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业中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对策
2018-02-12谢慧琴
谢慧琴
(江西省万安县畜牧兽医局,江西万安 343800)
畜牧养殖业是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若率先实现科学化、规模化发展,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为保障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应做好畜牧养殖中的传染疾病防治工作,尤其是畜禽普遍易发的传染疾病,以实现畜牧养殖的健康发展。在畜牧养殖中,若传染性疾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往往会对畜牧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畜牧养殖业中传染性疾病的危害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传染性疾病主要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存在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且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此类疾病的常见病原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病毒和细菌等[1]。例如,猪的常见传染性疾病有布氏杆菌、犬瘟热、口蹄疫、猪丹毒等。在畜牧养殖中,传染性疾病的传染速度极快,养殖人员应熟知各类疾病的发病特征,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一旦畜牧养殖过程中发生传染性疾病,畜牧产品价格就会急剧下降,并对畜牧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具体而言,在传染疾病流行时期,畜牧产品基本处于积压状态,畜牧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
2 畜牧养殖业中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策略
2.1 健全畜牧疾病检疫机制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应定期对畜牧养殖场(户)进行疾病检疫,具体以畜牧业疾病检验检疫要求为准则。首先,应结合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特点,采用诊断、防疫、治疗等多种手段,以有效防控和处置传染疫情扩散区域。例如,通过定期的疫苗注射、消毒处理、科学用药,各类动物对传染疾病的免疫力就会增强,有利于疾病防控。在疫病流行高发期,则需结合畜牧的生存环境,采取温湿度控制、通风透光措施,以遏制病毒及细菌的传播[2]。
2.2 创设良好的养殖环境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饲养环境至关重要,应保证畜禽居住环境干净卫生、通风良好,以规避环境污染所产生的传染疫情问题。具体而言,通过采用畜牧养殖设施设备,使排污循环及时、空气流通加快,方可有效防止病毒的滋生,减少疾病发生率。此外,在畜牧养殖过程中,传染病的防治总原则为防重于治,立足于实践层面,就是解决养殖环境问题。具体而言,应依据畜牧区域气候、疾病类型、温湿度等条件,创设良好的养殖环境。例如,为避免人畜交叉感染,应隔离养殖区与生活区;改善养殖环境的软性设施,可对各类养殖用具进行定期消毒处理,以降低病原体滋生的可能性。
2.3 强化喂养环节管理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喂养是一项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畜禽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效果。所谓“病从口入”,该理念同样适用于畜禽饲养管理,故而饲养者应注意饲养细节,如清理检查喂养垃圾、检测喂养饲料、检查喂养水源等。此外,应实现喂养饲料的科学搭配,以健全畜禽喂养制度;应试验检测饲料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并通过饮食消毒处理、喂养饲料堆放、温湿度控制等措施,进行传染疾病的预防工作。例如,腹泻类的肠道疾病,多为粮食饲料引发的,如大豆、玉米等携带的黄曲霉素,就可引发畜禽的脏器类病症。
2.4 加大疾病防控技术的投入 考量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畜禽动物各类疾病多样化,进一步加大了养殖管理的压力,故而应加大疾病防控技术的投入,以实现畜牧养殖的科学化管理。具体而言,通过疾病防控技术的运用,可明析畜禽传染性疾病的病原,然后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采用分类隔离及治疗的措施,死亡畜禽可采用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措施。为促进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可充分发挥实验室建设、设施设备利用、专业人员配备的作用,以此为依据,总结分析以往传染性疾病的病因及传染过程,如美国疯牛病、牛吃草等现象,以探究出严重疯牛病爆发的原因。如此,畜牧养殖传染疾病防治工作才可抓住源头,从根本上解决传染疫情问题。
2.5 做好宣传工作 现今,我国尚且存在一大部分的养殖散户,这些散户并未健全检验检疫机制,在饲养流程管理方面欠缺专业的养殖技术。故而,为做好畜牧养殖业传染疾病防疫工作,有必要对养殖散户进行畜禽传染病的宣传,并针对性地推荐科学的疾病防治方法,从整体上提升养殖户的防治意识、控制能力、专业知识水平,如此畜牧疾病发生率就可得到有效降低。总之,通过宣传工作,可为传染疾病的防治做好基础准备。
3 结语
为实现畜牧养殖产业的平稳较快发展,应在畜禽养殖实践中探究传染疾病的防治措施。该文具体分析了传染性疾病对畜牧养殖业的危害,并结合疾病检疫机制、喂养环节管理、疾病防控技术等,提出了改善养殖环境的软性设施、试验检测喂养物病原体、死亡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等措施。
[1]李霞,胡红旗.畜牧养殖业中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对策探究[J]. 才智,2017(21):230.
[2]李敏.现代化畜牧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湖北畜牧兽医,2017(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