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师生互动中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2018-02-11邓小华

学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生成资源师生互动课堂

邓小华

摘 要:教师应该讲究课堂艺术,适时捕捉学生不可预测和不能再现的生成资源,恰当处理,将学生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让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接受者、生成者、重组者、传递者和再生成者。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创设“动态生成”的教学课堂,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拥有敢想、敢疑、敢问的学习精神。

关键词:生成资源;师生互动;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8-00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8.035

新课程理念下越来越淡化了课堂预设为主,忽视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教学设计模式,更多关注了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有效资源。教师应该讲究课堂艺术,适时捕捉学生不可预测和不能再现的生成资源,恰当处理,将学生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

一、敢于直视“动态生成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的合作、对话、探究活动,经常会出现些“意外”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是民主课堂中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体现,是学生真实的感受、见解,和困惑等,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宽容地接纳它们。动态生成是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逐渐被大家熟知的一个专业的术语,正悄然地改变着原有的课堂形态、教学模式,常被人称为“意外”收获,这个“意外”来自于课堂教学中师生思维的碰撞,来自于学生直觉的表现,求异思维。在遵循着“开放的导入——学生资源的生成——教师回应——教学过程生成——开放的延伸”这样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基本模式中,教师欣然接受这个挑战,让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接受者、生成者、重组者、传递者和再生成者。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创设“动态生成”的教学课堂,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拥有敢想、敢疑、敢问的学习精神。

“动态生成”产生于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之外,是在师生开放教學课堂中进行探究活动互动而临时产生的教学“意外”。教师要利用这临时课堂生成性资源,就要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方案,冷静地分析出现的这些“意外”,从教学目标出发,迅速地对这一材料进行判断,是否能够作为有价值的课堂生成资源,理智地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不断调整活动,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朝着感兴趣,有价值的方向前进。在这一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阻碍、卡壳等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具有精湛的业务水平,始终围绕着教学内容,利用对话、沟通、挖掘等教学手段推进探究活动,让学生把自发的随意的问题在自主积极的气氛中顺利地完成,开发潜能,点燃思维的火花,实现教学相长。

二、精心预设,理智地对待动态生成资源

数学课堂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场性,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应该拘泥于预先设计的固定不变的程式、方案,将学生的“意外发现”置之不理,而应该把学生看作教学过程中“资源”的生成者,教学的主体。为了保障课堂教学时进程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前就要进行精心的预设,将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学生的体验都要考虑在内,设想课堂中会有哪些因素发生变化,会生成哪些新的资源,如何灵活创设课堂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因此,教师的预设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情境,还要备与课堂有关系的一切客观因素。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给予适当的空间和时间,为动态资源的生成创设条件,在备课中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个性特征等,考虑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意外”,给学生最大的自由度和发挥的空间。

教学设计方案只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进程做的一个大致流程的设想,不是教学的全部,不按部就班,一成不变,那样随机生成的亮点就会被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被抹杀。教师在开放性课堂中应该随学生课堂自主性的增强,在质疑、争论、反驳的互动中进行,学会倾听,从中发现他们的争论焦点和疑问的价值,捕捉学生疑问、想法等精彩瞬间,提高教学应变能力,迅速机智地处理各种信息,重组课堂资源的能力,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引领叙述的思维,重新设计教学情境,将“意外收获”转化为有效生成资源,成为创新能力培养的新起点,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表现机会。

三、机智合理地利用动态生成资源

课堂又是一个多变量的动态系统,它呈现的生成性、开放性以及不确定性,要求教师具备很高的教育技巧。这种教育技巧主要指教师课堂的临时调控技能,即教师对教学状态进行一种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能力,并作出迅速、准确的反应。开放、对话、生成的课堂,要求教师用心去观察,触摸教学,透视课堂,留住精彩瞬间,抓住学生在课堂中的奇思妙想,挖掘事件本身所包含的积极意义。

如,教师在教学“长方形的表面积”一课时,出示习题“亮亮要做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箱,长10分米,宽6分米,高8分米。制作一个这样的纸箱至少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纸皮?”同学们开始动手完成,有的画草图,有的写计算公式,不到几分钟,做题完毕。教师顺利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交流解题方法。

学生1列式:(10×6+10×8+6×8)-10×6= (长×宽+长×高+宽×高)-长×宽

学生2列式:(10×8+6×8)×2+10×6= (长×高+宽×高)×2+长×宽

学生3列式:8×(10+6)×2+10×6= 高×(长+宽)×2+长×宽

学生4列式:(10+6)×2×8+10×6= (长+宽)×2×高+长×宽

面对这些不同的解法,教师要善于机智地利用动态生成资源,理出不同的解题思路,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计算长方形表面积的解题步骤与方法。

四、化误为悟,让错误变成美丽的资源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面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且毫无激情的行程。”实施中偏离的预设轨道,可以将错就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错误,这是学生走向完善的路标,是教师反馈教学的镜子,是学生对抽象的数学在认识上存在的差异,属于正常的教学现象。错误的产生是学生独特思维的真实反映,一个教师能否正确对待这种错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以学生为本,是否尊重学生认识的差异。教师教学的艺术在于尊重并且正视这种“错误”,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机智地把它当作生成资源,通过教师的点拨、反思,最终成为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比如,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中,教师拿出1元的硬币,以抛硬币正面(标有1元字样)与反面(印有国徽图案)朝上的次数进行统计,填入正面朝上,反面朝上的统计表格中。忽然有同学举手示意,原来硬币立在了那里,其他同学也凑了过来看热闹。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意外”,有的学生说:“这次抛的硬币不算数,统计表中没有统计立着的次数,重新抛一次吧。”另外一位学生提出了反对意见:“怎么能算了呢?每抛一次都要统计在内的,不然统计结果就不科学,不准确了。”面对两种不同的意见,教师的决定至关重要。是打破原有的教学方案将此作为有价值的课堂资源,还是就此打住?教师果断决定调整教学方案,要求学生在表格中增加一栏“立在那儿的”,并问:“同学们,你们从统计的表格中发现了什么?”生回答:“抛硬币的结果,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次数差不多,立在那儿的没有。”其他同学也补充:“是啊,立在那儿的没有,只有一位同学有抛出立在那儿的结果。”教师继续追问:“正反面出现的次数相近且较多,立在那儿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为什么会这样?你能从中找出奥秘的所在吗?”随着教师的提问,将探究可能性大小的“摸乒乓球”教学环节提前了,学生也在硬币的探究中明白了,抛出正面或者反面的可能性大,立在那的可能性小,因为硬币是圆的,厚度很薄,在运动中立着基本上不可能。教师在错误中生成动态资源,并且有效地利用错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我体验和理解,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在“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新观念的指导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使学生的智慧真正活跃起来,充满了创造性。教师在学生尝试体验知识发生过程中尝试探究问题时,要善于驾驭课堂,善于捕捉动态生成资源,用自己教育智慧碰撞学生的新智慧,从而让师生共同体验教与学这种特殊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名师高效教学——设计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吕菊芬.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3] 陈立军.注重开发小学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资源[J].学周刊,2013(14).

[ 责任编辑 张宏丽]

猜你喜欢

生成资源师生互动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捕捉利用生成,形成创新阅读感悟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资源应用探讨
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