方。中日在拒绝陌生人时,拒绝表达有相似之处。

2.拒绝朋友

中国人在拒绝朋友时,多采用直接拒绝的方式。亲密的朋友可以直接使用“行”或“不行”等语言。疏远的朋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建议型、推迟型、借口型和开玩笑等拒绝方式。根据李春蕊学者[3]的数据统计,使用最多的是陈述理由直接拒绝。

日本人在待人接物方面都会采取谦逊的表达方式。对于在意对方感受的日本人来说,朋友的地位是较高的,所以在拒绝时更应谨慎小心,顾及对方的感受,拒绝时不会使用直接拒绝的方式。

3.拒绝亲属关系

中国人在拒绝亲属关系时常用的方式有“直接拒绝”、“批评教育”。长辈拒绝晚辈,直接拒绝时多会说明拒绝的理由,当长辈认为晚辈的要求不合理时,会使用批评指正的方式来拒绝。反过来晚辈拒绝长辈时也多使用直接拒绝,并说明拒绝的理由。这与其他的社会关系不同,中国人认为血亲关系是最重要的,所以亲人之间包容度和理解度也是最高的。

日本人的亲情观比较淡薄,日本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更多的是责任而非亲情。对于集团意识很强的日本人来说,自己在群体里的定位十分明确,而家庭就是一个群体,如同上下级关系一样,所以根深蒂固的等级划分是日本人人际交往的一种固定模式,因此在拒绝家人时,同样不会使用直接拒绝的方式。

4.拒绝上下级关系

中国人在拒绝上级时,心理上是忐忑不安的,害怕在上级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而影响到自己的利益,所以拒绝时会谨慎小心,并权衡利益关系给出充分的理由,一般不会当场回绝,往往采用推迟型。

日本人更重视等级制度,对上级下达的命令都会服从,所以拒绝上级命令对他们而言已经是难以启齿和大不敬的行为了,这与中国人不同,所以在心理上会对上级抱有万分的歉意。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忽视“道歉”这点的话,会被日本人误解成狂妄无礼。

四、拒绝表达与日语专业教学

在以上中日拒绝表达对比研究中可以看出,不论是在拒绝表达的类型上,还是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中日拒绝表达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其根本原因还是文化的差异。那么,如何将研究的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教材中语言素材的选用

国内专业日语教材种类繁多,各高校自行选择教材或是使用自编教材。教材主要侧重于单词、语法、读解、翻译等内容。其中涉及文化的内容较少,系统介绍拒绝言语行为知识点的更是少之又少。例如:『みんなの日本語1』,第9课会话部分中出现了拒绝邀请的内容:

ミラー:来週の金曜日の晩です。

木村 :金曜日ですか。金曜日の晩はちょっと…

ミラー:だめですか。

木村 :ええ、友達と約束がありますから、…

ミラー:そうですか。残念ですね。

木村 :ええ。また今度お願いします。

虽然出现了拒绝表达这一场景的对话,但是教材中的重点并不是拒绝表达用语,而是句型:“句子1+から、句子2”,所以在教学中很容易忽视拒绝表达。学生用汉语的思维来说日语,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错误地使用拒绝表达用语。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让学生无障碍的使用日语交流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所以教材中应该重视言语行为中的拒绝表达内容,将拒绝表达列入教材是十分必要的。

教材中拒绝表达的内容,应该选用贴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场景,不能脱离生活。语言应该生动丰满,人物角色应该具体化,情境应该生活化。例如:

山田さん:ねえ、小林さん。映画のチケットが二枚手に入ったんだけど、見に行かない?

小林さん:どんな映画なの?

山田さん:カンヌ映画祭で最優秀賞を取った〇〇〇って映画なんだ。

小林さん:ごめんね、その映画、私もう見ちゃったの。

山田さん:残念だなあ。じゃあ、また今度。

2.课堂教学中拒绝表达的授课方法

语言学家吕必松(1995)曾就语言的教与学的目的问题说过:“语言教学的目的决定于语言学习的目的。人们学习语言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学会使用目的语。这可以叫做语言学习的基本目的。因此,不同门类、不同语种的语言教学也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这也可以叫做语言教学的基本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日语进行日常交际是所有专业日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所以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多媒体教学是语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手段。优势在于信息直观,内容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等。在授课环节上,采用情景教学和运用型教学。课堂上选用日本影视作品中出现拒绝表达场景的视频,作为学习内容。教师在反复播放视频的同时,学生采用跟读、模仿、复述等方式来熟悉视频的内容。教师围绕视频内容提出关键词(如视频中人物的举止、语气、表情、中日差异等),学生根据关键词进行分组讨论,对视频进行描述或是提出问题。分组讨论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思考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和提问,来导入拒绝表达式的知识点和内在的文化差异。在练习环节,通过练习解决学生在使用拒绝表达时经常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学生在使用拒绝表达式时,表达过于单一,如:“すみません、ちょっと…”。通过不同拒绝表达场景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的拒绝表达方式。

问题二:用汉语的语言习惯来表述日语。通过对比讲解中日拒绝表达式的类型,纠正学生错误的语言习惯。

问题三:由于中日社会关系存在差异,学生错误地使用拒绝表达式。

因此,在讲解日语拒绝表达时,同时要重点渗透中日文化的差异,避免发生错误。

3.专题式实践教学

当代的大学本科教学中,要求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实践。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并提高本科教学的实效性。所以在讲解日语拒绝表达方法时,除了注重语料的选用和课堂教学中异同对比的教学方法之外,为了达到从理解到运用的培养目的,采取了场景模拟实践教学的方法。教师设定如下场景:

场景一:出场人物是两位日本人;关系是同事;地点是公司;谈话内容是甲方邀请乙方一起用餐,乙方拒绝。

场景二:出场人物是日本学生和中国学生;关系是同学;谈话内容是日本学生请求中国学生教授汉语,中国学生拒绝。

场景一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进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场景再现了解日语拒绝表达,并理解和掌握拒绝表达的基本模式。在场景二采用学生分组辩论的形式进行。设定为由于中日文化的差异,两国学生在表达邀请和拒绝时产生了误会。学生就中日两国人在拒绝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究其原因,展开辩论。其目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触到拒绝表达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使用中避免发生此类错误。

五、结语

通过对拒绝表达的研究,解决了教学中学生在使用拒绝表达时出现的诸多问题,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拒绝言语行为背后两国人内心情感、礼仪习惯、社会关系等诸多方面的文化差异,为中日跨文化交际奠定基础。

笔者提出的课堂教学方法只是诸多教法中的一种,课堂教学是灵活多变的,不同的教师有其各自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但不变的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个“最终目的”,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与探讨。

[参 考 文 献]

[1]森山卓郎.「断り」の方略-対人関係調整と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J].言語,1990(8).

[2]马月兰.中美拒绝语策略共性比较研究[J].西安外国巧学院学报,2000,8(2).

[3]李春蕊.汉语拒绝使用的性别差异及其对国际汉语教学的启示[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日语教材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探寻日本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黄金时代》日本版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