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思探
2018-02-11陶建军
陶建军
摘 要: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合唱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教师合唱教学缺乏专业知识、态度不够重视,学生音乐素养不高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重视培养学生兴趣,重视指导学生合唱技巧,合理运用器乐来辅助教学,并合理调整教学难度,如此,必能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8-015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8.094
教改的推进,使得小学音乐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教育课程。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助于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使其在宽广的音域、动听的音色合唱氛围作用下,增强演唱的自信心,提高审美和表演的能力。但现实中,合唱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存在很多问题,教师要对其进行思考,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缺乏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知识和经验
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存在畏难情绪。加之小学音乐教师大部分是声乐、钢琴或舞蹈专业,而合唱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训练技巧却缺乏,再者学历、教龄上的差别,都造成了教学水平的不同。此外,我国农村或偏远学校尚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兼任的音乐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方面缺乏基础理论知识、技能和经验,导致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和方法枯燥乏味。例如,大部分音乐教师都是分别教唱两个声部,然后再合起来。这就使教师在合唱教学中难以有效展开,课堂质量和效果也就难以保障。
(二)小学生自身素质水平不齐,合唱意识缺乏
由于音乐课堂合唱是以班级为单位,不同于通常的合唱团训练,并且,每个学生自身音色条件、歌唱水平、合唱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别,学生的音乐素养也不尽相同,年级班级之间也存在不同,这都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活跃度。此外,小学生普遍存在对合唱歌曲中二声部歌唱困难的情况,常因比一声部音区低而找不着调,被一声部带跑。我国小学音乐教材在合唱教学方面内容不足,小学生在合唱中缺乏协作统一意识,因此唱起来各自为政,以至于演唱毫无美感。
(三)合唱教学不被重视,教学方法单一
受应试教育以及学校自身教育教学重心的影响,音乐课作为非应试必修课,往往课堂教学随意,合唱课更是不被重视,小学生实际训练的合唱课,更是少之又少。在教学方法上,专业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气息的控制、音准的掌握以及不同声部之间的配合等问题,往往不能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去切入,与教学内容也没有很好的结合,教学方法仍以灌输为主。这些都直接导致小学生对合唱缺少积极性,产生抵触厌倦情绪。
二、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提升的具体策略
(一)重视兴趣的培养和提高,激发课堂和小学生学习活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少年时期的学生来讲,重在兴趣的教育和培养。音乐教师要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以小学课堂合唱教学中小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提高为目的,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小学生天性、动机都比较单纯,对某学科的喜爱往往取决于对教师的喜爱。因此,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可以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从而更喜欢这门课程内容。同时,教师因年级、班级以及合唱歌曲旋律相较于独唱复杂、掌握困难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歌曲进行聆听,以提高学生对合唱歌曲的欣赏水平。如四年级下学期(第八册)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因优美的音律而被师生喜欢。教师可以通过先安排独唱聆听和学习,再合唱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合唱的感染力和魅力,达到进一步激发合唱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对合唱的指导,提高合唱能力
合唱是集体性的表演艺术,重视全部参与者的协调、统一、平衡,因此,要达到合唱歌曲的最佳展现和合唱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指导方面,首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学会把握呼吸节奏;其次,要指导学生掌握控制气息的正确方法并加以训练,在训练与错误纠正中让学生养成在演唱中良好控制气息的能力;再次,教师要针对音准、节奏进行指导和练习。通过循序渐进的音阶练习,达到对音准的把握,实现合唱练习;最后,重视对学生在合唱声部的指导——不同声部间的转接和连贯练习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最初先让学生齐唱两个声部歌曲,实现对歌曲的初步认知,再进行分声部演唱,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较难和较长声部之间的配合练习,从而实现小学生合唱能力的真正提高。
(三)合理运用器乐的辅助教学功能
器乐的辅助教学功能在于可以感性地对音准和音高进行表现,并辅助音准较差的部分,从而让小学生從宏观的角度对音准、音高形成概念,进行认识和把握。在旋律节奏简单的二声部歌曲《送别》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班上会演奏乐器的学生进行分声部演奏,在音准音高相互聆听并掌握后,再进行合奏,让学生感受到这首歌曲二声部合奏之美。之后引导学生将掌握的音准音高实际运用到合唱中。合唱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组,由不同声部的学生“各负其责”,进行不同音准音高的演唱和演奏。同时音乐教师可以借助钢琴进行伴奏,以此来进行辅助合唱教学。这种分步的练习,可以有效地解决合唱中存在的音准音高问题。
(四)根据年级、班级对合唱难度进行合理适度的增减,以辅助教学
合唱歌曲往往由多个声部组成,小学生也常因此在分声部唱歌时,出现被对方带走“串音”的状况,因此,课堂上音乐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若发现学生对此把握有难度,就需要根据实际降低声部难度,将不同音高的声部进行改变。比如在学习歌曲《我怎样长大》的过程中,可以将每句第一个音中的三度转化为同度,以此来降低难度,让学生轻松地进入到学习中。
总之,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任重道远,需要教师努力探索,开拓创新,才能不断提高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 尚广平.浅议“唱法”[J].黄河之声,2007(5).
[2] 孙静.小学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3] 周雪玉.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7).
[ 责任编辑 谷会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