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

2018-02-11蒋晓飞

学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实效语文课新时代

蒋晓飞

摘 要:语文课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重要的基础课,新时代的语文课堂形式化的问题不容忽视。真正的语文课堂应注重传统,返璞归真;注重实情,有的放矢;注重实效,洗尽铅华;注重传道,德艺双馨。现结合当今学校教育实际,就新时代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时代;语文课;实效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8-007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8.043

近几年来,语文课堂形式化的问题不容忽视,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语文课很有作秀之嫌,往往追求表面上的热闹,忽视学生对语文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的问题,也就是忽视对学生语文认知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培养。这种形式主义的语文课堂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形式主义语文课堂的主要表现

(一)教学内容模糊化

现在不少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不精准,缺少专业化和“语文味”。许多非语文学科的东西也被披着这样那样的外衣堂而皇之地充斥于语文课堂,往往一节课上着上着就成了历史课、地理课或政治课以及别的学科课,语文课丧失了语文的专业性和独特魅力,仿佛成了“万金油”。我们不否认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但也不能失去自我,失去真我,应大胆坚持“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学”的定论,语文课堂就是要去读、去听、去说、去写。唯有如此,方能更好地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结合,方能洗尽铅华返璞归真,还语文课以本来面目。

(二)教学手段形式化

不可否认,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或“互联网+”手段,将文字化的抽象课文图像化、形象化,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对教师而言,可节省板书时间,拓展课堂内容,使知识呈现多元化。但现实是很多教师没有花时间去深挖教材及其相关的教学资源,只讲形式上的花哨,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了教学手段上,一味热衷于用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或形式来包装课堂。特别是公开课上或比赛上,评委也把课件的好坏这些表现形式上的东西作为评课优劣的关键甚至标准。于是,语文公开课或比赛上,眼花缭乱的图片图像、紧张刺激的影片视频、异彩纷呈的动漫动画、怦然心动的音响效果都成了最能吸引评委、听课教师和学生眼球的“亮点”。这些“非语文”的形式化因素,虽然能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使学生感到“好看”“轻松”“新奇”甚至“震撼”,却忽视了对最本质的课文文本的深入研读和细致感悟,助推了学生不去动脑、懒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谈不上对课文的真正的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更谈不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了。

(三)教学过程泛民主化

课堂上,往往是教师有意地一番“情境导入”之后,就把学生按不同方式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后的学生按教师要求“围绕课文自主讨论、合作研究”,课堂气氛倒是显得很热烈,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由于缺少集中的问题设置,缺少对学生思维的指向性引导,学生也缺乏对课文的真正理解,再加上分工不明,合作便成了开会,成了只是少数学生越俎代庖似地唱独角戏而已。另外,由于教师对“课文自主讨论、合作研究”缺乏必要的指导、总结和主见,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未能达成统一看法,导致众说纷纭,难成定论,甚至误入歧途,多走弯路,因此民主实际上成了徒有其表的形式主义。而学生之间的那种不是建立在认真研读、独立思考基础上的探讨,对学生感悟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理解课文、形成语文素养等能力与素质的提升能有多大的作用呢?

(四)教学评价空泛化

一些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有的放矢,而是走过场似地套话化、空泛化。教师不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是有意追求所谓的教改套路,主观拔高刻意模仿,如在学生对课本缺乏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就以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为名让学生相互提问、相互探讨,但只要仔细审视学生之间所提和所答的问题,就可以发现大多问题都只停留在浅表,远离文本的内涵和主旨,更谈不上深刻理解!若教师不管正确与否,都笼统地评价:“不错!”“很好!”“你回答得有道理!”“真是难能可贵!”这样的评价起不到引导和促进学生认真学习的作用。

二、新时代我们需要的语文课

新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怎么上好一堂课?对此,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老师有过许多前瞻性的辩证思考。她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形成语文能力的侧面,又要有形成个人思想情操、思维品质和行为方式的侧面,只有二者有机统一,教学才能获得综合效应,学生才能得到多方面的培养。

(一)注重传统,返璞归真

真正的语文课堂应当是既要重视传统教学中背记积累等方法的积极作用,又要充分整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抛开那些花哨的“华丽外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触摸语言文字,感受课文真意,在阅读、分析、理解、感悟的过程中,“让学生徜徉在祖国语言文学的优美旋律之中”,使知识与能力得到培养,使过程与方法得到充实和丰富,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升华。

(二)注重实情,有的放矢

应当从实际的学情、教情出发,遵循语文学科的自身规律,坚持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让学生通过认真听课和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质疑与讨论,有效地完成文本的理解与感悟。通过切实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来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情感素质。

(三)注重实效,洗尽铅华

课堂花架子可能会迎合学生胃口,迁就学生惰性,迷惑评委眼睛,但这些糖衣化的效果只能是一时的,它的实际弊端却是贻误学生。因此教师应力求扎实地推进课堂,少一些花哨,多一些实招,让学生实实在在地领会文意,领悟文本,获得真知;不做哗众取宠似的表面文章,但求真抓实干后的真实效果,让学生真正“解惑”,真正懂得知识,学到技巧,掌握本领,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正宗旨。否则喧哗过后,繁华落尽;课堂下来,心仍茫然,难以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四)注重传道,德艺双馨

针对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时代特点和社会背景,课堂上有必要融入思想教育和励志教育,“授业”的同时要不忘“传道”。“刷题”固不可少,但“洗脑”也别有用处,在提升语文知识的进程中同时可积极引导学生重课堂、重语文、重人文,融思想品德情感教育于语文课堂,力争让语文课堂“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林雪燕,潘菊素.基于翻轉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

[2] 李明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六个向度[J].教学与管理,2017(1).

[ 责任编辑 张宏丽]

猜你喜欢

实效语文课新时代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