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垣县十八洞村精准扶贫面临的难题及解决对策

2018-02-12

江西农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花垣县洞村工作队

何 怡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1 花垣县十八洞村精准扶贫面临的难题

政府多年的扶贫工作仍旧未能改变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的贫困落后面貌,原因是多方面的。可用耕地少、资金短缺、技术缺乏、基础设施落后等是外在的困难,村民文化偏低、思想保守、“等、靠、要”观念重、人力资本低是内在的问题。另外,还有政府扶贫工作治标不治本、不可持续、工作不扎实等。

1.1 村民“等靠要”观念重,脱贫内生动力不足 以往的扶贫工作都是以外部力量注入为主,最常见的是政府把扶贫物资直接发给贫困户,这便使村民养成了“等靠要”的懒散习性,最终出现了“反贫-返贫”现象的反复交替现象。2013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村视察之后,村民以为不久就能盼来国家和政府给村里提供的资金等帮助。结果没能等到现成物资时,没有村民来参加扶贫动员大会,甚至有村民因不愿将电杆架在自家的稻田里而带头阻拦工作。

1.2 基础设施薄弱,村容村貌乱差 花垣县十八洞村一直没有水泥马路,只有崎岖的山路,不利于村民与外界的联系。花垣县十八洞村尽管守着青山绿水,但是村子整体上处于脏、乱、差的状况。首先是人畜粪坑紧邻村路,露天设置;其次是农膜、农药瓶等有害垃圾被村民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成为长期的污染源;最后,村民的公共环境卫生意识差,家禽散养,柴草杂乱堆放,垃圾乱丢或者直接在家门口焚烧。

1.3 村民思想保守,发展求富心切 交通不便,通讯落后,使得村子与外界的沟通不畅。村民的思想比较保守,他们宁可墨守成规过着贫困的日子,也不愿意冒险求变。然而,也有部分村民由于外出务工开阔了眼界,见识到了大山外的现代化生活,他们迫切想要改变自身贫困现状,发展求富心切。扶贫项目选择的猕猴桃种植需要3 a的生长期,第5年才是盛果期,为此许多村民很是不满。

1.4 劳动力结构状况不合理,未婚大龄青年多 留守的村民中文盲和半文盲者较多,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年龄结构中,以40岁以上的中年人为主,年轻人基本上外出谋生。此外,与我国大多数农村中妇女更多地留守在家务农照顾家庭的现象不同,花垣县十八洞村里留守的男性反而多于女性。主要原因是长期的落后贫困,让本村女性选择外嫁,外村女孩又不愿意嫁到本村来。据统计,村里40岁以上的光棍就有37人。所以,总体的劳动力结构状况是文化偏低、年龄偏大、男性偏多。

2 花垣县十八洞村精准扶贫新模式

2013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个苗族村寨和老乡座谈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花垣县政府组建6人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积极探索适合本村的、可持续的精准扶贫新模式。

2.1 星级化评比,增强村民主体意识 为了调动村民积极性,工作队在村里开展了村民评议工作,涉及“发展致富产业,支持公益事业”等6个方面。工作队把评议结果进行星级量化,最高可量化为五颗星,最后把量化结果做成星级牌,贴于每家每户门脸处。经过这样的评比,村民的自我意识得到很大提升,主人翁意识和荣誉观增强。村民积极为村里修路、通电、通水、改厕等工程义务出工[1]。

2.2 整治村子大环境,入户细改小环境 工作队首先采取村路硬化、庭院绿化、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措施改善村子的大环境,培养村民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集体意识。同时,入户细改让村民享受现代化的生活,帮助村民改造危房,通自来水、通电通网、改厨改厕等。如今村里的泥泞土路变成了干净宽阔的水泥硬化路,还配备了停车场、游客步行道、观景台等设施。

2.3 解放思想谋远利,拓展短期项目增收益 为了解放村民的思想,开阔他们的眼界,工作队鼓励村民在农闲时外出打工。工作队还组织村民去四川省浦江县等猕猴桃产业已形成规模的地方参观和交流。同时,通过发展苗绣产业、开发双季节蔬菜种植项目、扶持传统的烤烟种植、桃树种植认购等方式,拓宽村民的收入渠道,满足他们短期取得收益的愿望。

