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森林火灾预防和控制体系建设研究
2018-02-12李立志
李立志
(福建省周宁县林业局浦源林业站,福建周宁 355405)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据统计,5%的森林火灾是自然因素造成的,95%的森林火灾是人为因素引发的。据统计,1982年我国森林火灾99.2%是人为因素引起的,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县级及其以下地点,因此县级森林火灾的防控十分重要。
1 森林火灾防控原则
1.1 预防原则 森林火灾要坚持预防为主,通过防火宣传、火源管控、防火设施的购置等措施,达到不发生或少发生的目的。
1.2 减灾原则 一旦发生森林火灾(火警),要及时组织扑救,通过科学扑火,达到“打早、打小、打了”的效果,并积极发挥森林火灾保险的作用,达到损失降至最小的减灾目的。
2 森林火灾预防体系的建立措施
2.1 建立防火宣传体系 利用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以及标语、微信信息平台等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森林防火期、重大节假日、“两会”期间等国家重大事件期间以及防火高峰期等时间节点,要通过文件、村干部和护林员的防火宣传,达到人人树立森林防火意识、全民防火的目的[1]。
2.2 建立防火管控体系
2.2.1 加强野外火源管理 森林防火期间严禁携带火种进入林区和其他重点防火部位,严格执行野外用火审批制度;连续森林火警高等级期、清明节等重要时期要及时下达禁火令。同时森林防火期间,特别是森林火警高等级期及清明等其他重点防火期,护林员要加强巡山力度,及时发现并排除火灾隐患,相关部门要加强防火值班、防火巡查和监督;扑火队要严阵以待,随时做好扑火准备。
2.2.2 加强重点人群的管控 对智障和精神障碍的人员严加管控,不准携带火种,尤其不得携带打火机等火种进入林区和重点防火部位;还要随时关注老、弱、病、残人员野外活动情况,一旦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排除。
2.2.3 计划烧除 计划烧除是指每隔一段时间通过人为措施,特意利用低强度的地表火清除林内可燃物,减少或消除火灾隐患,从而降低森林火险等级,防止大面积森林火灾的产生。
2.3 建设防火设施系统 防火设施体系主要包括防火生土带、防火林带、防火沟、道路网络等防火阻隔带的建设,对重点生态区位、军事基地、森林公园等防火重点部位可以设立机械围栏,并设立防火警告牌等,避免或减少人为活动,消除火灾隐患。防火设施体系建设要遵循“因害设防、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合理布局”的原则。
2.3.1 道路网络建设 道路网络一是可以阻隔林火,对森林火灾起到抑制作用,同时利用交通和运输条件便于及时扑救森林火灾。主要是依托交通部门已建成的高速公路、二级路、国道、省道、县道的道路网络和村村通工程的道路以及竹山便道、林道等林区道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结合防火生土带、防火林带建设项目建设防火道路。
2.3.2 机械围栏 利用封山育林等营林项目建设,在重点生态区位、人员活动频繁的地点,设置机械围栏,控制人畜进入林区,起到降低森林火灾隐患的目的。
2.3.3 防火生土带建设 一般可以在不能或不易建设防火林带的岩石裸露地、主山脊以及人员活动频繁的地点建立防火生土带。防火生土带宽度要达到15~30 m水平距,同时于每年秋季以后除尽带内能引火的草杂。
2.3.4 建设生物防火林带 鼓励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并于一定时间内达到或形成生物防火林带网。根据林地情况,3 000~5 000 hm2建成一条主生物防火林带,宽度为30 m水平距。在主生物防火林带内建成若干生物防火林带支带,支带宽度15~20 m水平距。生物防火支带要形成闭合圈,圈内林地面积100~400 hm2。生物防火林带树种的选择要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一般采用木荷、杨梅、火力楠、油茶等防火树种,参照相关造林标准,合理控制造林密度。例如,木荷防火林带,一般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防火林带造林后要加强中幼林的抚育管理,促进早日达到防火目的。
3 森林火灾控制体系的建设措施
一旦发生森林火警或火灾,就要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扑救,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因此必须进行合理组织,科学扑救。
3.1 建设扑火队伍 目前,我国除了一些灾情特别重大、交通方便等具备相应条件的森林火灾,采用人工降雨、飞机、消防机械扑救外,几乎均靠人力扑救。因此,建立专业或半专业的森林火灾扑救队伍十分重要。根据林地面积、森林火灾隐患、防火林带(防火生土带)密度、扑火设备数量等综合要素,县级建立1支数十至上百人的专业或半专业的扑救队伍,乡镇一级建立以民兵为主干的30~50人的半专业扑救队伍,行政村及社区建立1支15人以上的义务扑救队或扑火应急小队。扑火队伍要由政府或林业局组织进行专门培训,每名扑火队员至少参加2次以上扑火演练,掌握相关扑火知识,具备扑火能力。
3.2 森林火灾扑救 一旦发生森林火警或火灾,根据预案,护林员或发现者要第一时间通知村两委、防火办等相关部门和人员,并组织及时扑救。森林火灾的扑救要掌握“安全”“扑早扑小扑了”的原则,做到精心组织、科学扑救,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2]。
4 建立惩治警示教育体系
森林火灾发生后,公检法等相关部门应及时介入并立案查处,让森林火灾肇事者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同时,通知相关村委做好以案释法,做好宣传警示教育,对影响较坏的,采用公审等方式进行宣传警示教育。
5 建设后勤保障体系
5.1 建立扑火物资的储备库 县级至少建立1个以上森林火灾扑火物资储备库。购买储备扑灭器、油锯、扑火拖把、水枪、应急灯、对讲机、砍刀、防火服和安全帽等森林火灾扑救器材,保障100人以上使用。乡镇一级建立1个扑火物资储备库,至少购买储备防火服、安全帽、应急灯、砍刀和扑火器等主要扑火器材,并确保30人以上用量。防火器材要有专人管理并建立台账,同时要及时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器材能正常使用。
5.2 建立健全机构 不但县级政府要建设森林防火指挥及其办公室,而且乡镇、行政村及社区、林场及主要林业企业也要建立相应的防火指挥部及办公室,并确保有专人负责。
5.3 防火资金保障 县、乡镇、村(社区)等各级政府以及林场和主要林业企业要确保防火资金及时、足量。该资金包括防火林带建设等防火设施投入、防火设备购买、维护、更新、使用等物质储备库建设资金以及扑火队伍经费和森林火灾保险等费用。
5.4 各类预案 要及时建立健全和更新《森林火灾预防预案》《森林火灾扑救预案》《森林火灾处置预案》等各类预案,建立台账,专人管理。
5.5 其他 一是进行森林火灾保险,减少火灾损失。最好能做到森林资源全域保险,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至少要将重点生态区位和森林火灾隐患大的森林资源进行保险。二是一旦发生火灾,要做好一线扑救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6 结语
森林火灾不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有时还造成人员生命的丧失,森林火灾防控十分重要。森林火灾防控体系的建立,主要在于严格贯彻,落实和执行。否则就形同虚设,成为一纸空文。森林火灾防控体系的建设,首先要政府重视、精心组织,其次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再次要做到人人参加,全民树立防火意识深刻认识森林火灾的危害性,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
[1]刘玉平.森林防火工程项目建设与火灾扑救新技术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
[2]林盛,谢鹏,金昌善,等.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技术[J].福建林业科技,2016(1):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