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向度

2018-02-12王海亮李建凤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民族

王海亮,李建凤

(佳木斯大学 a.团委;b.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我们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向度。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同一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的同一性最主要体现在它们的基本内容相融和教育目标一致两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理论支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活的素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拓展了我国“民贵君轻”和“以和为贵”的传统的思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延伸了儒家道统思想的精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应用了积极的儒家伦理道德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改造、融合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借鉴吸收了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先进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道德伦理见长,很多优秀理论都是引导人性之中积极向上的力量,对于人的塑造有积极的影响。传统文化讲“知行合一”,教导人除了要具有高尚的情操外,还需要社会的实践锻炼,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传统文化讲“天人合一”,教导人不要违背自然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发展;传统文化讲中庸之道,教导人要有博爱之心,以和为贵,在行为处事中把握尺度原则;传统文化讲“自强不息”,教导人要有奋斗精神,人间万事出艰辛,唯有向上的坚毅才能实现美好的愿望。这一切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求目标相一致。

二、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具有相当影响的,是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的,有益于子孙后代的优秀遗产,包括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等。“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统领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统一有机整体,在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把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弘扬中华美传统,树立时代新风尚。

融优秀传统文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彰显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中的生命力,使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在高校内相互融合;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民族历史文化、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利于树立崇高理想和信念,增强不动摇地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特色之路的信心;有利于让传统文化精华真正走到大学生的内心,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并确立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路径分析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育大学生,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论最新理成果为行动指南,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道德教育,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随着十月革命进入中国,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历史实践证明,在进行社会主义各方面建设中,尤其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上,丢掉马克思主义就是失去了方向和灵魂。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过激烈的碰撞,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决裂说”和“融合说”两种争议,到底是应该“决裂”还是要“融合”,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社会制度来审视它们,将这个问题放置在具体的社会背景中加以分析。当下两者都颇有局限,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丧失文化的特质,而“融合说”也没有看到批判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必要。

在两者关系问题上,首先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焕发了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把优秀传统文化引入高校校园,最首要的就是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引导教育他们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个人成长和成才的客观需要,也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其次,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在长期发展中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等中国特色理论成果,它们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体系中反映传统文化最为明显和具体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面对未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干兴邦、求真务实、改革发展、开拓创新的精神实质,把其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体现到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各个方面。

(二)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方向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在提高大学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还需要我们教育者担起责任。“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3]历史的结论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改革开放仍取得了丰硕成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中国各方面得到巩固和发展,全世界又一次看到了党的执政能力,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还帮助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渡过难关。这又一次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唯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理想信念教育的性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这并不是夸大其词。习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理想,大学生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要坚定这样的自信,不断提升自我道德修养,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弘扬华夏文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立志成为科学发展的推动者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者。

(三)传承中华民族精神,让大学生做坚定的爱国者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4]中国古代传统的诸如“忧国爱民”、“包容和谐”、“刻苦耐劳”、“勤俭自强”、“革故鼎新”等优秀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这些精神在革命与建设时期得到重要发展而产生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大庆铁人精神”,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等与时俱进的新精神。大学生要结合新时代的要求,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赋予这些精神新的意义,中华民族精神在今天更能显现其强大的生命力。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对于大学生而言,培养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高尚的民族精神更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重中之重。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要注意对他们爱国主义情操的塑造,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强教育,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树立国家主权独立的观念,强化民族经济振兴意识,培养他们自觉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承担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深地融入到民族意识、民族品格和民族气质之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拓展自己的素质,做一名复兴中华的有为之才。

(四)以传统美德为切入点,全面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水平

中国传统美德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也是我国人民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传承和创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和广泛性的要求;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全民族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回答了用什么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这个问题。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出现了一些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高校内存在的某些道德领域出现的现象,找到一个适应时代和社会现实的道德规范,那就是吸收了汇集千年精华的中华传统美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大学生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关系到他们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才的关键问题,更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传统美德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大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戴木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几个基础理论问题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4).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01).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2-11-09(01).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民族
我的价值观
我们的民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