2.4 飞地模式流转土地,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中科院引进种植技术 花垣县十八洞村采用飞地模式,从隔壁道二乡流转60.00 hm2土地来扩大范围,整合资源做产业。加上花垣县十八洞村境内流转的6.67 hm2土地,共流转了66.67 hm2土地用于猕猴桃产业开发。资金方面,采取与企业合作、扶贫款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2]。扶贫工作队在技术问题的解决上更是花了很大的心思,花垣县县委书记罗明亲自从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引入国内最先进的猕猴桃种植技术。

2.5 相亲大会引凤凰,既娶媳妇又纳贤才 工作队精心策划了相亲大会,既希望给村里的30多个单身大龄青年解决个人问题,又想借此机会能把花垣县十八洞村介绍出去,吸引更多在外打工的男女青年回乡安家、建设家乡。为了留住有技术、有想法的年轻人,工作队把未来花垣县十八洞村发展的蓝图描绘给大家,列出了空缺的人才岗位,并许诺未来的电子商务平台、果业有限公司、导游团队和十八洞艺术团的工作岗位,均将优先安排给愿意嫁到十八洞村的外乡姑娘。

3 花垣县十八洞村经验模式在西部民族地区的推广启示

如今,相比周围的村落,花垣县十八洞村像一块凸起的高地,为周围贫困的村庄提供了示范及激励作用。隔壁水桶村就是借鉴了十八洞村的模式,凭借自身独特的水资源优势进行水产养殖开发,逐步走上富裕之路。如何让花垣县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经验模式在西部民族地区推广,值得进一步反思。

精准扶贫首先要找准贫根。正如“贫困文化理论”指出的那样:贫困文化塑造着在贫困中长大的人的基本特点和人格,使得他们即使遇到摆脱贫困的机会也难以利用其走出贫困。因此,进行精准扶贫之初,就应找准贫困产生的文化根源,打破贫困文化的恶性循环。

农村劳动力结构普遍存在素质低、老龄化、妇女化程度严重等现象。政府应积极思考如何提高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本。因为“在改善穷人的福利中,决定性的生产要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人的质量的改进。”[3]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应发挥民族优势,挖掘特色产业。“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人文环境使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民族特色产业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项目安排应因地制宜。

我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制度表明,经过确权的土地明确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被用来流转,更为重要的是可以用来抵押贷款。如何在土地确权工作完成后,顺利地让土地流转出去,以及如何用土地经营权从银行获得抵押贷款,从而为农业开发提供资金,这是各级政府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难题[4]。

整合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农业的发展是实现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我国的农业科研体制比较落后,农业科研体制脱胎于计划经济的体制,宏观管理布局也比较分散,条块分割,从我国中央到地方,各级的科研院所以及科研机构呈现出各自为政的情况,专业和学科存在重复设置的现象,相互之间欠缺合作与交流,最终浪费了有限的科技资源。”[5]如果区域内的高校及科研机构能将科研成果送到农村的田间地头,那么就能有力地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刘志,张兴平,董杰.对打破西部农村“贫困文化恶性循环”的思考[J].攀登,2007(5):104-107.

[2]黄敬宝.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以人力资本投资打破我国农村贫困的恶性循环怪圈[J].财经问题研究,2004(5):93-96.

[3]郭道晖.法的时代精神[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7.

[4]张璞,赵周华.少数民族特色产业的内涵和特征分析[J].前沿,2011(17):152-155.

[5]陈庆立.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农业现代化路径研究[J].城市观察,2014(1):160-168.

猜你喜欢

花垣县洞村工作队
搜城
花垣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问题探讨
十八洞村:苗寨风光惹人醉
十八洞村 精准扶贫首倡地
精准扶贫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花垣县十八洞村为例
十八洞村的大变化
轻盐集团: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张家界:打造“永不走”的建设扶贫工作队
桥陈村来了一支扶贫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