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发展乡村治理新理念

2018-02-12周艳青

江西农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三农法治村民

周艳青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继承了党对“三农”问题的一贯重视,并进行了时代性创新与发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量化思维和技术取向给出了明晰的规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七大战略”之一进行部署,顺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也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总统领和有力抓手,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新“三农”问题体现为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边缘化等具体问题,乡村整体发展水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高等问题突出。党中央针对该类现实问题,科学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1],实现了对新农村建设从民主管理到有效治理的思维跨越。多元共治的乡村治理理念不仅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在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1 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关键是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的领导。坚持党对乡村的领导,是始终不渝、一以贯之的原则。实现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是要通过党对乡村的领导从而产生坚强的内生聚合力和领导力。近些年来,“能人”治村、“村霸”治村现象屡见不鲜,乡村党组织的建设趋于弱化,在党对乡村治理力量弱化的地区,普遍呈现一盘散沙的状态,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阻碍了乡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最为关键的是要坚持党对乡村的领导,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作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培养造就一支董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1],使党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力和主心骨。只有广大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能有坚强的组织保障。

2 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村民自治主体地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治理有效,要是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作为基层治理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有流于形式的趋势。一直以来,一些农民对“民主”的理解仅限于“一人一票”的选举形式,因此各地出现了“贿选”等不良风气。针对此类现象,急需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首先要加强对“人民民主”的宣传,农民的事情,农民做主;其次可以在乡村现有的自治模式上探索多渠道的政治参与模式,从而激发村民政治参与的活力,实现自我管理,提高自治水平。村民自治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实基础,更是实现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效着力点。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广大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应强化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反对将农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消极力量而被边缘化的任何做法和偏见想法。

3 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乡村法制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治理有效,要加强乡村法制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制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制观念明显增强”[1],但乡村一直以来都是法治建设相对薄弱的地方,加强乡村社会法治建设,作为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平衡社会法治建设发展的有效手段,更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有力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提升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是加强乡村法治建设,首先,要强化村民的法治思维,加强村民的法制观念,加大普法力度,破除“信访不信法”“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处事观念;其次,要保障基层司法公正,加强司法透明度,提高司法公信力,坚持“公正司法,司法为民”,使司法的公平正义观念深入人心;再次,“要统筹城乡法律服务资源,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制度和司法救助体系,加强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2],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3],推进乡村治理法制化进程。实现乡村治理法制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保障。

4 乡村振兴战略,要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要大力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德治,是乡村治理的基础和优势,在乡村现代化治理过程中,应使其发挥应有的影响力。我国乡村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大多数村落是按照血缘关系而聚集在一起,在一千多年的乡村文化中,祖宗法制在我国传统乡村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其在乡村治理中理应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人情交往、民俗习惯、村规民约,都对村落的价值取向形成起着重要的塑造意义,保障着村落的有序运行。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村落有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程度,人际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人口流动、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的变化冲淡了原有的价值取向。新时代背景下,急需强化村民的行为规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村民的道德准则。

破除传统宗族法制中与现代文明进程相冲突的陈旧家规,呼唤良好家风回归,弘扬符合我国优良传统的家规家风;杜绝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树立文明乡风,净化乡风民风,弘扬文明乡风民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1],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村民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塑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内在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1]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的现代化进程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来说至关重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解决新“三农”问题上稳扎稳打、精准发力的体现,因此,要坚信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站在战略新高度和历史新起点上,“三农”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乡村振兴也必将最终实现。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 报 告 [EB/OL].(2017-10-18)[2018-03-08].HTTP://www.china.com.cn//cppcc/2017-10/18/content_41752399.htm.

[2]张祝平.乡村振兴,战略之举[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7(6):5-8.

[3]郑林,常黎,夏西超.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破解“法不下乡”困局[N].河南日报:农村版,2015-03-06(2).

猜你喜欢

三农法治村民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