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市持续抓好产业扶贫“五个一”工程
2018-02-12曾能跃瑞金市农业和粮食局
文|曾能跃(瑞金市农业和粮食局 )
近年来,瑞金市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基础性工作,持续持续抓好产业扶贫“五个一”工程。
因地制宜 选准一个产业
从市、乡、村三个层面统筹推进产业布局。市委政府高位推动,成立了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农业部门牵头推进产业扶贫各项工作,先后出台了《瑞金市“十三五”农业产业扶贫规划》《瑞金市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等23个文件,明确了产业扶贫的目标任务、工作措施、保障机制,分别对蔬菜、油茶、脐橙、白莲、肉牛、蛋鸭、养蜂产业发展给予扶持政策,以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明确乡镇主体责任。指导乡镇加快发展区域优势强、生产效益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扶贫产业,基本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全市227个行政村中有219个村(除去象湖镇中心城区8个村外)均有至少1个适度规模以上产业扶贫基地,链接带动贫困户12390户43393人。村组落实精准到户。结合贫困户家庭实际、发展意愿,为贫困户“量体裁衣”。直接引导16390户贫困户65748人发展农业产业,贫困户农业产业覆盖率达81.2%。
示范引领 打造一个龙头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传、帮、带作用,激发产业扶贫内生动力。
引进一批农业龙头企业。近几年引进九丰、中兴、品冠、润泰丰等总投资10余亿元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发挥企业在资金、技术、产品、品牌、市场等方面优势,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如:2016年引进九丰高效农业投资3.6亿元规划建设1000亩的高效农业园区通过劳动务工、订单农业等措施,示范带动全市各乡镇发展发展设施蔬菜1.7万亩、钢架大棚蔬菜5000亩,蔬菜亩产增收达3000元,引领全市2800户贫困户7200人参与蔬菜产业发展,年户均增收达9700元,还为部分无完全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专门设立公益性岗位50个,人均年收入达7800元,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市产业扶贫主导产业。品冠农业是投资近亿元占地面积60亩的赣南脐橙收储中心,公司通过标准化种植、收购、销售脐橙,每年在瑞金收购脐橙2.5万吨以上,占全市年产量的30%以上,产品全部远销东三省等大城市,收购均价比周边县市高0.1-0.2元/斤,直接带动全市2万亩以上的脐橙种植;每年脐橙收储期,公司日需用工量达300人以上,周边农户在公司务工可收入2-4万元/年,带动50余户贫困户脱贫。
扶持一批新型经营主体。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43家,合作社社员4.9万人,成立了全省首家合作社联社、家庭农场337家,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700余户1.6万人。建立产业扶贫基地429个,带动12390户贫困户、43393贫困人口,覆盖率达61.4%。如叶坪合龙脐橙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52人、种植脐橙3900亩,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技术、统一质量标准,为农户提技术及供销售等配套服务,带动周边216户农户种植脐橙4200余亩,其中贫困户70户种植1200亩。
探索创新 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
推行“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贫困户”“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等扶贫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折股量化、入股分红、返租倒包、劳务输出、订单农业等方式,把贫困户联结进去、带动起来,让贫困户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折股量化入股产业。由结对帮扶单位提供产业发展资金,委托专业合作组织管理经营,村集体协助并监督,合作组织、贫困户、村集体按照折股量化比例分红。如叶坪乡大胜村通过与江西省投资集团“联姻结对”,率先探索了农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入股分红的扶贫模式:由江西省投资集团出资216万作为大胜村450亩脐橙产业园建园资金,吸纳全村贫困农户成立大胜果蔬专业合作社,将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给贫困户,贫困人口年均可享受分红1000元。
政府购买返租倒包。由政府出资购买企业产业,再返租给企业经营,所收租金由村集体、贫困户按照比例分红。如瑞金市整合49个贫困村的产业扶贫资金4500万元,购买绿野轩公司4700亩已挂果油茶林20年所有权、经营权,在保证不低于15%租金收益的前提下再返租给企业经营,其中:2016年获得返租收益675.0万元,分红资金674.9123万元,3517户贫困户户均获得油茶产业资产性收益1919元;2017年获得返租收益675.0万元,分红资金675.0万元,3960户贫困户户均获得油茶产业资产性收益1705元。
合作共赢多元增收。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劳务增收、订单销售等形式,获取租金、股金、劳务及产业收益,把贫困户紧紧绑在产业链上,帮助实现多元增收。如瑞金市“廖奶奶咸鸭蛋”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32户,其中贫困户28户,通过定向收购、入社务工、入股分红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养殖蛋鸭3000余只,高峰期每日可销售咸鸭蛋4000个以上,合作社把年销售收入的8%-10%作为社员的分红,户均年分红达3000元以上,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瑞金市中兴现代农业园将总投资达2亿元的规划种植2000亩钢架大棚蔬菜按照“433”的方式,即40%温室大棚由企业自主示范种植,30%无偿提供给当地贫困户种植,30%优惠提供给当地种植能手种植,并向贫困户提供种苗、农资、技术和销售等服务,实行保底收购,吸纳贫困户62户213人实现就业增收,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同时公司与我市签订了5000亩蔬菜种植回收合同,种植的蔬菜产品将按照市场价回收,若市场价低于保护价则启动保护价回收蔬菜产品。
