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思考
2018-02-11王辰香
王辰香
摘 要: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学进行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一种生命的体验、精神的活动、心灵的释放,也是情感、感受的自然流露与抒发。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习作,自由表达;走向生活,表达真情。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9-012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9.078
传统的习作教学存在着内容虚假、结构僵化、模式化等亟待解决的弊端。《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为习作教学注入了蓬勃的生机,畅读“新课标”,其内涵的全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让广大语文教师为之一振。掩卷思索:新课标理念下的习作教学该是怎样的呢?
一、自主习作,自由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昭示了“学生是习作的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习作教学思想。
传统的习作教学中,教师的传授、布置与指导可谓“无微不至”,使学生陷入了“为师习作”的状态,千篇一律、千文一面的现象久盛不衰,学生习作中充斥着成人的语言和思想,失去了儿童生活气息,失去了儿童本我的光彩。
众所周知,习作过程本身是主体思维、主体创作的过程,是学生启动积累、独特思考的过程。因此,习作教学中唯有让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权,真正获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才能真正落实“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的思想。
1.尊重学生个性。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他们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特殊经历,有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所以,对于他们在文中表达的富有个性的真情实感,教师与同学要以真诚的态度去对待,与作者真情交流,或赞赏,或反駁,或补充,或争论,或质疑,站在同一高度的平台上进行平等对话。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看待事物,在自己与学生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尽情倾吐心声,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现自我。
2.引导学生自主拟题。习作教学中,命题习作往往是由于与学生生活积累无共鸣之处,或教师有关章法、体裁的要求、束缚过多,而将学生的信息和思维封锁在大脑里,使得学生无从下手,无话可写。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表达需要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拟题,自定体裁,自选内容,使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在教完“中国传统文化”单元后,学生对诗词、神话传说、成语、歇后语、琴棋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任一分支自由命题习作。于是一篇篇充满生活气息的习作“诞生”了:《我的“诗人妈妈”》望物吟诗:“白菜生北国,冬来买一棵。请儿来品尝,此物最难吃”;《我们班的“搞笑大王”》乱用歇后语,闹出了不少笑话……自由表达放飞了学生的心灵,突破了文体僵化的范例,体现了生命个性各异的风采。
二、走向生活,表达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求真是习作的准则。习作要写真人真事,也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倡导的,但在学生的习作中,“假、大、空”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缺乏生活积累;二是教师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有深刻立意的作文价值取向,为了迎合教师,为了使习作中的人物更高达,事件更典型,学生变机械模仿,人云亦云。
针对这种现状,教师要善于开启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习作中反映真实的生活,数达真实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向生活,摄取生动的习作素材。“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的确,五彩缤纷的世界、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有取之不尽、鲜活生动的习作素材,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出课堂小天地,融入广阔多彩的生活大世界,关心身边的人与事,景与物,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进而引导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写真话,记真事,表真情”,生活充实了,丰富了,习作才能更充满情趣,真情才能在文中自由了流淌。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捕捉自己心情的瞬息变化,把握自己喜怒哀乐的情绪,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同时通过琐碎的日常生活的表面,如学校家庭的件件小事,街头巷尾的所见所闻,品味生活的所思所感,去透视生活的本质和真谛,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
三、重视评价,促进发展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如对习作材料的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是如何获得这些材料的,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生活的材料;再如,习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点考查学生是否有习作兴趣和良好的习作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并对有创意的表达给予鼓励等;又如,评价方式上,要做到“教师评改,作者自改,同学互改”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评改,重在鼓励赏识,因人、因文施评;作者自改,重在端正修改态度,培养修改能力;同学互改,重在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习作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学生自己人生的“史记”。语文教师应认真学习并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旨,更新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个性潜力的语言天赋,引导他们在鲜活生动的习作教学过程中爆破新思维,感受新体验,相信我们将迎来一个千姿百态的习作教学的春天。
参考文献:
思考[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8).
[2] 张鹏.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