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
2018-02-12李慧
李 慧
(河南省虞城县农业畜牧局,河南虞城 476309)
1 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1.1 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过高是当前农作物栽培的主要问题,尤其在倡导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的当下,因为农药残留超标,已经严重影响农作物的品牌形象。由于我国还缺乏完善的技术管理机制,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操作方式,从而导致农作物农药残留超标,不少农药成分滞留在农作物当中,这不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而且极大地破坏了农作物的营养成分,同时也抑制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不利于实现农作物经济价值[1]。
1.2 化肥过量 化肥过量是造成农产品滞销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有些栽培者不了解化肥的特点,缺乏专业的农业种植操作知识,存在误用滥用化肥现象。另一方面有些农作物栽培者不了解土地实际情况,没能根据土壤结构科学使用各种化肥,甚至盲目地将化肥当作主要肥料,因此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污染的现象,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损害了农作物抵抗病虫害能力,甚至还导致农作物的免疫力降低,使农作物失去应有价值,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1.3 土地污染严重 当前我国农村地的集约化生产水平带有待提高,由于农村地区的农作物生产过于分散,农村土地治理不完善,因此导致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不适宜[2]。例如,有些地域土地受到工业生产的污染,因此进一步加重农作物的污染问题。有些土壤污染问题破坏了农作物内部结构,导致人们食用的农作物危害身体健康。农作物栽培管理还需要针对土地情况进行。
2 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应用原则
2.1 尊重生态原则 首先,尊重植物生长的光合作用规律,通过农作物栽培技术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达到合理配置水肥目标,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其次,对生态因子进行调控,有效防止恶劣气象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影响,将外在的干扰因素控制在最低范围,有效消除外界风险因素。最后,根据农作物的生理特点,对关键性的技术因素进行调节,着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合理控制各种元素的供给,从而提高产出效率。
2.2 推广优质栽培 首先,在绿色产品理念的倡导下,应从消费者的需求角度加强对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应用,着力在高新技术的支持下培育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农作物。其次,重点提高农产品质,满足消费者的安全需求,加强对农作物栽培化学物质的使用控制,在绿色健康理念下防止出现药物残留超标问题,使农作物真正符合国家相关要求。最后,重点推广无公害技术,提高栽培品质,形成新型的农作物品牌。
2.3 标准化管理 现代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的关键在于提高栽培效率和质量,有效降低农作物栽培时的风险因素,实现对农作物栽培过程的全面控制和有序协调。使用标准化的栽培管理方式,可以消除农作物栽培时的不稳定因素,形成完善的农作物栽培体系。着力解决农作物操作过程中的低效手段,从而形成完善的栽培体系,满足高质量栽培需要。
3 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应用措施
3.1 优选栽培品种 首先,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着重提高农作物的耐寒、抗旱、抗病属性,在现有农作物品种的基础上进行农作物种子的优化培植,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农作物致病风险,而且可以稳定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其次,在播种之前对种子进行优化处理,围绕着播种农时,加强种子的浸泡消毒,从而有效防止地方病侵害,达到快速高效催芽的目的。最后,还要在田间进行合理搭配,有效防止品种单一带来的低抗病性问题,着力形成稳定的种植体系,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3.2 提供适宜环境 首先,加强对土地环境的整理,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明确土地整理与管理的技术规范,在做到深耕的同时,有效消除土壤残留细菌,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其次,制定合理的灌溉施肥程序,明确采用科学的定植方法,注重对苗木进行分级管理,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采用施肥杀虫方法,注重物理与化学方法结合。最后,还要加强田间管理工作,根据季节变换,科学地选择追肥、培土、消除病菌等工作的时间。
3.3 标准化监管 首先,标准化监管对种植农作物有重要的作用,在倡导贯彻标准化监管技术之前,应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在农业技术部门的支持下,修订公布完善的农作物种植操作标准。其次,形成标准化的监控管理工作体系,着力加强农作物种植的数据分析,形成完善的信息共享与联络机制,做到提前预警,提前管理,从而提高对农户种植技术约束的科学性。最后,全面加强具体技术指导,形成科学的示范机制,促进群众按照规定种植,并且进行有效的督导检查,保证种植措施规范达标。
4 结语
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要从种植种类、种植条件与农业技术水平出发,在制定完善的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对农植物种植过程的控制,科学地选择农业技术方法,有效消除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