统筹整合 扶持一笔资金
持续加大财政扶贫专项投入,整合涉农资金,切实增强产业扶贫动力。建立财政扶贫投入增长机制。财政预算每年增加产业扶贫投入,在市城投集团公司设立扶贫开发子公司,建设融资平台,增强脱贫致富能力。创新金融扶贫政策。充分利用“产业扶贫信贷通”专项扶持政策,注入财政资金为风险缓释金按1:10比例撬动金融资金投入产业扶贫,为贫困户提供免担保贴息贷款3—8万元,为贫困村提供最高限额100万元的贴息贷款,累计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12623笔14.3亿元。扩大产业奖补覆盖面。市财政向1.56万户贫困户发放户均5000元的产业奖补资金0.78亿元,配套出台了蔬菜、脐橙、油茶、烟叶等七类产业奖补政策,对贫困户、产业龙头、产业扶贫基地实行奖补。
优质高效 培育一套服务体系
增强信息技术服务。一是全面派驻农技员。选派农业技术人员49人与贫困村“一对一”结对帮扶,实现贫困村农技员全覆盖。二是分级开展农技培训。分层次对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培训推广,累计培训贫困人ロ1.6万人次,培育农业产业带头人385 人,辐射带动贫困户2740户11260人。三是构建咨询平台。利用手机、电脑等快捷化的通讯设备,开通了96333免费服务热线、12136信息系统、手机报等信息平台,及时提供技术指导、新技术推广等社会化服务,点对点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一是完善市场功能。强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改扩建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大储藏、冷链和保鲜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扶持力度,累计投入3000万元,改扩建农产品交易市场6个,新建投资6亿元、占地410亩、辐射周边县市500万人以上的区域性农产品交易中心1个,将于今年投入运营。二是畅通电商销售渠道。依托农村淘宝、邮乐购、淘实惠和益农信息社等电商平台,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多种途径增收脱贫,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点318个,49个贫困村已实现村级电商站点全覆盖。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累计在厦门、赣州、安远举办“扶贫产品采购大会”“农产品推介会”“农产品展销会”11场次。宣传推广特色扶贫产业,通过开展脱贫攻坚“大比武”,“脱贫攻坚奖评选表彰”,“我为扶贫产品代言”等系列活动,泽覃乡黑木耳、冈面乡油茶、日东乡板栗、壬田镇蛋鸭、瑞林镇生态鱼、万田乡黄元米果、九堡镇养蜂、黄柏乡脐橙、拔英乡梅花鹿等特色扶贫产业得到充分宣传展示,产品销售额大幅增长,我市的蔬菜、脐橙、油茶等优质农产品正在架起“京瑞对接”的销售渠道,将成为沿海发达地区的主要农产品供应基地。
农业产业扶贫新计划
对于今后的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瑞金市将继续贯彻有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各项决策部署,推动产业扶贫取得更大成果。
进一步扩大贫困户产业覆盖面。结合全市农业产业布局,突出抓好蔬菜产业发展,在每个乡镇发展200亩以上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今年发展大棚蔬菜1万亩,在叶坪山岐园区建成2000亩以上集中连片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把蔬菜产业打造成我市短平快的扶贫产业和支柱产业。持续对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北部丁陂、瑞林、冈面、万田等山区乡镇发展白莲产业进行扶持,支持林地资源丰富的偏远山区日东、拔英、大柏地等乡镇大力发展养蜂、养鸡、木耳等林下经济,对因残因病无劳力或劳动力低下的贫困户,引导其通过土地、资金入股的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增收。
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对农业生产设施投入力度,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结合扶贫开,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土地流转增加收入,完善贫困户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增强旱涝保收能力。推广建设123+N智慧农业和农业物联网应用技术,推进“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和益农信息社建设。
进一步提升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经营主体通过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扩宽销售渠道、创立优质品牌等方式,有效提升产业效益。指导中兴农业、润泰丰科研示范基地等企业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更多贫困户发展产业。
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健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引领激励机制,推动贫困户参股、入股或与龙头企业、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合作发展产业,提高贫困群众组织化程度,引领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进一步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定期在九丰高效农业园培训中心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优先培训有劳动力和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计划每年培训12批次以上,不断提高贫困户科学种养水平。提升金融扶贫水平,积极落实“产业扶贫信贷通”等惠农贷款政策,应贷尽贷,满足贫困户贷款需求。加强扶贫贷款资金监督管理,确保资金用在产业发展上。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根据群众产业发展需要,在现有水稻、肉牛、生猪、烟叶等农业保险险种的基础上,探索出台蔬菜、脐橙等更多农业保险政策,增强贫困户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农业生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