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的孤独,不同的演绎
——浅析基里科与霍珀绘画中的意味
2018-02-12柯腾
柯腾
(华中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武汉 430079)
一、艺术家所处的时代环境
丹纳说环境对艺术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伟大的艺术不是偶然的,艺术家无论怎样标新立异,如何与众不同,如何具有超前意识,都无法置身于所处的时空之外,总的来说都是汲取了时代养分而得之。
20世纪意大利经济状况不稳定,导致人心动荡和不安。意大利艺术长期浸淫在文艺复兴的影响里,处于疲软的状态,需要真正的精神领袖人物发展艺术。1917年产生的“形而上”艺术由基里科(Ciorgio de Chirico)和查拉为领军人物,通过类似梦境的图形和幻想来表达神秘,“矛盾并置”是重要的绘画手法,超现实主义吸收了他对于常规物体的不和谐并置,这种手法是基里科受到了勃克林(Bocklin)日常体验的并置手法启迪。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称,无意识也通过动作倒错(parapraxis)来显现自身:难以解释的记忆模糊、错误、误读、误放,还有奇怪的说错话,我们 称之为“口误”(freudian slip)①。布勒东称基里科最大的成就在于创作出了“不可救药的人类焦虑”。
同样在20世纪初期的30年代,美国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没有美术馆和赞助人愿意轻易给一个不知名的画家投资,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艺术家的霍珀(Edward Hopper)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但美国愿意接纳知识分子,认为他们可以在政治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美国艺术与欧洲的艺术相比,缺少艺术底蕴,需要思考“什么是美国主义”。当时的美国流行着两种艺术风格,一种强调本土性的写实;另一种是紧跟潮流的抽象艺术。霍珀属于强调美国主义的艺术家。
劳埃德·古德里奇(Lloyd Goodrich)曾将霍珀和德·基里科进行对比,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两个艺术家虽然气质风格迥异,但都创造出一系列表现静止时间的作品。但笔者以为,此结论只是大体的比拟,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在演绎的方式上还稍具不同。
二、艺术家的绘画哲学思想
艺术品是我们称之为艺术家的人,创作出一个世界给观者看,该世界是由艺术家的意志和思想构成的。20世纪的人们对周遭事物充满不确定与怀疑,呈现在哲学思想方面,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说体验是最真实的,胡塞尔(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强调“本质直观”,雅斯贝尔斯则直言:理性的思维是有局限的。②
基里科的绘画思想中充满了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和弗洛伊德的思想。叔本华是典型的悲剧论者,他认为意志是最重要的,因为能决定人的行为和活动,从而决定整个世界。他肯定艺术是超越生存意志和超功利主义的。基里科对于叔本华言论中世界表象下的象征和意志感兴趣,从而形成了基里科“形而上”的艺术。尼采是一名唯意志论的哲学家,他强调意志的重要性。两位哲学家的艺术观点,使基里科在探索艺术的形而上中,有了更好的理论支撑,并且这些思想奠定了基里科艺术的远见性。
霍珀的现实主义绘画不同于一般的记录性现实主义的作品,与其说他是现实主义,不如说他是现代主义。他认为,艺术中使用的“生活”一词不应被蔑视,因为它意味着所有的存在,而艺术这个领域就是对此作出反应,而非回避。霍珀的“沉默的空间”触动我们心灵最脆弱的地方,并暗示忧郁。“甚至还有人创造出这样一个形容——‘霍珀式的风格’,旨在形容某种荒凉的或者心理压抑到难以忍受的地步的美国式情境。”③霍珀受到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的影响,他说:“我佩服他,并一遍一遍的去读他。”爱默生是美国的思想家、文学家以及诗人,他告诫美国学者不要盲目跟随传统,不要进行纯粹的模仿;他的老师罗伯特·亨利(Robert Henri)告诉他要忘记艺术,画出自己生活中的兴趣,两人对霍珀的艺术影响一直根植在他的作品中。
