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校“三位一体”协同监督实效研究
2018-02-11陈跃泉田锦
陈跃泉 田锦
摘要:本文将首先通过学术回顾,结合高校纪委监督工作的特点,阐述高校纪委工作“新常态”特点。在“新常态”下,论证高校制度监督、技术监督和廉政文化的反腐的作用及如何加强,进而指出必须采取“三位一体”的组合式监督防腐机制。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制度监督;技术监督;廉政文化;三位一体;协同
中图分类号:D2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35-0045-02
作者简介:陈跃泉(1960-),男,汉族,大学本科,副教授,浙江科技学院,纪委副书记,纪委办主任、监察处处长;田锦(1979-),女,汉族,硕士,讲师,浙江科技学院,纪委办干部。
学界对于高校纪委提高监督工作实效的研究,其视角从关注腐败的基本现象,逐渐过渡到对制度、文化及技术的关注,进而将三者结合起来加以考察。具体而言,对于制度的研究,学界主要围绕制度的创新、实践及巡视三个方面。王先强等从实践和理论上分析了制度建设及其创新的重要性,伊凤玉等提出了监督制度化和监督网络化的观点。对于技术性防腐,舒代宁等从校务公开、刘焕俊等从加强审计、何琴等从网络监管等层面展开研究。关于廉政文化问题,张卫东等认为,先进文化具有导向、熏陶、约束和塑造功能。阎现章等认为高校廉政文化是高校廉政理论与廉政实践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高品位的新文化形态。
此外,学者们也力图通过综合防腐手段,探究提高高校监督工作的实效。他们大都从整体上强调建立高校防腐体系的作用机制,从高校的领导体制,到预防腐败机制形成的路径,再到体系构建的创新等进行研究,强调从制度、技术和文化等全方位提高高校纪委监督工作实效。
根据学术史的梳理,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第一,目前还没有学者关注到新常态下,如何提高高校纪委监督工作实效的问题。第二,对技术防腐的研究,显得不够具体。第三,技术防腐和廉政文化对高校纪委监督工作的作用,缺乏具体领域的研究,因此,也没有给出相应的可复制性与其他高校可推广性的研究与探讨。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风廉政建设新常态也逐渐显现。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常态,是当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具体化。首先,政治方面呈现出以落实“两个责任”为要求的新常态,即党委担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未来一段时期,落实“两个责任”是一条红线,贯穿党风廉政建设始终;其次,作风建设方面呈现出以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为主要抓手的新常态。锲而不舍转作风,驰而不息反“四风”,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重点;再次,惩治腐败方面呈现出以“零容忍”为基本态度的新常态;最后,改革创新方面呈现以“三转”为导向的新常态。“三转”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三转”的核心要义是突出主职主业,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履行“检查的再检查”,“监督的再监督”。
一、制度监督
毛泽东指出:“我们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减少我们工作中的脱离客观实际的主观主义和片面性。”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项制度定了,就要立说立行、严格执行,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把制度当稻草人,把纪律当纸老虎,而应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②应按照十八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提出的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完善激励和问责机制,真正做到依靠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
具体要做到:一是要健全完善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通过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等制度,强化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综合施策、标本兼治,使领导干部不能贪腐。二是要落实制度督查。要依靠监督检查推动反腐败制度落实,切实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对切实可行的制度规定,督促各单位(部门)很好地执行落实,明确督促制度落实的责任部门;健全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使制度执行责任无可推卸。形成有效的检查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日常检查和专项督查,将执行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检查考核范围,纳入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问责的范围。三要完善追究机制,对不执行落实的加大问责力度。对将权力凌驾于制度之上的行为,从严追究党纪政纪责任,让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作用真正得到发挥,使制度真正成为不可触犯的“高压线”。
二、技术监督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数字化校院建设进程的推荐,迫切需要加强现代科技手段在纪检监察工作和业务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搭建电子监察平台,发挥纪检监察信息系统所具有的便捷、高效优势,实现对执纪问责业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公开化管理以及对基建工程、招标采购、招生考试、科研经费等关键领域的重点防范和实时监控。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信息技术发展为创新执纪问责手段提供了技术支撑。
绍兴文理学院注重运用信息网络手段提升监督的效果,选取招投标为突破口,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启动了“预防腐败网络监督平台”建设,着力建设一个涵盖组织人事、招生考试、物资采购、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重点领域、相对完整的高校预防腐败网络监管平台、用机器替代人工进行实时监控,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自由裁量权和增强了制度執行的刚性。2013年,结合作风建设的要求和发展需要,该校又开发建设了作风与行政效能监察系统,通过建立一个能够在时间、空间和功能上总体掌握的高校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平台,促进干部勤政和提高行政工作效能。③
高效的信息化监督管理系统必须要建立系统管理、运行、使用这三项机制:一是管理机制。制定系统管理员、单位管理员职责,明确各级管理员工作纪律。二是运行机制。明确系统监督对象范围、信息采集内容和要求等相关内容。三是使用机制。对监督结果的用途及使用方法做出明确规定,对出现问题的单位和干部个人可采取函询、谈话提醒、督等方式进行处理,并在干部提拔任用、年终考核等方面有所体现。实现“早教育”、“早监督”、“早提醒”。
三、廉政文化
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廉政文化是指“以建立廉洁政府、廉洁政治或规范公职人员从政行为为目的所形成的各种思想、理论、规范、制度、价值理念、道德、法治传统以及行为包括行为方式、价值评价等的总和”④。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当代中国防治腐败的重要方式,其在高校的意义和作用在于:一是导向作用,倡导党员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为广大师生做实事;二是激励作用,激发广大教职员工,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以生为本的教育观;三是凝聚作用,汇聚广大师生力量形成民主监督的力量;四是约束作用,使广大教职工养成遵纪守法、严格自律的行为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督促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在全社会培育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使清风正气得到弘扬。”这一重要论述为构建不想腐的自律机制指明了方向。
高校纪检监察机构集中力量要做好业主,集中精力,投入廉政教育宣传工作中,通过搭建和提供教育平台,举行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廉政文化活动,发挥廉政文化的辐射和教育作用。
高校要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和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首先在注重教育对象的分层分类。抓住“关键少数”,将领导干部和重岗重职人员、新提任的中层领导干部作为重点教育对象,进行党规党纪教育、警示教育;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章党规。要进一步增强规矩制度意识,哪些工作该做的怎么做的我们是用规矩制度来明白的;针对广大师生则以党规党纪党史教育、和规章制度为主。二是宣传教育的载体要多样化。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手段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建设风清气正的校园生态。最终形成分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廉政文化教育。
四、“三位一体”协同机制建立必要性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再次强调,“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这是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目标要求。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要通过治腐懲贪、制度建设、思想教育等措施和手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
不能腐,就是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消除腐败发生的条件,使党员干部没有腐败的机会。制度监督、技术监督是针对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就是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使党员、干部从根本上消除腐败动机。廉政文化建设针对的是不想腐。
高校纪委的监督不能仅仅依靠单一方面,因为每一种方式都有其意义和局限性。高校反腐倡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制度、技术和廉政文化“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
[注释]
①中共中央组织部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干部监督[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0.
②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71.
③任怡.绍兴文理学院构建“廉政生态系统”初探[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5(10).
④蔡娟.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2010(04).