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林业管理中的应用
2018-02-12侯美玲
侯美玲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村林业改革发展管理站,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型产业,林业产业既能够给人们带来较多的经济效益,同时又能够美化环境,带来一定的生态效益。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大量科学技术被应用于第一产业中。例如,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如GPS、RS、GIS等综合应用于林业监控监管工作中,提高了我国的林业管理水平,实现了科技化管理。
我国林业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对森林资源、湿地资源等数据的记录和动态监测工作,其中要要求记录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林业管理工作还包括对土地沙化、土地荒漠化演变过程的管理与记录,逐步改变土地沙化、土地荒漠化的状态。但是,由于传统的林业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应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林业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我国林业管理水平。
1 信息技术在林业管理中应用的重要作用
1.1 提高对林业资源的监管力度 信息技术在林业管理中的有效运用,能够提高对林业资源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林业管理工作中,可以不断减少林业在资源管理方面的人力投入,节省劳动力,将林地中各项资源现状以数据形式直观地反映给林业部门,能够准确掌握我国各项林业资源的分布状况。在我国林业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清晰地记录下林业发展动态,有助于为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经验借鉴。相比较而言,传统林业监管工作力度不到位,监管程度不强。将信息技术尤其是定位技术应用于林业管理工作中,能够对林区进行及时、精准的定位,便于工作人员开展相关的工作。此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监管我国林木生长状况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治林地沙漠化、荒漠化,及时补救受损的林地,提高我国林业发展水平。
1.2 促进林业管理的高效发展 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林业管理工作的效率,减轻人员的工作量,提升工作的准确性,便于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林区出现的问题。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还能够促进我国林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同时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反作用于林业管理工作,使得林业管理呈现出良性循环状态。对于经济林、观赏林、绿化林、药用林等不同种类的林区,其所需的人才及管理人员是不同的,引入信息技术后可以有效减少投入。
1.3 提高林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林业信息的统计方法能够对林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产生重要影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实时更新林业资源数据,不断提高林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现象[1],并可避免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财力,准确把握林业资源的发展态势。此外,信息技术还能够提高人们对林业病虫害、自然灾害的预防力度,使得林业资源的利用及保护效果实现最大化。
2 信息技术在林业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1 有效推进林业日常信息管理工作 作为林业管理工作的基础性组成部分,信息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能够有效提高我国林业管理水平。信息技术同我国林业日常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首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信息管理工作中,可以按时记录,将林业的动态化发展记录下来,经过一段时间后,考量该种方式是否能够适应当前林业日常信息管理工作的要求,如果适合则继续使用;否则可以调整更换新技术,直到找到最佳信息管理技术。其次,在对野生动植物的管理过程中,应以保护其资源不遭受破坏为准则,应用监管、监测及数字化信息技术等,制定出一套适合其发展的管理规则。最后,在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将产业的发展现状利用信息化技术记录下来,并预测产业未来发展状况,做好未来的发展规划。
2.2 逐步完善林业资源检查管理工作 我国林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对林业资源的监督与检查工作。林业检查工作能够提高林区的经济效益,促进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因此,要不断提高林业检查与监测的信息化建设力度,增加对林业信息检查与监测的资金投入,逐步完善林业信息技术的基础建设。与此同时,提高林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水平,合理配置与利用人才,保持林业资源检查与监测工作协调一致。
2.3 及时做好林业自然灾害预防工作 林业自然灾害是阻碍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林业资源因自然灾害遭到破坏,会对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由于监管力度不足,部分乱砍滥伐现象严重,使得林区植被覆盖率逐渐下降;由于自然灾害的监测不准确,使得林业产业损失惨重。对此,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做好林业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有效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生态效益的提升。例如,逐步引入卫星等监测技术,综合协调利用GPS、RS、GIS等手段,提高监测精准度、自然灾害预防和防治水平,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确保我国林业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专业。
[1]高明楣.应用信息技术 提高林业管理水平[J].农业经济,200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