霍珀对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深感兴趣,他在1939年写道:“在我看来,每一件艺术都是潜意识的表达,最重要的品质是无意识地放在那里的,而有意识的智力却没有什么重要性。”“潜意识”是弗洛伊德艺术观点之一,正是这种观点,使绘画上注重深层次活动的画家或多或少都受了“潜意识”论的影响,霍珀也不例外。在霍珀专注的盯着美国生活精神的同时,他吸收了欧洲文化的深厚底蕴,因此他的现实主义是那么独特和经典。劳埃德·古德里奇(Lloyd Goodrich)评价霍珀:“一位非常出色的本土画家,比任何人都更能把美国的素质提高到他的画布上。”
三、艺术家绘画语言的构成
基里科在“形而上”时期创作的绘画,通过运用现实符号揭示生活现象中潜藏的某些存在,并以形而上的意义为目的。他通过对内部世界的揭示来表达自己的意识,这种目的在霍珀的艺术理念中也是一贯相通的。演绎的不同在于表达的手法上。
(一)德·基里科的符号:强烈古典意味
基里科的绘画风格虽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但他始终没脱离写实手法和具象。基里科的形而上绘画中,大量使用含有古典意味的雕塑和建筑。
基里科的作品中有着隐喻意味,隐喻常常与不透明和朦胧联系在一起。阿恩海姆说:“隐喻是从现实情境中去蒸馏生活中深层和基本的方面。”对隐喻而言,其“呈现形式”当然不可避免地具有该形式在特定时代的文化语境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关联。只有了解符号所带来的信息才能明白隐喻的含义④。希腊神话故事中的阿德阿德涅(Ariadne)(代表着忧郁)是基里科喜欢运用的隐喻符号。《预言者的报酬》(Soothsayer’s Recompense)中躺着的是“忧郁”的阿德阿德涅,四周建筑物是极简的,左侧的绿色百叶窗紧闭,下面的拱形门廊空无一人,这是光照的一面,右侧的背光面,像似废弃的建筑半成品。基里科赋予画面中的“光”总是如此绝对,一面白,一面黑。远方有着一对聊天的人,他们为什么会在这,他们在聊什么,都充满了未知。远方冒着气的火车和近景漂浮起来的旗子,并未打破画面上的寂寥与凝固。如果说每一个隐喻都是一首小诗,那么基里科的画便是诗的语言。
基里科对古典希腊人物和雕塑的运用上,分为破缺的局部、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及雕塑与其他物体的奇怪并置。如对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有着影响的《爱之歌》(The song of love)画面中一个似漂浮似悬挂的男青年残缺的石膏头像若有所思的看着画面左上方,没有任何的情绪,仅有着古希腊雕塑中的静穆,右侧的光给石膏脸上带来了一丝疲惫的感觉。也许正是由于对希腊艺术的迷恋,以及希腊雕塑中静穆的特点能传达基里科所需要的符号特征,所以在其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雕塑元素。
(二)爱德华·霍珀:冷漠寂寥的美国现场
霍珀的现实主义不同于经典现实主义的绝对客观性理想。绝对客观主义典型地反映在西方最古老的美学范畴——摹仿之中⑤。在20世纪之前的现实主义,大多是一种客观、冷漠、中立的复制事物的现实主义,也即是相机的功能,最后甚至上升到了精密的科学。这种现实主义的根基在于真实未加工。但当哲学、心理学开始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人们发现这种客观并不客观。正如卡西尔(Ernst Cassirer)说:“艺术的拟声说换成了感叹说。”⑥霍珀在欧洲期间,受到了米勒和莫奈的影响,一个是对场景的宁静,一个是对光的运用。
“窗”是霍珀绘画中经典的符号,窗户既能起一定延展视线的作用,又能给人一种在画面上突出重点的效果。但窗的作用不仅如此,窗可以通过狭小的“内”看到广阔的“外”,宗白华说:“一切美术都是在望,望便是欣赏,……窗不单为了透气,也为了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
《晨光》(Morning sun)是一幅“望外”的画,房间里的人静静的望向窗外,房间内一片凄冷,画家笔下美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孤独的渴望。画中的女子是无防备的姿态,腿是裸露的,胳膊环抱在小腿上,表情僵硬呆滞。从霍珀的草稿中看出,画的初衷是研究光如何在人体上演绎,其实,这表明在霍珀的研究中,他将绘画思想和视角放在了一个主要地位,从而将具象派的叙述方面转变为从属地位。相对于基里科画中的少有人物,霍珀笔下的人物状态是静态中的不安和冷清的寂静。
《夜鹰》(Nighthawk)中,通过霍珀的“窗”,观者窥视着夜幕下的美国生活。作品的构思可能来源于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的《夜间咖啡馆》(Night coffee shop)和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的短篇小说《杀手》(killer)。霍珀在这幅画的创作上提到了“无意识”这个词,印证了他对弗洛伊德思想的运用。酒吧共四个人,一个人背对我们,两个年轻男女并肩而坐,却又呈现疏离中的亲密,唯一可能存在互动的是服务员。极少互动是霍珀画中的特色之一。酒吧外是阴森而诡异的绿光,街上和对面的红色建筑毫无生气,“窗”给了观者一个隐蔽的观察空间,窗里的人犹如橱窗木偶,他们被默默观察而不知,因此他们真实的状态暴露无遗,这就是霍珀笔下的真实性与现实性。画中没有复杂的构成元素,都是简化的画面,将细节取而代之的是“光”。霍珀的光是暖的,但仍没改变整体上的孤独,这光不仅是酒吧之光,也是霍珀的理想之光,虽然光普照生活,却无法改变现实,反而映衬着内心的孤独。霍珀的光影在某些方面来说,有相似基里科光影的形而上的意味。
四、结语
两位艺术家所处的时代——20世纪的经济和政治的不稳定造就了他们思想上的骚动与活跃。两人的绘画都有着“戏剧化”的味道,受两者共同影响的艺术家众多,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马格利特,如马格利特深受基里科“置换法”的影响,而霍珀的陌生真实感的现实也同样影响着马格利特。
基里科通过回到古典找寻新的艺术演绎方式,霍珀则是通过立足于现代生活进行“弗洛伊德式潜意识”的剖析。他们对于心理或说本质的内在的注重,以及略带悲观色彩哲学的思想意识,导致了他们不同画风中的相似性,都是孤独与神秘,寂寥与沉默。盖尔·李文(Gail Levin)评价霍珀的绘画组成是纯粹的感性,为观察者提供诗意,而基里科则因画面的隐喻而充满了诗意。前者是古典的简短诗,后者是现代的复古诗。■
注释:
①摘自安·达勒瓦. 李震译. 艺术史方法与理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②摘自柳鸣九.二十世纪现实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③摘自汪洋.具象绘画影响中国的十位现代油画大师[M].北京:金城出版,2014.
④摘自阿瑟·丹托 陈岸瑛译.寻常物的嬗变——一种关于艺术的哲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⑤摘自柳鸣九.二十世纪现实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⑥摘自(德)恩斯特·卡西尔 甘阳译.人论[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参考文献:
[1]王瑞芸.美国艺术史话[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3.04.
[2](西)毕加索,等著.现代艺术大师论艺术[M].常宁生,编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赵秋伟.光影里的孤独[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04.
[4]吕禾迪.陌生与疏离——浅析巴尔蒂斯和霍珀绘画中的意味[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 2016.
[5]黄捷.基里科的“形而上”绘画与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图式语言比较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6]Linda Nochlin.Edward Hopper and Imagery of Alienation[C]//Edward Hopper Symposium at the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Summer, 1981),Art Journal,1981,41(2):136-141.
[7]Ara H. Merjian, Discipline and Ridicule:Giorgio de Chirico,Le Corbusier,and the Objects of Architecture in Interwar Paris[J]. Grey Room,No.44(Summer 2011):54-85.
[8]Gail Levin. Edward Hopper: An Intimate Biography[J].Rizzoli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Inc.Ara H. Merjian.
[9]George Heard Hamilton, painting and sculpture in Europe 1880-1940[M]. New Haven,Connecticut:Yale University Press,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